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真理之路•早期共产主义者的上下求索》(24)</p><p class="ql-block"> 东京•中日共产主义运动信息中转站:</p><p class="ql-block"> 自1896年东京清朝公使馆出现13名身穿长袍马褂、脑后垂辫的中国青年以来,中国留日学生数量成倍增长,无论自费、公费,留日为求富国强兵策,纷纷浮槎东渡,1905年突破8000人。施存统敬仰的陈独秀、戴季陶、李汉俊、陈望道等人均有留日经历。</p> <p class="ql-block"> 左为日本旗,右为清朝黄龙旗,图为1896年清朝派往日本的第一批留学生。</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社会急速发展变革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被官方认定为“对社会治安最为有害的制度”,可伴随工人运动的兴起,小规模的罢工、劳资冲突等事件愈演愈烈。</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到战后已接近300万人,致使劳资纠纷急剧增加。图为日本工人大规模罢工情景。</p> <p class="ql-block"> 1887年7月,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片山潜等人建立“劳动组合期成会”,号召并推动日本无产阶级建立本地区、本行业以及全国性的工会,1898年,他与幸德秋水等人创立社会主义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原理是否适用于日本,其后日本涌现了各种社会主义书籍、团体和政党,马克思主义亦成为一些日本社会主义者研究和传播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片山潜(1859-1933),日本无产阶级政党一一日本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日本籍活动家,病逝于莫斯科。</p> <p class="ql-block"> 1902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其创办的《新民丛报》上,第一次向留日学生介绍马克思和社会主义:“今之德国,有最占势力之二大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尼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梁启超称马克思之社会主义为“将来世界最高尚、最美妙之主义”。</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 一年后,片山潜出版《我的社会主义》一书,与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精髓》、堺利彦和森近运平合著的《社会主义纲要》并称明治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大名片。</p> <p class="ql-block"> 堺利彦(1870-1933),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自幼受儒家思想影响,后接受自由民权学说。</p> <p class="ql-block"> 1904年,幸德秋水与堺利彦合作翻译《共产党宣言》(节选)发表在他们创办的《平民新闻》杂志(第53期)上。出版当天即遭当局封杀。一年多以后,堺利彦以“学术资料”名义再次将其公布于众,刊登在他主编的《社会主义研究》创刊号(1906年3月)上。就是这本日译本《共产党宣言》戴季陶留日期间见到并带回国,为陈望道后来翻译《共产党宣言》提供了重要参考。毛泽东曾说“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不无道理。但戴季陶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性的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还差很远距离。</p> <p class="ql-block"> 平民社成员西川光二郎(前排左一)、堺利彦(左三)、幸德秋水(左四)等人合影。1903年11月,堺利彦与幸德秋水等人建立平民社,发行周刊《平民新闻》,为在日本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日本第二波社会主义运动高潮发生在1918年前后。1910年,日本政府以幸德秋水等人策划暗杀日本天皇为借口,大肆搜捕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幸德秋水被判处死刑,日本进入社会主义运动“严冬时期”。</p> <p class="ql-block"> 幸德秋水(1871-1911),日本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1904年与堺利彦翻译发表《共产党宣言》,当日就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日本政府以幸德秋水等人策划暗杀日本明治天皇为借口,大肆搜捕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幸德秋水因此丧命。</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物价飞涨,国内社会问题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持续57天、涉及全国3府39个县的“米骚动”(抢米风潮),马克思主义在日本重新引发热切关注。由考茨基著、高堺素之译《马克思资本论解说》;河上肇的个人杂志《社会问题研究》;堺利彦等人创办的《新社会》等书籍、杂志纷纷出版发行,日本出现了“只要是马克思,不论好坏都大受欢迎”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米骚动”期间的日本民众。</p> <p class="ql-block"> 河上肇(1879-1946),日本经济学家,日本马克思研究的先驱者,京都新帝国大学教授,他的著作和译作启发了许多中国留日青年如李大钊、周恩来、李达、李汉俊等。</p> <p class="ql-block"> 在这股思潮中,留日学生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等人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原著传入中国,系统介绍其理论,施存统做了大量翻译工作,为中日社会主义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