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我与图书情报事业的不解之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第十一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孟连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出国交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年来根据工作的需要,领导安排我多次出国参加国际组织的工作会议或学术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3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代表团访问美国,去了旧金山、华盛顿、纽约、波士顿等城市,与美国出版商协会等单位进行了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2年,跟随中国图书馆学会代表团,赴乌克兰克里米亚参加了由国际图书馆信息分析中心(ILIAC)和国际图联(IFLA)联合组织的“Crinea 2002第九届国际图书馆大会”,会后顺访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和圣彼得堡市公共图书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4年应图书馆电子信息合作组织(eIFL)的邀请,作为中国的代表,赴波兰波兹南市参加了eIFL的第三届全体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5年,去德国汉挪威参加中德图书馆合作研讨会,会后到荷兰、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图书馆参观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列宁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红场(中间为列宁墓,上面设有观礼台,是领导人检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克里姆林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6年,参加NSTL代表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访问,到9个大学图书馆和1个国家图书馆进行了学术交流,我负责访问的日程安排与联系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7年,赴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参加“图书馆电子信息合作组织2007年年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8年,到德国汉诺威参加由德国国家科技图书馆组织的中德图书馆合作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参加NSTL访欧代表团,访问了法国和意大利的9个图书情报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3年,参加NSTL代表团,访问了美国和加拿大,这是我第三次访问美国,分别访问了美国多家出版商,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冷泉港实验室和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6年,作为团长参加NSTL的一个代表团访问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在4个城市与8个图书馆和信息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在马来西亚访问(2016年)</p> <p class="ql-block">在印度访问(2016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摄影爱好</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在时间的长河中,心灵常常被某一事物所感动,于是举起照相机,聚焦该事物,按动快门。"咔嚓",一张照片诞生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一个特定的空间在照片上交汇、凝固。这种凝固的时空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记载,永久的回忆和永久的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凝固的时空不仅是作者心灵被客观世界感动的结果,而且反过来它还会给它的作者和与作者有着同样心境和情感的人带来不断的、长久的和更为深刻的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的意义在于记录历史,让历史在某一瞬间定格、留存,使瞬间变为永恒。记录历史是摄影最根本的使命,记录风景、记录故事、记录时事、记录亲人、记录生活,摄影作品好比一面魔镜,使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事物得以重现。</span></p> <p class="ql-block">我购买过的部分相机(左下:1980年代末,右上:1990年代,左上:2000年代,右下:2010年代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是我的一大业余爱好,自幼就非常喜欢,那时候老百姓哪能买得起照相机呀,所以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看了一些摄影原理的书,买了一些材料,自己做简易的照相机,居然能够拍出不太清晰的照片。自己又制作了洗印机和放大机,买来显影液、定影液,晚上在家将窗户遮挡起来,点亮红色的灯泡,自己冲洗和放大照片,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有总比没有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这些实践不仅了解了摄影原理,学到了摄影知识,而且积累了不少照相的实践经验,收获还是很大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派上了用场,无论在哪个单位,还是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我都会利用自己的摄影知识和照相技能为单位或个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历史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体估算一下,数十年来我拍摄的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照片总量有10多万张。</span></p> <p class="ql-block">国庆花篮(2014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00人心中就有100个哈姆雷特。摄影也是如此,同样一个场景,100个人可以拍摄出100种风格各异的照片,摄影作品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蕴含着摄影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评价,这正是摄影艺术的魅力之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三方面的社会功能。摄影作为技巧发挥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段,本就是技术与精神的结合。摄影的瞬间纪实特性,使其能够以真实的形象再现社会生活,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人们在不同场景之下的思想情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作品的传播,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知识获取渠道,拓展了人们观察和了解世界的手段。人们在欣赏摄影作品时,总会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绪与态度的影响和教育。艺术摄影作品还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美感,使人们体味到美的喻悦、美的享受和美的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2011年2月拍摄于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节目录制现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年间机械相机用胶卷拍照,购买胶卷和冲印照片成本很高,虽然每年也会拍摄不少照片,但是总要考虑拍摄成本问题,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拍照。本世纪初以来,数码相机逐步兴起,计算机处理图片的功能日益完善,网络传输照片的途径方便快捷,从而给所有摄影人带来了极大的“福音”。