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教学走向历史教育,武汉市初中历史教研论坛(第1期)成功举行

Lion

<p class="ql-block">  12月17日,武汉市初中历史教研论坛(第1期)成功举行,全市各区教研员、七八年初中历史教师共660余人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分享了这场学术与教研盛宴。</p> <p class="ql-block">  本次论坛,以<b>《从历史教学走向历史教育——“双减”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b>为主题,以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b>国防安全教育</b>,旨在围绕<b>立德树人</b>、<b>培根铸魂</b>的目标,聚焦<b>双减</b>背景下如何<b>提升核心素养</b>、<b>开展深度学习</b>、<b>助推深度教研</b>,实现<b>从育分走向育人</b>,<b>从历史教学走向历史教育</b>的转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中学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松林出席论坛并致辞,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学历史教材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杜芳出席论坛并总结,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历史教研员、湖北省特级教师陆优君主持论坛。论坛分为课例展示和专题报告两个环节,10位知名专家和历史教师分享研讨了双减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p> <p class="ql-block">  曹松林院长在致辞中分析了新中考形势下,武汉市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对全市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三点殷切希望,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考改”精神传达到位、落实到位。</p> <p class="ql-block">  在课例展示环节,吴晶、熊丽斌、张娟娟、李斯雯、徐爽老师以说课的形式,围绕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某一个课时,生动细致展示了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p> <p class="ql-block">  吴晶老师从民族危机、民族觉醒、民族抗战三个主题解构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利用历史课本剧的形式展示西安事变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融入感、代入感,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观。</p> <p class="ql-block">  熊丽斌老师抓住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精髓,紧扣“全民族抗战”这一课魂,以“《拉贝日记》”为明线,以“全民族抗战”为暗线,搭建课程架构,串联抗战的时空变化,展示了大量一手抗战史料,让整个课程更加丰满。</p> <p class="ql-block">  张娟娟老师在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中,紧扣课程标准内容,通过战报、书信、回忆录等诸多素材客观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采取课内翻转的手段,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着力培养历史思维,形式新颖、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李斯雯老师与徐爽老师对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的展示。李斯雯老师从“挑战、实践、收获”三个方面讲解了本课的设计过程,分享利用《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VR专题展授课的经过,感悟到课堂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问题。徐爽老师对本课教材内容中的子目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和培养学生能力作了详细的解说。</p> <p class="ql-block">  说课展示后,高珊珊老师以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为题,从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对第六单元主题教学的思考、全方位推动主题教学这三个部分对课例展示进行了精彩点评。她强调,要以单元建构为载体,通过典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有效问题的链接、学习任务的驱动,设计出体现史学思想方法的作业以及制定出形成性评价方案是落实历史学科深度学习有效路径。</p> <p class="ql-block">  在专题报告环节,王小华老师围绕双减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以单元主题教学是什么,单元主题教学要如何设计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阐述了凝练单元主题、完成单元核心任务的方法。他指出,单元主题教学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要着力挖掘蕴含其中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融会贯通、学为我用。</p> <p class="ql-block">  韩敏老师围绕双减背景下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从一道材料论述题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和“考改”变化,剖析反思近年来历史教育教学的变化,探讨单元整合教学、深度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感受历史教育立德树人的职责。</p> <p class="ql-block">  刘正涛老师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围绕课程核心素养视阈下单元主题教学的评测策略,从中考试题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与命题依据、单元主题与测评方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全国各地中考命题中对核心素养达成度的考查以及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分享了心目中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理想状态——既突出主干强调应用,又重视历史学科思想方法;既有问题引领,又有开放性特征,既关注热点强调实际,又有新情景新材料。</p> <p class="ql-block">  罗耀兵老师围绕“双减”背景下区域高效课堂构建及教研实践与反思,重点介绍了江夏区的“五清”课堂模式(步步清、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人人清)及利用云平台进行网络集体教研活动,提出了教学实际中的“三对矛盾”,即教学模式与个性发挥、团队智慧与“懒汉”教师、教学拓展与有限时间之间的矛盾,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杜芳教授在总结时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她对会议中的案例展示和专题报告进行了评价,对武汉市初中历史教学高度关注课程改革,积极进行思考探索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并建议历史教师要重视自身成长,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关注新课标变化,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人物教学,将抗战精神落实到具体人物上来;关注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主题教学。</p> <p class="ql-block">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在双减背景下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能力素养,实现立德树人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教学反思和思想碰撞,特别是优秀教师和知名专家的亲身授课,大家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掌握了方法,提升了能力,必将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家及授课教师介绍</p> <p class="ql-block"><b>曹松林</b>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中学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 <p class="ql-block"><b>杜芳</b>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小学(中职)历史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历史学科教学大赛执委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师范认证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 <p class="ql-block"><b>吴晶</b> 卓刀泉中学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区级优质课比赛、五项技能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p> <p class="ql-block"><b>熊丽斌</b> 卓刀泉中学骨干教师,洪山区优秀青年教师,曾获市案例评比一等奖,多次获区“三新杯”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b>张娟娟</b>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骨干教师,曾获“湖北好课堂”一等奖,两个课例被评为教育部部级优课。</p> <p class="ql-block"><b>李斯雯</b> 南湖中学骨干教师,研究生学历,多次主讲区级公开课并获奖。</p> <p class="ql-block"><b>徐爽</b> 武汉市第45中学骨干教师,曾获武汉市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武汉市“三优”评比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b>高珊珊</b> 武汉市十一紫润初级中学副校长,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硚口区历史学科带头人,硚口区优秀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b>王小华</b> 硕士研究生,武汉市第71中学骨干教师,江汉区优秀青年教师,江汉区历史中心组成员,部级优课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b>韩敏</b> 武汉初级中学骨干教师,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昌区学科带头人。</p> <p class="ql-block"><b>刘正涛</b> 武汉市江岸区中学教研室历史教研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优秀教研员。</p> <p class="ql-block"><b>罗耀兵 </b>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历史学会理事,武汉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江夏区历史学科带头人,武汉市江夏区教学研究室历史教研员、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附:活动安排</p> <p class="ql-block">撰稿:师琴 王小华 陈皓卿</p>

教学

武汉市

历史

初中历史

单元

素养

骨干教师

老师

主题

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