2021年12月15日,官士墩中学的幸福阅读课程进入幸福的第四和第五个元素——投入。阅读材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心流理论。第一课时是认识心流及其与幸福的关系,第二课时是在活动中体验心流,收获成就。 首先,方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了一段钢琴家现场演奏的视频。钢琴家弹着弹着,就闭上了眼睛,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身边的观众不见了,舞台不见了,只有一束柔和的光照在琴键上。音乐从指尖流出,翱翔在无垠的时空里……。一分多钟之后,方老师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描述主人公弹琴时的状态,有的说“沉浸其中”,有的说“浑然忘我”,有的说“如痴如醉”。 方老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种体验就是心流。” “心流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在这件事情完成后我们会有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接着,方老师又问:“你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产生心流呢?” 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读童话书的时候,弹琴的时候...... 接着,方老师引出了今天要读的书籍《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并从中节选了两位院士的自述,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这位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他从什么事情中获得了心流?这种投入给他带来了什么?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科学家的材料,很快,同学们就被科学家的事迹所吸引,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十分钟之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了一张表格,梳理了两位科学家的心流事件和收获。 接着大家基于科学家们和自己的体验,归纳了心流的作用:心流可以使人保持高度的专注,从而忘却世俗的烦恼,激发积极情绪,并获得成长。与积极情绪不同,心流是一种痛苦的欢乐,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不能轻而易举的获得。那么如何才能产生心流体验呢? 方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心流体验小妙招,并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下一件可能给自己带来心流体验的事,记录你做这件事的感受和收获。 第二课时,同学们回到图书馆,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心流。方老师请同学分享了自己上周的心流事件和体验。 方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心流的特点和条件。 接下来,方老师向大家发起了“挑战”:从阅读中获得心流体验。并提出了如下要求: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和喜欢的位置,完成三项任务中的一项。 一声令下,同学们兴致冲冲地开始选书。徜徉在书海里的感觉真好! 就在同学们兴高采烈、叽叽喳喳地找书时,我们的陈禹同学早已目标明确,不顾喧嚣,开始投入到阅读中。 五分钟之后,每个同学都找了一个舒适的地方享受起阅读的快乐。 看,还有一个躲在这里! 整个图书馆一篇寂静,只听见翻书的声音。所有的心流汇聚在一起,流淌在图书馆里。 这样安静,又这样充实。一切都这么美好,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多好! 二十分钟过去了,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成果回到教室,进行了短暂的讨论,然后分享了自己的心流体验并展示了部分同学的成果。有的画了思维导图,梳理了《可怕的现象》;有的画了一幅《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学院。在大家的啧啧赞叹和热烈掌声中,小作者们倍感自豪。 铃声响起,同学们从来没有觉得一节课这么短暂!下周是幸福阅读课程的最后一节课了,同学们既期待又不舍,那就认真完成方老师布置的作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