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h5><h5> 涓涓的流水,回荡着声与色的旋律;生活的精彩,飘逸出生命的华彩与灿烂。世界因每个人无悔的付出而变得绚烂多彩。</h5><h5>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来周至县西岩坊初级中学已经将近四个月了。这期间,我有过期盼、有过失望、有过迷茫、更有过快乐和欣慰。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真切的体会到支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h5> <h5> 八月底,接到市教育局的支教通知,我为自己能有在农村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而兴奋得睡不着觉,甚至还做过无数次的憧憬: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快乐的“百草园”,那儿的空气带着泥土的气息,带着花的芬芳,那儿的孩子更是带着质朴天真的笑容。梦想着欣赏草长莺飞,梦想着“采菊东篱下”……</h5> <h5>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要想尽快适应农村学校生活,就必须得克服重重困难。首先是远离家庭、远离亲人的挂念和担心。家里有常年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因为住所和单位只是一墙之隔,所以平时都是由我一人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我这一走,爱人工作又忙,所有的活儿全都留给了同样年迈的母亲和保姆。每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人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老父亲能健健康康的熬过这一年,等我支教回去再给我尽孝的机会。</h5> <h5> 其次是生活上的不适应,我同今年刚分去的特岗老师同一宿舍,住在公寓楼的最高层。这里的公寓楼设施极为简陋,无水房无卫生间无窗纱。无论是用水倒水,还是去卫生间都得要下楼步行一百米左右。白天晴天还可以,如果到了阴雨天或者是晚上,就极为不方便。我还甚至一度患上了“卫生间恐惧症”,还有那因为没有窗纱而随时飞进房间的各种小昆虫,还有学校食堂那一周都不会变的面条,都近乎让我发疯、抓狂……</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除了生活上的不适应,还有工作上的不适应。在原学校工作二十多年,一直从事的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来到这所初级中学,我只能改教初中语文。不熟悉的教材、不熟悉的“小不点儿”,让我一时间有点手足无措。<br> 在短暂的失落茫然之后,我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没办法改变现实状况,那就应该学会适应。<br> 我非常感谢西岩坊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他们在得知我的困难之后,给予我莫大的支持和关照。高超飞校长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将我的课安排的相对集中一些,以方便我一周的来回;周鹏里老师从生活上给予我多方面的关照;还有王展峰老师、薛娇老师,杜君老师、张婧老师,都给予我很多很多的帮助……这些我都将铭记于心。</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来这里以后,才知道有好多老师多年来都是两地分居,每周都在周至和西安之间往返。一想到这些老师,我突然觉得幸福指数倍增,不禁问自己:你从一参加工作家校就连在一起,从没挤过公交,从没担心过堵车,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在这里教书呢?</h5><p style="text-align: left;"><b></b></p> <h5><p></p></h5><h5> 我很快就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在这里,我承担的是八年级三班和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以及八年级四班的副班主任工作。教学上,我依据新课程标准,一边认真研究教参,参阅各种资料,一边考虑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深入细致地去备课。<br></h5><h5> 课堂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采用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组合作、自行探究、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等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困惑。慢慢地,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连那些经常不善言语的学生都开始积极回答问题了;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认真听课了,学生的改变让我钻研地劲头更足了。</h5><p></p> <h5> 还记得初到西岩坊中学上的那节《三峡》公开课,受到了语文组全体老师的一致好评,学校刘书记是这样评价的:“教师上课的底气来源于自信”,刘书记的美赞我虽受之有愧,但是也给我工作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信心。</h5> <h5></h5><h5> 农村的孩子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孩子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乏自信心,上课发言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我在教学中除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用亲和力的话语给予肯定之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由讲成语故事到讲解名著片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br> 有那么一句广告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经过几个月的坚持,现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不仅成为我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是帮助学生树立了大语文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提升语文素养的大舞台。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同学们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平时给人感觉顽皮随意的男孩子,到演讲时就变成一个颇有风度的绅士,貌似文静内向的女孩子,到演讲时竟成了同学们的开心果。有的孩子甚至用一些肢体语言诠释配合自己的演讲,看起来像是随意的动作,实则是精心准备的。有一名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第一次走上讲台,心里紧张的忘了词,站在讲台上正不知所措时,看见老师微笑鼓励的目光,立刻增进了信心和勇气,等到第二次走上讲台,我战胜了自己,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老师由衷地赞赏。这是我最大的幸福!”</h5> <h5></h5><h5> “万紫千红总是春”,希望我的支教学生通过这丰富多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将来能走上一个更大的舞台,展现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br> 我还兼任八年级四班的副班主任工作,在班级活动及管理方面,我积极做好班主任薛娇老师的得力助手,积极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与孩子们聊天谈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h5> <h5></h5><h5>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拓展教研渠道,促进校级交流,我还在工作之余,接受周至县哑柏中学的邀请,积极承担由周至县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与复习备考校际交流工作。</h5><h5> 2021年12月10日上午,我来到周至县哑柏中学执教了《读小说、品形象、学方法》一课,并在课后做题为《得法于课内,德胜于课外——2022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备考策略与方法》的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报告。</h5> <h5></h5><h5> 哑柏中学教务处介利国主任对我的这节示范课是这样评价的:“王芙蓉老师的这节示范课依据课标,紧扣中考,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设置难度呈现梯度性,课堂中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小说、分析人物形象、规范答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具体表现灵活评价学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肯定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h5><h5> 支教,让我走进了农村教育的第一线,这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回顾多半学期的支教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彩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春心化作沾泥絮,蓄绿播芳月复年”,人生几何,岁月匆匆,在今后的支教生活中,我将继续尽我的绵薄之力,为山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