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教读书

<p class="ql-block">  昨夜,教孩子背诵唐诗《早发白帝城》。背诵到里面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时候,我猛然想起了我的爷爷——</p> <p class="ql-block">  我忘记了这大概是小时候背诵的第几首唐诗?但对于这首《早发白帝城》,记忆格外深刻。小时候,爷爷教我背诵这首诗的时候,折了一只纸船,利用堂屋门外微微倾斜的台阶,一手用茶杯倒水,一手松开纸船,瞬时,那纸船便随着水漂到了院子里。爷爷告诉我,这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我当时并没有听懂爷爷讲述的李白被开释后归家的那种喜悦欢快的心情,但对于这首诗的背诵和理解却记忆犹新。现在想来,其实最难忘的应该是这种直观形象的记忆方法!</p> <p class="ql-block">  类似这样的学习和教育,举不胜举。我从小就是在爷爷的唐诗、《弟子规》和各类经典古文的背诵熏陶下长大的。 </p><p class="ql-block"> 我爱背诵《陋室铭》,这应该是爷爷教我背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小时候,家里的老房子又破又旧,一到春夏,房子的墙角下、屋门前,总是长满了绿绿的苔藓,中间夹杂着各种小草。妈妈总会让爸爸拿把小铲子把它们割掉,而我总是会跟在后面,捡起一簇一簇的浓绿,心疼不已。一定是爷爷能看懂我的心思,觉得我是一个有诗意的孩子,于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背诵了《陋室铭》。他一边指着墙角处那绿色的苔痕,一边教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他一边指着自己写的古文,一边教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教给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便对高雅的精神生活有了深深的向往。我也多想像刘禹锡一样拥有一个宁静无人打扰的小屋,里面也有一张琴,屋外有一片翠竹,有一地小花……这种情愫就这样深入骨髓,即使在以后被现实折磨得枝离花碎的日子里,我依然能坚强地收拾生活,用诗意的美好迎接新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爷爷教给我的岂止是知识啊?他给我更多的是生活和做人的道理。他教我背诵《弟子规》。说实话,那通篇那么长那么多的“三字规”,我是真记不完,就是在今天,我也不能完全记下来。但是,里面所有关于孩子应该遵守的规矩我都懂,方方面面。以至于一直到现在,我具备很多很多作为晚辈的优良品质。比如“孝敬”“温顺”“谦恭”“诚实”等等等等。我用它作为自己在家庭的一个行为准则,同样,我也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道理必须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在我的家里,我的爷爷无疑是最好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每到万籁俱寂的深夜,那一首首诗词都会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有时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有时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时是渺渺江南,有时是铮铮漠北;有时是春花秋月,有时是千山万水。儿时的启蒙学习就像一幅引人魂魄的画卷,浸入了我的灵魂和生命之中!</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成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爷爷的教诲和影响早已根深蒂固,他对我儿时的教育方法也被我尽数吸收。我在课堂上也常常像爷爷教我那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像小手工,简笔画,模型道具等等。我也像爷爷一样边教边讲——我讲《孟母三迁》、讲《孔融让梨》、讲《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讲《曹孟德大败袁绍》……这些故事不在小学课本,却和课本紧密联系,学生们最爱听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理应让每个孩子喜爱,我,就是那个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一生痴心于学习。即便现在已经85岁高龄了,依旧是书不离手,整日整日里学习新鲜知识,关心国家大事。虽然我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多年了,但是每次见到他,他还是会教我许多许多的知识,会写很多很多字让我认。每每如此,我的内心都会极其惭愧。爷爷总说“活到老学到老”,在他身上是真正体现了学无止境,而我,这一点还没有学会!</p><p class="ql-block"> 是啊!在他身边,我有永远永远也学不完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