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康路始建于1907年。据《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记载:“该路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人福开森姓氏命名。1943年改现名武康路,以浙江省旧县名命名。”[1][2]</p><p class="ql-block">清末洋务派大臣盛宣怀受李鸿章之托督办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苦于找不到谙熟现代大学管理的人才时,巧遇福开森在上海逗留,遂聘其为“监院”(相当于21世纪的教务总长)。福开森上任后,为方便师生出行,用自己的薪水修建了这条马路,开始并无确实名称,后因法租界在扩大地盘中,与上海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发生冲突,又与英、美、俄等国产生了矛盾。福开森从中调定,最终令各方满意获得解决。为答谢福开森,当地民众把这条马路冠名福开森路。由于福开森聘请的教授都住在市区,自从修建了这条马路后教师上班、上学就方便多了,因此,很受师生称赞。武康路起先是一条土路,两边尽是水稻和菜园及农舍,河道池塘密布,散落着许多坟丘。1914年,福开森路正式被划入法租界,法国第一任驻沪领事明梯尼按照当时西方最现代的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武康路沿线的整体规划,并以武康路为中心,将这一规划逐步向周边推进。</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是上海市徐汇区的一条道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长1183米,宽12米到16米,整条路呈弧线、大致为南北走向,北起华山路,可见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丁香花园,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余庆路,与宋庆龄故居相望。梧桐婆娑的武康路上,有分量的名人故居“密度”较高,有约30处的名人旧居。沿线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街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总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上海演员剧团</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在上海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周公馆(中国共产党驻上海联络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