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诗词传古韵,送课促成长 </p><p class="ql-block"> ——英吉沙县职业高中送课英吉沙县第三中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岁月静好四海春,星夜不问赶路人。</span> 2021年12月16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17日连续两天的早上,英吉沙县职业高中的援疆老师徐恩国、郑倩,</span>冒着刺骨的寒风,<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路风尘,</span>披星戴月就出发了。利用两天的时间,开展了“送课进校园活动”。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个细节,是每位送课和听课老师们共同的心声。英吉沙三中周艳、热提夏副校长,语文教师古再努尔、张巍葳、古丽米热、文明和援疆送教老师徐恩国、郑倩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送课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一是听当地老师们的公开课,课后与三中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援疆老师徐恩国和郑倩给予老师们积极鼓励和耐心指导。二是援疆教师郑倩为三中老师上示范课,讲授陶渊明的《饮酒》和杜甫的《春望》两首古诗。</p> <p class="ql-block"> 诗词,是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精神宝藏,是中华民族凝练的智慧结晶。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远古吟唱,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气派,再到“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情怀,中国人的心中从来都不缺少诗和远方。郑老师的这两堂古诗词课旨在引领孩子们喜欢古诗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乐在其中。两堂课,在郑老师精心的设计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上课重视探究,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孩子们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是渐渐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参与度极高,学习热情高涨,达到了预设效果。</p>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深入到孩子们中间,俯身倾听,适时指导,随时关注着班上的每一位孩子,将“朗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郑老师指导学生先“读通”整首诗,从读正确到有节奏再到有韵味,循序渐进;然后郑老师引导孩子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古诗;紧接着联系诗人时代背景“赏读”古诗,为孩子埋下一颗爱国的种子,润物细无声。</p> <p class="ql-block"> 古诗文的教学有法,课后徐恩国、郑倩老师再一次就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许多建议:</p><p class="ql-block">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之美。诵读要有层次,设计要明确。</p><p class="ql-block">2.展开想象,再现诗词画面。借助插图,培养想象,关注留白,想象增补。想象场景,还原画面。</p><p class="ql-block">3.入情入境,体验诗人情感。品味词句,勾勒意境。紧扣诗眼,深入意境。巧用故事,体会情感,借助资料,加深体验。</p> <p class="ql-block">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一系列的听评课活动,让老师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了进步。这是我们送课活动的目的,今后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援疆教学工作中,为英吉沙的教育贡献光和热!</p> <p class="ql-block">编辑:郑倩</p><p class="ql-block">审核:成义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