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福游——醉美有福之州

关火

<p class="ql-block">在清新福建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本身名气并不大,旅游景点也不是很多,但当你偶然或意外进入,你会觉得那里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福州,有福之州。</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后街北端的街牌坊,因三坊七巷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p><p class="ql-block">在南后街北入口与杨桥路交叉处西侧的“林觉民故居”和“冰心故居”,同时也是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林觉民(1887年—1911年5月3日,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林觉民故居又是冰心故居?</p><p class="ql-block">1911年4月,林觉民在广州被捕的消息传回福州,其养父林孝颖为躲避清兵追捕,变卖宅邸搬家,他们搬到了三坊七巷南头一条小巷。而买下林家老宅的新主人谢銮恩,有一个孙女叫谢婉莹,当年11岁,一起搬了进来。她就是后来的著名作家冰心。</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熙熙攘攘南后街。</p> <p class="ql-block">躺倒在绿植中的“三坊七巷”与其盛名有点不合。</p> <p class="ql-block">“福州三坊七巷”是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街”。据记载,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其布局是以南北走向的南后街为轴线,七巷在东,三坊在西,由北至南依次排列的格局。坊巷内保存着大量名人故居、民居建筑和庭院园林。历史上有400多位名人在此居住过,被誉为“近代名人聚居地、闽台渊源彰显地”。明代至民国建筑,用材考究,工艺精湛,布局严谨,坊巷相连,乌墙黛瓦,民居精致,有“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之誉。三坊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正在提升改造中);七巷分别是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杨桥巷。其中,杨桥巷、吉庇巷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巷,被提升改造为车水马龙之路。</p> <p class="ql-block">在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着这片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记录着这座城市在岁月长河更替中的点点印记,积淀着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衣锦坊</p><p class="ql-block">衣锦坊为三坊中的第一坊。因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之后衣锦还乡,荣耀乡里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p><p class="ql-block">文儒坊为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在宋时就有了。据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p> <p class="ql-block">光禄坊</p><p class="ql-block">找了很久并在景区内的保安指引下才找到这块牌子……</p><p class="ql-block">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因城市提升改造,此坊已经被辟为马路,仅是用“光禄坊”命名了路名。</p> <p class="ql-block">杨桥巷是三坊七巷中一条小巷子,在南后街北端,因城市发展需要已改造为杨桥路,也就是南后街与杨桥路交叉口的那个地方,南后街牌坊的西侧,已没有巷牌坊,很多游客都路过而不知,直到最后找不着杨桥巷了经左问又问才恍然大悟。</p> <p class="ql-block">郎官巷</p><p class="ql-block">郎官巷是宋代就有的坊埠,因被宋刘涛居于此,而且子孙数世皆为郎官而得此名沿用至今。巷内有严复故居、天后宫、二梅书屋等院落。</p> <p class="ql-block">塔巷</p><p class="ql-block">塔巷的牌坊,牌坊顶上有座小塔。得名于五代闽王王审知部属琅琊安远使募缘建造的木塔,称育王塔,主“文运兴盛”。</p> <p class="ql-block">黄巷</p><p class="ql-block">黄巷是三坊七巷最富有历史积淀的名巷,黄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发源地之一。晋永嘉年间(307—312)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p> <p class="ql-block">安民巷</p><p class="ql-block">安民巷是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告示安民而得名。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地位较达官贵人。</p> <p class="ql-block">宫巷</p><p class="ql-block">宫巷因巷内有紫极宫而得名,是三坊七巷中保护最完整的巷坊之一。巷内有清代建筑13幢,其中有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近代名人故居。</p> <p class="ql-block">严复书院(位于郎官巷)</p><p class="ql-block">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李克强在福州考察参观严复书院时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p> <p class="ql-block">福建民俗博物馆(位于郎官巷)</p> <p class="ql-block">二梅书屋</p><p class="ql-block">在民俗博物馆内。