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改了一小时作业,回宿舍里,儿子跟着奶奶玩,我独享难得的安静时刻。看着朋友圈朋友晒秋的图片,突然,就那么一下子,没来由地伤感起来。明日中秋,今晚雨水淋漓,掉入记忆的漩涡里浮浮沉沉……</p> <p class="ql-block"> 带领学生赏析过太多有关秋的诗篇和有关故园的文章,但此刻,何其芳的《秋》,那江面的冷雾、乌桕叶的影子、肥美的瓜果和船篷上的白霜此刻最合意境。都说秋与枫叶最般配,但红枫在我心中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即便目睹过,采摘过,也无法爱之心切,因为生养我的小村庄没有枫树。</p> <p class="ql-block"> 此刻想念故园的秋,想得挠心挠肺的是缠绕在身上的凉意习习的风;是从炎炎夏日中挣脱,加上一层薄衫的惬意;是在风中翩跹蝶舞的脉络清晰、泛着金色的叶;是日渐光秃的树枝和丫杈掩映下的红砖瓦房……</p><p class="ql-block"> 而最根深蒂固,久久盘旋于脑海的是秋的田野。六月刈麦,跟父母下田劳作,汗如雨下,即便焦热难忍,也须着长袖长裤,即便着了长袖长裤,腿臂上也被麦芒划出一条条红痕,汗水浸泡,那种辣痛的滋味还真是酸爽。相较之下,秋的田野流动的都是诗意。清风阵阵,稻香十里。晨昏时分,稻叶儿上露珠颗颗,湿润甜蜜。</p><p class="ql-block"> 喜欢新割后的稻茬,流动的露滴是甘液琼浆,若几天内还未翻犁,稻茬中又会抽出新芽,嫩嫩绿绿,记得当时还为此景写过一篇得老师褒奖的散文呢。</p><p class="ql-block"> 更爱打谷场,收割好的稻谷须在打谷场吹晒几日,待十分干燥后才装包归仓。于是晾晒稻谷的那几日,是要有人露宿在场里看护的,那时听说过谁家的谁谁睡在稻谷身边,依旧失稻的不幸事,现在想来,那是农人们太累睡得过酣的缘故,然而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个时候,大人的苦是不怎么懂的,我争着抢着要睡打谷场,只为了享受那种天当房,地当床,天地空旷,四下寂也的感觉。吹一吹夜风,数一数闪亮的星,一觉醒来,被褥濡湿,神清气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寒暑易节,我错过了故乡的春和秋已十五个年头了,也有十五个年头未与家人共度中秋,今日想来,总是忧伤和落寞的。佳节思亲,是因为节日的仪式感作祟,还是深入骨髓的“根”的文化基因调动?无从知,每年像候鸟一样,寒暑迁徙两次,确实见了父母解了乡愁,但心中总还是空空的,缺什么呢?思来想去,大概缺的是不复存在的过往,我们眷恋的是记忆中的故乡模样!她是位伊人,在水一方,却若即若离,摸不着碰不到。</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日子很平淡,很充实,工作和孩子填满了生活所有的空间,挺好,淡淡的幸福,似乎埋葬了静思和愁绪——那种无关家国的闲愁。人到中年,也不能活成林黛玉,但这片刻无扰的宁静中,忧伤也成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