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经典在传承,文明在延续。国家的振兴和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关键要从幼儿启蒙教育抓起。探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打开幼儿美育心灵之窗,使幼儿的心灵感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成为中华美育之魂的传承人和传播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p> 教育理念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美育,是针对3至6岁幼儿,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幼儿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体验传统文化之韵,发现传统文化之魂,创新传统文化之用。为此,我们襄汾县第一幼儿园开展了传统特色美育活动。传统文化和美育之间的碰撞,会迸发出什么样的艺术火花呢?</p> 生活采风 <p class="ql-block"> 艺术源于生活,文化创作亦源于生活,只有通过采风,才能有活动创作的营养。生活是生动的,只有深入生活采风,才能被生动的生活激发创作的热情和灵感。追随足迹一起探寻生活中的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美育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进行中,一件件作品,折射出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传递出一份独有的幸福感。</p> 传统特色之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所见,皆可入画;所想,皆可下笔。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感受,用艺术去记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爱的孩子们用独具特色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艺术性的展现,接下来跟随着我们一起走进小朋友心中的文化传承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妙手迎新</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做出了“团圆饭”“火锅”“糖葫芦”“鞭炮”“福袋”“新衣服”等,让大家洋溢在热闹的迎新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染色艺术</p><p class="ql-block"> 通过染色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了解到染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在玩色、染纸、染布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体会到染色的古朴之韵、炫丽之美,在寓教于乐中埋下传统文化的优良种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灯笼</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红灯笼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符号,中国传统节日的特征。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心灵手巧制作着灯笼,有虎、有福,感受着中国传统灯笼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浮雕之美</p><p class="ql-block"> 浮雕的不同形态有着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以奔腾气势冲击而来,或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孩子们借助揉、搓、捏、粘合等手部动作,制作了《梅花》《动物》《新年风俗》《糖葫芦》等作品,不仅发展手部肌肉灵活性,增强手眼协调能力,而且感受到浮雕的凹凸之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虎头手工</p><p class="ql-block"> 虎,作为华夏文明的图腾象征符号,具有重要的社会关系意义与民俗文化意义,尤其在民间极为普及。因此,以虎塑造为型的服饰层出不穷,而这也正成就了民间儿童服饰日常穿着的需要。孩子们运用粘贴、添画、团、压、搓、穿线缝合等多种技能制作虎头帽、虎头鞋、虎头挂件等。</p><p class="ql-block">瞧瞧孩子们触摸民间艺术的精彩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剪纸艺术</p><p class="ql-block">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古代开始(公元前1600—1100)就有人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最早劳动人民是从绣花花样中得到启发,主要用于节日和喜庆之时装饰窗户房门,家具。取材广泛,形象生活泼,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已经掌握简单的剪纸方法,先进行折叠,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再剪出来。一幅幅色彩鲜艳、布局饱满、惟妙惟肖的作品,呈现出孩子们心灵手巧的智慧,一个个专注会着剪纸的面孔传递着剪纸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传统吊饰</p><p class="ql-block"> 旗袍、绣球、中国结,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着传统吊饰的美,涂底色、勾线条、拼接、粘贴样样行。精美的旗袍手工、红红的绣球、漂亮的中国结为环创增添了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华国粹</p><p class="ql-block"> 中国戏曲脸谱是传统戏曲独有的文化,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触摸着中华国粹,运用绘画、裁剪和粘贴的技能技巧演绎出生、旦、净、末、丑的美,传递出别样的国粹精华之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馍艺术</p><p class="ql-block"> 花馍是人工用面做成的花式馒头,被列为“秦艺六绝”之一。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花馍被智慧的民间艺人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常言道“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花馍始终和百姓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花馍体系。孩子们尝试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制作花馍的独特工艺技巧,用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进行花馍制作。了解到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成形和着色等流程。亲身体验与感知着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的多道小工序,浸润着勤劳的中国人民在花馍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用艺术熏陶心灵,用行动提升民族自豪感。在我园美育系列活动不断开展与推进中,师幼合力创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孩子们耳濡目染着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之美。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刻体会到其间的博大精深,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给孩子们留下深深的烙印,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欣慰。期待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不断发芽开花,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灿烂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