始建于明朝,是清代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旧居,因院内种有两株梅花而得名。印书摘名为“二梅书屋”,故而成为这座宅院的代名词,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清代道光、同治年间曾大修过,是福州著名的古书屋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书屋设于宅院中部 环境清幽。西侧墙面博古架古朴低调,陈列的龙眼木雕人物像、粉彩瓶、白瓷观音像等陈设,繁而不俗,闽都官宦、书香门第的高雅情趣可见一般。</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闽菁华,古厝人家》</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主题展览,该展览介绍福建各地的节庆习俗及人生礼俗。</p> <p class="ql-block">人生苦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显得尤为短暂,往往在不经意间便消逝无踪。同时,生命亦是多姿多彩的,人的出生、成年、结婚、寿辰、死亡是人生的五个重要阶段。正因为人类生命的宝贵以及生命历程的丰富,我们更应该以虔诚和敬畏的心情来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并将这种虔诚和敬畏外化成种种礼仪和习俗,也就是所谓的“仪式感”,藉以肯定生命的价值,强化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些曾经被当作“封建残余”被破除的古老习俗和礼仪逐步得以重现,只不过是换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而已。</p> <p class="ql-block">洞房花烛姻缘美</p><p class="ql-block">在古时乃至近代,婚姻一般都要经历“订婚”、“迎娶”、“完婚”三场仪式。</p><p class="ql-block">【订婚】青年男女,到适婚年龄,其家长必使媒人说媒议婚,议婚后行订婚之礼。男方择吉日备聘礼、定金、定贴、婚书等,送往女家。女方收纳部分聘礼,其余随女方之定贴和婚书回赠男家。订婚之日,筹办筵席,宴请亲友,俗称“订婚酒”,男女双方互换庚贴(出生年月日时),婚约始立。</p><p class="ql-block">【迎娶】订婚后,由男方根据男女双方庚贴择定结婚吉日。在结婚吉日,新郎出发前由其父或主婚人领至厅堂祭拜祖先后前往女方家迎亲。迎亲的队列按一定的次序,花轿为主,媒氏先导,吹鼓从之,火把若干,大红灯笼数盏,以偶数为吉。良辰一到,新娘由兄弟背出来送上花轿。新娘上轿后,即关上大门,以示不归之意。花轿抵达男家时,鞭炮齐鸣,鼓乐合奏,以示喜庆。新郎拉弓向轿门射出三支红箭,驱除斜气。新娘下轿跨火盆,过马鞍,入厅堂与新郎并立,完成三拜仪式后,送入洞房。</p><p class="ql-block">【完婚】入洞房后,新郎用红绿的彩绸牵着新娘入洞房,象征两人同心同德,白头偕老。然后,两人并坐床沿,俗称“坐床”,新郎为新娘揭帕,俗称“揭盖头”。迎娶和完婚是婚姻礼仪中最为热闹隆重的一个环节,当天,婚宴必不可少。席间,新郎新娘亲临向来宾敬酒,接受宾朋贺喜。</p><p class="ql-block">婚姻乃人生一大喜事,纵观古今婚姻礼俗,都非常重视,热烈又隆重。新中国以来,虽然提倡新事新办,但城乡区别颇大,在农村,婚礼习俗基本上还是沿袭古老的套路,有的还套路加翻新,与古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城镇,婚礼习俗虽有简化,但婚宴必办,红包必送,而且还有互相攀比越演越烈之势。</p> <p class="ql-block">古厝人家喜添丁,经历“求子”、“诞生”、“满月”、“抓周”四个阶段,四种仪式一种都不能少,古时是这样,现时社会坊间亦是普遍存在。</p> <p class="ql-block">抓周这种习俗不仅是在福建自古至今存在,就是在全国其它各地城乡都非常盛行,与其说是检验孩子的天赋和卜测前途,判断未来志趣,倒不如说是一种带有娱乐色彩的游戏似乎更为贴切罢了。</p> <p class="ql-block">吾家有子初成长,经历“入学”、“成人”阶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入学】</p><p class="ql-block">古时候,孩子到了六、七岁就该读书了(入学),入学一般要进行入学仪式,仪式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和朱砂开智等环节。到了现代社会,这些仪式被当作“糟粕”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细细看来,颇有意思,很有教育意义,尤其是那个“拜师礼”。</p><p class="ql-block">【成人礼】</p><p class="ql-block">成人礼,亦称“成丁礼”、“成年式”。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从此完成由少年至成年的转变。在现代社会,亦有父母为子女举行“成人仪式”的,但更多的是吃顿饭,送个礼物而已,有些则摆宴邀朋,弄得庸俗变味。</p> <p class="ql-block">古稀大寿福如海。福建民间有俗例,男庆九,女庆十。据记载,明清时期,百岁或五世同堂者官府还赐匾,建“百岁坊”。60年代,老人做寿,儿孙回家团聚祝寿。90年代后,时兴送生日蛋糕,一家人围坐一起,吹蜡烛,切蛋糕,唱生日歌。给老人做寿这一习俗,各地虽有不同,但大同小异。进入新时代,政府层面关爱高龄老人,给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增加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p> <p class="ql-block">木偶戏,闽南地区知名民间艺术。</p><p class="ql-block">被誉为“让木偶活起来”的闽南地区提线木偶,其木偶形象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雕刻,强化性格化和表现力,“刻木为人,外披以文绣,以丝牵引,宛然如生,谓之傀儡”。在福建,民间喜事如婚嫁、寿辰、孩儿满月、周岁、新居落成等都会请木偶戏班助阵演出,以示排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闽菁华,下面四块展板高度概括了八闽大地春夏秋冬的民俗,看后使人仿佛融入了那种年代。