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中小型民营景区一定要记住的六件事

韩吉飞(景区小孩)的旅游日记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疫情的坚持让旅游的坚持越发变得艰难,旅游业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最受伤害行业中的榜首。旅游人在坚持,旅游景区还在希望中向前。疫情当下,所有景区活得都很痛苦,都在寻找打破现状的方式方法,只可惜都是收效甚微,有的甚至在透支生命,饮鸩止渴。大集团的景区和国有景区,都有着坚挺的后台,不会轻易的死去。中小型民营景区反而成为了死亡风险最高的旅游群体,一切只能靠自己。那我们今天就交流一下中小型民营景区在疫情时代如何活到最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莫要跟风跟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疫情影响下,很多景区为了改变不争气的现状,就开始想着靠增加所谓的网红项目来改变景区的现状,以寻求破局。这种方法如果是非疫情时代,的确是一个改变提升的方法。只可惜这轮的魔法攻击并不是单纯的产品滞后带来的,更大的伤害值都是疫情反复带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景区的问题,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带来的,这是不可抗力,也不是一个景区能够解决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能不花钱的就不要花钱,捂紧钱袋子,用省下来的钱去给景区续命,和疫情来一场论持久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降低财务成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内很多景区没有死在市场和产品上,最后都是死在了资本的温柔乡。无论是否在疫情时代,资本都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景区都是“耍剑”耍不好,到最后搞得自己伤痕累累。在疫情影响至深的当下,资本更是成为景区致命的毒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失去了有保障的现金流,财务成本就会成为压死景区最后的稻草。现在看来,疫情的影响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如何降低财务成本,将是关乎景区生死的一件大事。毕竟在不能挣钱的情况下,省钱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挣钱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压缩运营成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景区都存在组织架构臃肿,闲置人员空养的问题。在疫情影响下,每一分成本都可能关乎景区的生死。精简人员,压缩成本是一件不得不为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运营成本控制在运营收入以下。具体压缩点位要根据实际运营接待的情况根据实际灵活制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景区的盈利点过于单一,且营业收入极低的情况下,关门也未尝不是一种最理想的续命方式。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这个关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门。这种关门可以让景区有更多的时间去筹划,去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旅游未来的市场走向。让关门成为景区的另一种新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切分运营主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景区的收益来源是多元化的,运营主体也涉及到、门票、酒店、餐饮、娱乐、商业、交通等。在景区运营中,这些分项构成了一个大的主体,互相依靠,成就景区的外在形象和大现金流。但在疫情的影响下,过多的配套思维和依存思维反而成为了景区最大的累赘。看着非常好看,实际非常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学会化整为零,把每个分项,独立成为一个经营主体。用自主经营的思维,去重新定义产品,改变其发展思维。把一个个的配套产品,变成一个个的个体产品。用小的经营个体自负盈亏。如果化整为零后,还不能维持不亏损运营的,就可以直接选择关门大吉了。让能挣钱的运转,让赔钱的休眠,等待疫情早日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创意取代重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意永远是最好的产品,对于很多景区动不动就复制各种网红项目而言,创意的费用反而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手段。最便宜的景区项目也要大几万元,大部分都要几十万、过百万,甚至更高的投入。面对当下市场需求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很多旅游项目可能还没收回成本就失去了市场热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花钱,不代表做出好的产品。在疫情的当下,学会如何四两拨千斤才是制胜的关键。创意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存在,很多投资人因此没有勇气去尝试,更喜欢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宁可多花钱,也不愿意去尝试创意性产品。其实,创意才真的是景区发展的制胜法宝。因为,创意能够紧跟市场动态,灵活多变,成本可控。学会用创意的核心就是学会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不要感觉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在现实环境中,单纯的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就能成为一个景区发展的最大壁垒。这个功力,还需要老板们好好修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筹划疫后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现在旅游受的伤有多深,在当下这个时代,旅游也不可能被社会和市场所遗弃。此轮疫情的影响时间虽然有点长,但终会有过去的那一天。疫情期间,我们不能过度花钱搞建设,却能让我们停下来重新认识一下市场和需求。当代的年轻人,就是未来旅游市场的主力客群。他们,出生就有着相对富足的物质基础,对于物质的追求自然就不会那么强。自然的追求升级必然是精神的满足,这样的需求,我们当下的市场又有多少产品能够满足呢?恐怕是少得可怜。这也必然是疫情期间,老板们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疫情过后,短期内旅游必然经历一场快速的燃爆。但是,产品指向性也必然会更加明显。如果您熬过了疫情,却死在了产品的市场脱轨上,这将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未雨绸缪是每个景区老板必须去做的事,真正意义上的去认识市场、凭估市场,才能去奉献出市场喜欢的产品,难得的静静,不要浪费了这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专注疫后产品的筹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结:无论何时,活下去才是硬道理。把希望寄托于外力的帮助,还不如积极自救来的实在。行业的红利不会消失,但那只属于那些活下来的景区。疫情的影响下,不是有钱就能救景区与水火,盲目的增加融资,提升财务成本,有可能帮你挺过寒冬。可是,当寒冬过后,你可能是资不抵债,把景区送给了别人。与其这样挣扎,还不如直接躺平,关门大吉,玩一个冬眠模式,等待春天的苏醒。这个“冬天”很寒冷,真心的期望更多的景区能够看到疫后的彩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韩吉飞,一个从基层干起来的景区操盘手,担任过某5A景区总经理,以及担任过某景区的总策划人和操盘手。拥有丰富景区管理实战经验。他走访过国内所有5A景区和其它中小景区三千余家。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taoyuanxiaoyaok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