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阡陌——随医下乡回访记

初心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们下乡走”亲戚”的日子,也许老天开了眼,昨天还是阴雨潺潺,寒气逼人,今日却阳光灿烂,暖意融融。九点,我随武穴市中医院内七科六名年轻共产党员踏上了病人回访之路。</p><p class="ql-block"> 垄上越冬麦苗郁郁葱葱,乡间水泥小路纵横交错,新农村的画卷在车窗划过。经多方打听,几经周折,我们才找到患者陈宝玉居住在朱和村大西组的家。看上去,患者精神饱满,头发鸟黑,谁也不会想到她身患绝症,并施行了胃全切除大手术。今年5月又到市中医院住院,前后经历6次化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使她走过了长达5个月的化疗痛苦的至暗时期。听说我们要来,她很快从街上赶回,村头迎客,香茶相敬。科主任程锦葵则给她拿脉听诊,护士长文璟给她测量血压。当水银汞柱的血压值爬升到120——170mmHg时,从未有高压史的患者及家属突然出现紧张,文璟一边稳定她的情绪,一边给他解释,说有可能是刚才赶路带来的血压波动,休息一会儿再量。等半小时再量后,收缩压还是有些偏高。医生当即拿出处理意见,叫她用自备血压器多量几次,如不正常,就去医院就诊复查。交待清楚后,大家才放心离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朝相遇,终身难忘。孤身一人居住在太白湖边的患者郭桃容虽然出院很久,但见到我们依然十分亲切,话闸子一下子打开。程锦葵、岳旭东、文璟、王碧星、蔡文俊、罗欢,参加回访的这六位医护士人员的名字她都能脱口而出,说起医护人员对她的好处她如数家珍。尽管身怀绝症,老人仍十分乐观开朗,十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健康。她没有放疗化疗,坚持中西结合,靶向治疗,加上心态好,出院后病情十分稳定。她说,我相信科学、相信医院、相信医生,整病的钱我舍得花。老人的话轻轻松松,我们感到沉沉甸甸,患者对美好生活质量的向望,也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奋斗目标。</p> <p class="ql-block">  昨天刚刚出院,今天又来回访。家住沙墩村患者王怀俊始终牵着大家的心。今年十月一日,王怀俊突发脑胶质瘤,从此改变了这个十分要强农民的人生。强烈自尊心让瘫痪后的他沉默寡语,郁郁寡欢,不愿与人交流,也怕丢面子不愿拄拐棍练习走路,老伴拿他没办法。程锦葵听完,一边打通他的思想障碍,一边从椅子上牵起他,扶着慢慢地挪动脚步。,当他术后第一次迈开双脚在阳光下走动时,终于见到他久违的笑容。一场大病,也让王怀俊一家经济陷入困境,高达14万多元武汉住院手术费压得他全家人喘不过气。在市中医院住院化放疗期间,内七科医护人员为他优化治疗方案,算铁打钉为他治病,50多天住院费只自费4千多元。昨天他出院时,正遇系统停电,医院电脑结算系统停止工作,医院特事特办,让他按时出院。随访医生还帮他代办了出院手续,今天为他带了过来,尽管我们只举手之劳,却免除了他们往返的功夫路费,折腾和麻烦。根据医保政策,王怀俊每年可享受5千元的慢性病补贴。当得知这个好消息后,老伴又喜又忧。忧的是手续繁杂,又不会用智能手机扫二微码。看到她面露难色,王碧星叫他莫急,并爽快答应为她代办。患者老伴感激万分,老泪纵横,非要拉着大家留下这张”医患全家福”(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你给他一把土,他给你一座山。农民感情真挚,最懂知恩图报。我们所到之处,深深感受到亲情的洋溢。别小看那一个桔子,一杯开水,一张乐呵呵的笑脸,一句挽留吃饭的话语,那都是对医护人员付出的最朴实最真诚的肯定和回馈。沙墩村肺肿瘤患者张凤香也没有放疗化疗,通过医生开方吃中药,症状一天一天明显改善,还能操持家务,家里又热热闹闹起来,一家人其乐无穷。听说我们要来,儿子准办好了午饭,准备好好款待我们。得到我们谢绝后,父子俩一人找蛇皮袋,一人拿菜刀,来到门口菜园,砍了两大袋卷心菜,“自家菜园泼粪种的,没打农药”,硬是塞进我们车子后备箱里。最感人的一幕发生在太白湖畔,那位患者郭桃容见到我们为她量血压,问病情,忙乎一阵子后,连口茶也没喝就离去,她抱着一袋准备好的桔子,一直追赶到村头,当车子快要消失在她的视线中,我们回眸一看,她仍然站在村头柳树下。我们真诚祁祷老人平安,阡陌小路不会断,我们还会再来!</p> <p class="ql-block"> 初心</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6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