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吴晶、陈聪《大地之子黄大年》 </p><p class="ql-block">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临睡前顺手摸起一张旧报纸,大字号通栏标题是《大地之子黄大年》。</p><p class="ql-block"> 读了引子,读了第一部分,不能再读下去了,因为我怕犯了失眠的毛病。结果,还是失眠了,是黄大年的事迹感动了我。</p><p class="ql-block"> 黄大年,这个名字曾经在我的脑海里闪过,大约几年前。他受到了国家级的什么奖项,在国家层面号召向他学习,但闪过也就闪过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第三天,我不能不沿着头天晚上的思绪把这篇报告文学读完。这两天,一反阅读时眼睛干涩的常态,相反,眼睛总是湿润的,总是噙满了泪花。</p><p class="ql-block"> 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走了。苍天为之叹息,人们为之流泪。因为,他走得太早了!</p> <p class="ql-block"> 从他学成回国那天算起,仅仅是七年十几天的日子。他走得太早了,无论是在自己的心中,还是祖国对他的需要,从哪个角度看,他都还有许多需要做的事情没来得及去做。然而,他真的走了!</p><p class="ql-block"> 他走后,仅仅半年的时间里,吉林省委省政府、教育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宣部、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全国总工会、中共中央,先后追授他大量荣誉称号,习近平同志也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赞扬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p><p class="ql-block"> 黄大年是深探方面的地质科学家。对科学的热爱,促使他对地球、对地质进行探究,恨不得将地球变成透明的。他爱科学,但更爱祖国。所以,他更想将所掌握的知识带回祖国,为祖国所用。他是大地之子,更是祖**亲的儿子。同学林君意料他一定会回来,“就像娃出去见了世面,吃了好东西,总惦记着给母亲捎回来”。让林君说着了,黄大年放弃了国外的洋房、花园和优厚的物质条件,真把好东西给母亲带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当今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哪个国家掌握了顶尖级科学人才,哪个国家就会在这个时代胜出。“他的归来,能让某国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他的归来,让中国的深探事业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仅在这个领域上能使自己的国家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行,甚至个别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p><p class="ql-block"> 黄大年不仅要攻克航空重力梯度仪这样的战略尖端技术,他还要成立新兴交叉学科学部;他不仅带研究生、指导研究、修改论文,他还负责上亿元的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同时担任众多国家级课题的首席;他不满足于某个具体技术细节的攻关,他更着眼于国家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国家地理科学的整体发展,着眼于国家科研体制的改革。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副所长杨长春曾这样评价黄大年,“他和许多’****’专家带回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许多事情。”是的,许多人都知道,在科学领域,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思想可能会比某个具体项目重要得多。有人预言,由“大年童话”孕育的“科研特区”未来将有望带动上千亿元的产业项目。</p> <p class="ql-block"> 没有团队,自己组建;没有平台,自己搭建;没有数据,自己采集;没有无人机,自己采购;没有机库,自己找人设计,自己督战基建。办公室棚顶漏雨,就用塑料布将设备、资料覆盖起来,用脸盆、塑料桶接起来,让助手在旁边打着雨伞,也要在键盘上敲进他的灵感。来自硬件方面的条件限制不能阻挡黄大年的科研进程,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于体制不顺、人心不齐甚至同行的不理解等软件方面的障碍。当然,什么都无法阻挡黄大年的进取,更无法削弱他贡献祖国的坚强意志。他曾焦虑,他曾失眠,但“他就像一只孤雁,循着认定的方向,逆风而行,直到望见那片辽阔的海,又一次次鼓起翱翔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祖国就是黄大年的人生归依。”本文作者真的读懂了黄大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只有读懂了他独特的生存法则,才能理解他人生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才能理解他选择中的山高路远、激流勇进。”黄大年自己也说,“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的祖国更需要我。”</p><p class="ql-block"> 黄大年回国后,一心扑在深探事业上。事不分巨细,专业不分你我,在他的心目中,从来没有分内与分外的概念,在他的意识中,“都是国家的事,哪里有闲事儿?”只要与深探、与地球物理学有关的事儿都是他的事儿,都是国家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出国留学工作,海归已成了人们熟知的词汇,更是14亿人口大国中的一个不小的团体。有的人出去了,再也没有回来;有的人出去了,却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贡献给了异域他邦,直到老迈昏花才踽踽而还;还有的人一踏出国门,便嗅到了外国空气的清新与香甜,一踏出国门,便开始了损毁祖国的言行,直到在国外无法继续混下去的时候,才如丧家犬一样,不得不投归祖国的怀抱。作为海归的一员,黄大年对出去与回来有他自己的理解。“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p><p class="ql-block"> 黄大年说,“多数人选择落叶时归根,但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他还说,“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铿锵的话语掷地有声。于是,他选择了以李四光、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彭桓武为榜样。黄大年最想学会唱的歌是《我爱你,中国》。</p><p class="ql-block"> 许多人都知道岳飞,都知道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黄大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家可谓是地质世家,他有一个岳母一样的母亲。父亲病危时刻,母亲却嘱咐他:“你要记住,你可以不为父母尽孝,但不能不为国家尽忠。别忘了,你是有祖国的人。”有其母,焉能无其子?黄大年做到了,没能在父母跟前尽孝,但却为国家尽了忠!</p><p class="ql-block"> 大年回来啦!他回国时,“18年的英伦生活,从此’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到如今,大年又走啦!对于58岁的短暂人生,对于他深深眷恋的祖国、深深眷恋的科技事业,依然是从此“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是,黄大年留给祖国和人民的确是深探事业的赶超,是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爱,还有那永不疲倦、永不懈怠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