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说携手 研与思并肩

天使右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桥河镇青年教师大联盟语文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冬是厚积薄发,“研”是无声碰撞。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让无声的“研”变成了有声的“说”,教与说携手,研与思并肩。</b></p> <p class="ql-block">  12月17日上午9点,新桥河镇中心学校青年教师大联盟语文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在黄仑山小学会议室地进行。新桥河镇中心学校曹志勇主任和语文组全体成员参加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从“会教一篇课文”到“会教同类课型”,是教师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业务提升途径,是真正全面成长的教学思考。语文组成立之初,老师们都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选定了在本学期语文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研讨内容,选择一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组长鲁锋老师主持。她说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新时代传承民族文化,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教材是弘扬优秀文化的主要承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编的文言文从四篇增加到14篇,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希望大家能在本月的研讨过程中,为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做好启蒙,激起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各小组准备充分,对所选课文进行了说课和集体备课展示,体现了集体的智慧。这一次三个组选择了同一类课型--文言文进行教学,开启了一场精彩的文言文主题教学的研讨之旅。蒋艳、贺云、段刘斐老师代表每一组进行说课,他们都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效果这些方面对所选课例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对于文言文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作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p> 以读代讲  读中感悟 <p class="ql-block">  ——第一组《司马光》说课、集备展示</p><p class="ql-block">说课:蒋艳</p><p class="ql-block">成员:郭玲、何丹</p> <p class="ql-block">  第一组中心发言人蒋艳老师以《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为题进行说课。首先她对所选三年级上册课例《司马光》在教材中的位置、单元语文要素做具体分析,依据课标、单元目标、教学困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第一组尝试运用以读代讲、与现代文对比读、结合插图朗读三个策略。以此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一)图片猜谜,引出课题</p><p class="ql-block"> (二)对比阅读,感受不同</p><p class="ql-block"> (三)趣味朗读,学习字词</p><p class="ql-block"> (四)练习概括,指导背诵</p><p class="ql-block"> (五)总结收获,阅读提升</p><p class="ql-block"> 其他成员对蒋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郭玲老师小古文和现代文对比读出示在进入新课不久,建议学生读通顺课文后再进行;何丹老师提出各种读形式很重要。最后鲁老师提醒,此文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老师一定要通过范读、带读、领读、引读帮学生读通顺古文。</p> 品艺术之美   悟知己之情 <p class="ql-block">  ——第三组《伯牙鼓琴》说课、集备展示</p><p class="ql-block">说课:贺云</p><p class="ql-block">成员:胡志勇、黄小敏、付聪</p> <p class="ql-block">  贺云老师以《品艺术之美 悟知己之情》为题代表第三组说课。她对教材做了精准的分析:《伯牙鼓琴》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艺术的魅力”开篇之作,讲述了音乐家俞伯牙为悼念知音锺子期而摔破古琴不再复弹的故事。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他们小组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点拨引导法”。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引导学生感悟“朋友易得,知音难觅”。教学设计分四个板块:</p><p class="ql-block"> 板块一,纵情吟诵识知音。</p><p class="ql-block"> 板块二,高山流水遇知音。</p><p class="ql-block"> 板块三,破琴绝弦祭知音。</p><p class="ql-block"> 板块四,朗朗诵歌怀知音。</p><p class="ql-block"> 说课后,其他成员对教学环节进行研讨,重点还讨论了课文改版后的字词变化,大家查找资料,一探究竟。胡志勇老师提出伯牙绝琴与刚学完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否有矛盾冲突呢?黄小敏老师建议可以就此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付聪老师对字词教学提出了疑问;鲁老师建议利用资料袋和拓展《管鲍之交》再读知音故事,感受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标准。</p> 品读文言韵味  感受人物品质 <p class="ql-block">  ——第二组《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集备展示</p><p class="ql-block">说课:段刘斐</p><p class="ql-block">组员:符琼、丁婧丽、李伟</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中心发言人段刘斐老师对四年级上《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进行了说课。段老师立足单元和文本对课文进行了分析,根据新课标第二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本节课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p><p class="ql-block"> (二)反复诵读,理解文意</p><p class="ql-block"> (三)合作探究,梳理情节</p><p class="ql-block"> (四)赏析人物,归纳学法</p><p class="ql-block"> (五)课堂小结,延伸作业</p><p class="ql-block"> 其他成员在说课后进行了集备研讨,符老师提出两次小组合作不太合适;丁婧丽老师看到插画很惊艳,对学生复述课文有帮助;符老师提出看画进行表演这个环节建议放在更合适的环节;李伟老师建议画放到理解古文之后。鲁老师建议将画打乱顺序,通过排序,然后与原文对照读、说、演、背,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p> 曹主任寄语 <p class="ql-block">  最后曹主任表示期待下周的三个小组的第一主备人的精彩课堂呈现,也希望在座的11位老师在青年教师大联盟的说课、研磨课、集备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的传承,是不需要老师去教的。文言文教学,就是让孩子爱上经典诗文,就是给孩子打开了通往未来的高雅之门,“诵读、诵读、再诵读!”这是本次活动中老师们用得最多的词,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主旋律。文言文教学要始于情趣、基于目标、读出味道、悟出道理,要能悟出文言文的语文味、意境味、文化传承味。</p> <p class="ql-block">  思维碰撞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志趣相投会携手共创美丽世界。<span style="font-size:18px;">语文组的青年教师们一定能始终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能在浓浓的教研氛围中,开启</span>下一次的研磨之旅,<span style="font-size:18px;">邂逅一段不一样的冬日美好!</span></p>

老师

文言文

教学

语文

研讨

课文

学生

说课

知音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