</p> <p class="ql-block">【春生】春天,是中国古代民俗节令活动最丰富多彩的季节。闽西,即福建西部,是福建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被世界客属誉为“客家祖地”。“游大龙”、“走古事”是客家乡村闹元宵的盛大活动。</p> <p class="ql-block">【夏长】入夏时令,福州、宁德等闽东地区素有做夏习俗。立夏节令,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一家人吃饱后下田劳作,同时互赠一些给邻里品味,寓意像涮鼎边一样,“一纹(涮)就熟”,体现出闽东地区“金厝边银乡里”的传统美德。</p> <p class="ql-block">【秋收】秋分时节,闽北地区通常开展割水稻、打糍粑、晒秋、舞龙登传统农耕活动庆祝丰收。晒秋就是闽北地区典型的农俗现象,是农民晾晒作物到的特色生活方式和场景。</p> <p class="ql-block">【冬藏】在腊月中旬后,闽南地区通常举行“做牙”,俗称“尾牙”。此节与古代互市有关,演变至今成为好运与吉祥的象征,具有承上启下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p> <p class="ql-block">五子登科宅(郭柏荫故居)</p><p class="ql-block">该宅始建于明末,原是旧官府。清同治年间,福州名士郭阶三购置并改为住宅。因郭阶三有五子且皆登科第,时人称此宅为“五子登科”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郭阶三共有五个儿子。大儿子郭柏心,清举人,曾在广东任知县,其曾孙郭化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杰出的军事家。二儿子郭柏荫,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累官至湖北巡抚,暑湖广总督。三儿子郭柏蔚为道光年间举人。四儿子郭柏苍,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五儿子郭柏芗,系咸丰举人。</p> <p class="ql-block">黄家大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母佳故居。</p><p class="ql-block">林则徐家母故居是三坊七巷里唯一由居民自掏腰包进行整修并免费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2006年6月,原南街街道干部赵建明在征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后,自筹资金5万元对其进行整修,恢复了故居的客厅和卧室原貌,开放后并亲自担任讲解员。</p> <p class="ql-block">尤氏民居。</p> <p class="ql-block">立本弄3号——中共福州市委旧址</p><p class="ql-block">旧址位于三坊七巷安民巷立本弄3号、2号,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1926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是最早的中共福州地方组织,直属中共中央领导。</p> <p class="ql-block">喉科弄,因古时弄里住的是喉科大夫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御驾文儒,展示古时皇家座驾若干。</p> <p class="ql-block">御驾文儒站</p> <p class="ql-block">林徽因与梁思成座驾</p> <p class="ql-block">陈承裘故居</p> <p class="ql-block">书斋文儒</p><p class="ql-block">七巷三坊一脉明清韵,千秋万代满街将相风。</p> <p class="ql-block">沈葆桢故居</p><p class="ql-block">沈葆桢,是林则徐几个女婿中名气最大成就也最大的一个。沈葆桢是晚清重臣,历任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太子太保,官职之高甚至超过林则徐。在历史上,沈葆桢被誉为晚清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还是中国近代船舶制造业、航运业、海军的奠基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瑞来春堂国药馆</p> <p class="ql-block">夜幕尚未降临,“表演者”就早早占位。</p> <p class="ql-block">南后街南段,依然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南后街最南端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车水马龙。经沿路商铺老板指点,终于找到了吉庇巷和光禄坊,东边的吉庇巷与西边的光禄坊连在一起改造成了眼前的这条马路,执着地按坊、巷概念,也难怪找不到。</p> <p class="ql-block">吉庇巷</p><p class="ql-block">原来的吉庇巷已提升改造为通机动车的马路,仅是沿用“吉庇巷”这个名。</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三坊之一的“光禄坊”,只剩下块牌子。</p> <p class="ql-block">福州东街口毗邻三坊七巷,是福州著名的商业中心,游完三坊七巷后可以到这里逛逛,曾经是福州地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后街穿过吉庇巷继续向南就是澳门路,林则徐纪念馆就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纪念馆(澳门路16号)</p><p class="ql-block">林则徐宅与祠(林文忠公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林家祠堂),两侧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对林则徐的评价金句。</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生平主要事迹简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完林则徐纪念馆出来,往南有一山头,叫乌石山,可以顺便看看。