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锅炉厂打小工时照片</p> <p class="ql-block"> 今得闲空,心血来潮,将脑海记忆复盘,或飨同学或练拙笔。</p><p class="ql-block"><b> 打小工的点滴往事</b></p><p class="ql-block"> 72年2至4月,在郑州锅炉厂‘打小工’(知青年代有特定内涵的称谓)我和杨瑞芳张桂云三人分配到液压机车间。诺大个空旷车间一台二层楼高的钢铁巨兽,屹立在车间中部,像镇守一方的雄狮将军,威风凛凛,俯瞰四方。右侧四台半人高的马达机组像带刀侍卫,英姿飒爽,助威镇守。班组仅五人。转业兵杜班长精明能干,转业兵党支部委员李师傅精瘦干练,十分正统。省自行车队退役牛师傅朴实善良,还有技校生能说会道的杨师傅和胖妞小杨师傅。他们对我们来到非常欢迎。</p><p class="ql-block"> 大型液压机省内较少,所以外加工活非常多,也很忙。我们三个表现很勤快,颇得他们赞扬和喜欢。一日,开封来辆汽车要加工活。我们几个动了穷游的心,跟班长和牛师傅他们一说,同意我们随车前往。当天下午即成行。大约四、五点到达开封市内,告别司机师傅。我们开始逛了一条街,买了点小吃,天就黑了。没有钱住店,只好到火车站候车厅凑合。</p><p class="ql-block"> 春寒料峭,入夜尤甚。大概9、10点钟两个女同学难以适应,说去附近转转,结果快一个小时,也不见回来。我着急了,想起班长交代说多照顾点,更觉得责任重大。于是就出车站到处找她们,却无影无踪。夜渐深,人已稀,只能一边找一边喊名字。沿着车站前两条L型长长的街道喊过来,喊过去。寂静的夜空,频繁回荡着我的呼唤。直到凌晨1、2点,嗓子喊哑,又冷又饿,浑身发抖,才抱着失落的心情和沉重的脚步回到车站原地。</p><p class="ql-block"> 清晨她们俩回到候车厅,说找了个茶社住下了。我很无语,算了,人没丢且安全,万幸。随便买点早餐一吃,接着我们去逛铁塔公园。路过潘杨家两湖中间的马路,正赶上潘家湖捕鱼卖鱼。那年代能吃上新鲜鱼是件奢侈事。我们立刻加入了已排成长龙的队伍,大约两小时后,我们每人终于买到了限量的两条鱼。随后高兴地赶往回郑之途。</p><p class="ql-block"> 在开封城区边,多次截车未有如愿。有几次汽车是慢下来,我们刚准备从两边上车,司机一加油门,嗖的又飞走了。不巧,天又下起了小雨,无奈只能淋雨截车。可能是感动了上天,一辆卡车终于被截停,把我们拉回了郑州。</p><p class="ql-block"> 一进家属院门口,迎面碰上郑大汽车班的邵师傅,只见他两眼放光,盯着我手里的两条鱼。我跟他并不熟,起码年长我十岁。但他百般厮磨,并许愿教我开车。那时能开车也是多数人的梦想,我心一活动,就被他硬拿走了一条鱼。此后复见他,却视如陌路带理不理的。大欺小,人性的私心失于道德的约束,不过如此也。</p><p class="ql-block"><i> 青春留痕,痕刻脑海。弹指间,往事马上就整50周年。很多事早已模糊,但青春磨练成长的节点,常常历久弥新,难以忘怀。</i></p><p class="ql-block"> <i><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为郑大发小所拍照配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