借助于这些先进的“武器”和优越的条件,针对各种场景都可以无需顾虑冲洗照片的成本,尽情地拍照了,真是过瘾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10年来,手机摄影迅速普及,人人都在拍照,时时都在拍照,事事都在拍照,现代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天在网上、群里,以及各种媒体里都在发布着各种各样的精彩照片,使我们随时随地都在通过摄影这种影像记录和传播手段获得知识,受到教育,享受美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能够与生活中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是摄影的重要价值之一,无论是你的喜乐哀乐,还是他人的爱恨情仇,都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表达出来,记载下来,传递给他人或记录为历史,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值得人人都去做的一项“甜蜜而伟大的事业”。</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一次展览会上(近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旅行爱好</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旅行是我的另一项重要的业余爱好。自从1990年代的后期,国内开始兴起“驴友”组织的自由行活动,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自发组织到北京郊区、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一些风景名胜参观游览,这种活动既能增长学识,又能锻炼身体,而且花费不高,报名方便,因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出行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年先后参加过“水路联盟”、“你我同行”、“翡翠休闲旅游”和“老开高端摄影交流群”等群众团体组织的上百次出行游览活动,目的地既有国内,也有国外,每次参加活动都使我感到收获颇多,不虚此行。</span></p> <p class="ql-block">“你我同行”的牵头人“牛哥”和他的夫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大概是在1998年前后。由于条件所限,那时的出行方式是,大伙儿约定个时间,在某一个公共汽车站集合,然后集体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游玩。那次不知是谁找到的风景点,目的地是位于怀柔与延庆交界地方的黄花城长城,据北京市区80多公里,计划两天的游览行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上我们在德胜门集合,一行20多人乘坐长途汽车直奔十三陵的长陵,下车后包租几辆夏利面包车,翻越了一座大山,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达黄花城长城的脚下。那里是“野长城”,长城下面有一个黄花城水库,长城景观很有气势,山水相映,刚柔并济,景色十分优美,而且不收门票。中午就在水库大坝下面的一个小饭馆吃午餐,老版姓谢,待人实在、热情,并且他家做的烧烤虹鳟鱼和虹鳟鱼生鱼片超级好吃,其他各式“农家菜”也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午餐后我们爬了长城,下山后老版已经将晚餐准备好了。</span></p> <p class="ql-block">与谢老板合影(约2010年前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农家乐”和“民宿”等住宿方式尚未出现,晚上我们就借宿在谢老板家里,10多个人挤在一个大炕上,说说笑笑的非常热闹。谢老板人很好,由于在他家的饭馆吃饭,所以住宿也就免费招待我们了。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又去了他家附近的黄花城水长城景区游玩,当时门票是5元,现在门票已经涨到60元了,午餐后大伙儿乘交公原路返回城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自由行”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不仅玩得新颖、吃得美味、花费不高、心情舒畅,而且结交了谢老板这个好朋友。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特别是自己有了汽车以后,我曾多次到那里游玩,有时候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爬山,在他家吃顿农家饭,跟老朋友聊聊天也是很好的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曾介绍过许多朋友和同事去那边玩,也带我的学生去过那里,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好吃、好玩儿的北京郊区游览胜地,好多人也都会接长不短地去那里游玩。好多年没有见到谢老板了,去年听说由于景区管理的原因,他的饭馆已经拆掉了,跟他“失联”了,让我心里好不是滋味儿。</span></p> <p class="ql-block">难得露出美人尖的南迦巴瓦峰,该景象仅持续了不到一分钟(摄于2010年)</p> <p class="ql-block">晨曲(摄于广西阳朔工农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参加各种旅行活动,使我学习到许多社会人文知识,外出旅行经验,以及摄影摄像技巧等。通过参加“自由行”活动,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自己家里接长不短的到外地的自驾游活动等,不仅使我饱览了北京、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壮美的自然风光和著名的人文景观,而且结交了不少好朋友,包括摄影爱好者和旅行达人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更进一步看,旅行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因此旅行的意义绝不只在于欣赏风光和结交朋友,更主要是通过在各处的行走可以深入观察社会,增长见识。可以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思考人生,提高自己待人处事,辨别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墨尔本十三门徒风景区(摄于2003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旅行就是从一个你熟悉的地方,去到一个别人熟悉的地方。几十年来基于各种机会,包括开会、学习,参观、访问、探亲、访友,以及各种聚会等,先后去过北京所有区县的各主要公园和旅游景点;去过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首府,不少城市去过多次,例如成都和上海等地去过不下10次;去过许多名山大川、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重要的博物馆、展览馆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境外旅行方面,除了各种公务出国之外,我自己还参加过多种形式的旅行团活动,先后到过韩国、泰国、越南、缅甸、斯里兰卡、埃及、埃塞俄比亚、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参观游览。出于专业偏好、工作需要与个人兴趣,每到任何一个地方,我都会对当地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都是首先考虑参观访问的对象。</span></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圣家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现在尚未完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这个人有一个比较好的素质,就是方向感比较强,头脑中总是有一个东西南北的方向意识,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都是这样。除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一些特别复杂的区域之外,在一些街道设计比较规整的城市旅行,原则上不太会迷路。前几十年在没有手机导航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只要有一张地图,就基本上可以找到所要去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第一次去法国的时候,上午抵达使馆教育处,吃过午饭后,在街上的报刊亭领了一张巴黎地图,就独自乘地铁去游览大巴黎了。第一次到里昂、马赛、纽约、华盛顿、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等城市,都是我独自去的,并没有人接送站、陪同游览或安排食宿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第二次访问澳大利亚的时候,一个在悉尼郊区居住了多年的朋友开车送我到悉尼的一个地方,结果她开车迷路了,最终还是我指引她找到目的地的。她很是惊讶,问我怎么会知道路线,我说我三年前不是在悉尼住过三个月吗,所以对悉尼比较熟悉,她还是表示有些不可思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在国内独自出行的情况就更多了,初次到任何地方,有一张地图,我都不会感觉有生疏感,原则上也不会迷路。既使参加旅行社活动,或者与同事、朋友一同出行,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也经常充当“向导”或“导游”的角色,承担起安排和组织小团体活动的职责。</span></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五彩滩游览(2011年)</p> <p class="ql-block">贵州梵净山登顶(2020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