</p> <p class="ql-block">乌石山</p><p class="ql-block">乌石山又称乌山,海拔84米,福州“三山”之一,是福州“三山两塔一条街”古城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山体景观系统中的标志性景点。乌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素有“蓬莱仙境”之美称。乌山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尤以乌塔、摩崖题刻及造像最具价值,现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上环境清幽,树木参天,古榕盘根错节,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道山亭</p><p class="ql-block">道山亭是乌山三十六奇之一,是乌山上最具特色的风景。宋熙宁初年,郡守程师孟登山揽胜,认为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建“道山亭”。据说,当年在道山亭上可以远眺闽江,江海相连,海天一色,回望城市云雾缭绕,宛如梦幻仙境。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名扬千古的《道山亭记》以应景增色</p> <p class="ql-block">黎公亭</p><p class="ql-block">黎公亭是为纪念抗倭英雄黎鹏举而建。</p> <p class="ql-block">山上保存有200多处摩崖石刻,有“一座乌山,半部书法史”的赞誉,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各种字体的书法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乌石山南面出入口——乌石山历史风貌区。</p> <p class="ql-block">在乌石山东麓,进入另一个小众景点——崇妙保圣坚牢塔,俗称“乌塔”。</p> <p class="ql-block">乌塔</p><p class="ql-block">乌塔位于福州乌石山东麓,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以黑色花岗岩建造,通体乌黑,所以又被人们称作“乌塔”。乌塔七层八角,楼阁式,通高34.74米,是研究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历史及其宗教、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是福建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大型石塔。</p> <p class="ql-block">石塔寺</p><p class="ql-block">位于乌石山东麓乌塔西侧,现有寺宇是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定光塔(报恩定光多宝塔)</p><p class="ql-block">定光塔,俗称“白塔寺”,坐落在于山西麓,为宫殿式建筑,建于唐天佑年间(905年)系唐闽王王审知为向双亲报恩而建。现存寺庙是清道光年间重建的。据了解,到白塔寺里观光游览的游客相当一部分是侨居在东南亚一带的福州侨胞。他们对白塔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记忆里,福州除了三坊七巷,就是“三山两塔”,很多人都是特意回乡来参观白塔的。</p> <p class="ql-block">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福州明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于山风景区前的于山堂,原是一家指定接待宾馆,被“弃”后改为高端餐饮。现今,千车“万马”堂前过,门前冷落人头稀;唯有伟人在挥手,游人路过举相机。</p> <p class="ql-block">位于五一广场南面的福建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版图上,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地方在这里——平潭县猴研岛,这里有一个小众景点叫作“68”海里景区”。猴研岛,位于福州市平潭县澳前镇东澳村,与台湾新竹南寮渔港相距68海里。</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通往猴研岛的步道,“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巨大标志石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通往猴研岛的道路上,海滨风光尽收眼底。猴研岛号称平潭光长石头不长草的典型代表,临海而立,常年受风浪侵袭,岛上寸草不生,怪石嶙峋。</p> <p class="ql-block">望归石。</p> <p class="ql-block">原生态海滩。</p> <p class="ql-block">68同心石</p><p class="ql-block">“68同心石”作为猴研岛的“当家花旦可不一般。锯齿状的白色边框,红色的花岗岩石拟作土地,雕刻着祖国地图的一角。东南端是台湾岛,而西北端是平潭岛沿海城镇地形,中间空隙象征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右上角的68海里则化作邮票面值。</p><p class="ql-block">凝望着这别出心裁的巨作,心潮澎湃,我心有梦。等到祖国完全统一后,我从台湾新竹南寮乘船过海,从这里上岛踏上大陆,相信这一天不会等太久。</p> <p class="ql-block">海壇古城</p><p class="ql-block">海壇古城以展现千年闽越海洋文化为宗旨,集观光休闲、滨海度假、互动体验、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是中国首座海岛旅游古城。海壇古城,只为寻找失落的闽越文明。</p> <p class="ql-block">望海楼</p> <p class="ql-block">海壇镇总兵署,中国海壇海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两岸人文楼。</p> <p class="ql-block">古今榕城山川秀丽,景象万千,赢得多少文人骚客揽胜抒怀,引发思古眷恋之情,留下跨越千年之名篇佳作。闲暇之余,游于古塔坊巷间,细品厚重的历史文化大餐;行在福道上放眼瞰榕城,福满心中。游尽这州那州,醉美有福之州!(2021年12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