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小学2021年年终教学评估总结

兰陵县小学教研股

<p class="ql-block">  11月30日-12月11日,兰陵县小学教研股携同艺体教研股,对实验小学、苍山街道小学等全县41所城区及乡镇小学进行了2021年度学校教学评估工作。</p> <p class="ql-block">  评估工作依据 《兰陵县2021年度中小学教育工作发展性考核评价办法》《兰陵县小学教学工作评估办法》严格、有序开展,通过听取校长工作汇报、查阅教学档案、查看教师业务材料、组织老师听评课、说课答辩、备课考查、学生素养考核等多种形式,对学校课程建设、过程监控、师生培养、教研落实、教学评价、业务管理、师生素养、学生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p> <p class="ql-block">  在评估中,我们看到了全县师生逐步提升的综合素养,也看到了各校在常规管理及改革创新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各校特色在慢慢凸显。</p><p class="ql-block"> 同时,针对学校存在的部分突出问题,也和相关教干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现针对评估实际,依据发现的亮点及问题总结如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学校工作亮点 </b></p><p class="ql-block"> <b>(一)学校发展理念和主线逐渐清晰,注重文化建设。</b> </p><p class="ql-block"> 评估中,通过校长汇报、档案查阅和实地查看等方式,我们看到大多数学校工作思路明确清晰,且努力通过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教研文化等多渠道的构建,搭建载体,以文化人,凸显学校特色。</p> <p class="ql-block"><b>  (二)关注校本资源开发,努力实现“五育并举”的课程融合,提高课程育人质量。</b></p> <p class="ql-block">  1.各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地方资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设了科技、艺术、传统文化等不同形式的社团活动,基本能凸显以推动学习、培养技能、激发兴趣、促进个性发展为特征的教育和促进功能。这为学校课程的构架和建设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2.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深入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并立足学校实际,努力顺应学生发展需求,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如阅读、编程、创客、习惯养成等。虽尚有诸多不完善,但课程结构及建设目标逐渐清晰。</p> <p class="ql-block"><b>  (三)发挥团队力量,构建成长共同体,多举措提升教师专业素养。</b></p> <p class="ql-block">  由于年龄结构和自我发展意识的不同,学校教师相互间的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各校依据实际情况,关注教师培养,多层次、多举措培养教师队伍,梯队结构逐步构成,各层面教师专业素养均有提高,同伴互助、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如:</p> <p class="ql-block">  学校以“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成长俱乐部”等方式,引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助。</p> <p class="ql-block">  学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外出学习、校内教研等专题活动,引导教师提升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助力专业素养提升。</p> <p class="ql-block"><b>  (四)尝试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探索作业设置,改进管理模式。</b></p> <p class="ql-block">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并行原则,逐步探索双减政策下的作业管理模式。如部分学校进行的作业填报制度、分层作业设置、分类作业研讨等,努力实现作业布批的“控量提质”。虽有不完善之处,但任何改革都是从不完善的探索开始的,有了改变才会有改进,进而实现改革。</p> <p class="ql-block"><b>  (五)多渠道搭建阅读平台,注重阅读强化。</b></p> <p class="ql-block">  评估中,我们发现,“阅读进校园”已在逐步落实, 特别是自11月份临沂市蓓蕾读书工程推进会以来,各校开放图书室、建立开放式图书馆、丰盈教室图书角等,为孩子搭建多种阅读场所,引导孩子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p> <p class="ql-block">  同时,各校依据实际陆续组织校园读书节、读书推进会、师生读书会等,一系列举措满足了师生的阅读要求,新一轮的阅读热潮在每一个校园悄然而起。</p> <p class="ql-block"><b>  (六)教师在课堂中的关注点进一步精准,逐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能力与习惯的落实。</b></p> <p class="ql-block">  课堂展示中,大部分老师能够精准定位教学关键,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方法并重,课内与课文结合,学习与运用并行,有效落实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同时,课堂习惯逐步规范,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有显著的习惯养成意识,引领学生规范读书、写字、思考、表达等课堂学习及行为习惯。 </p><p class="ql-block"> 部分学校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引领学生逐步养成每日、每周、每月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b></p> <p class="ql-block">  <b>(一)校园文化和管理理念更多体现在校园外部建设上,与教学管理及师生行为的融合需进一步加强。</b></p><p class="ql-block"> 从与教干交流及校园建设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有比较明晰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思路。</p><p class="ql-block"> 但是,学校文化与教学管理及师生行为的融合尚有不足。<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议各校</b>寻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的契合点,通过师生行为、主题活动、教学教研等各种方式,将初步成型的校园文化内化,将文化建设与教学实践有效融合,实践过程既是检验,也是完善。</p> <p class="ql-block">  <b>(二)对“校本课程”概念认知有偏颇,与“社团”、“兴趣小组”混淆。</b></p> <p class="ql-block">  校本课程建设,是课程实施方案的基本要求,也是丰厚学校文化内涵的必要条件。评估中我们看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校有了课程意识,并努力去构建和完善学校课程。</p> <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必须对课程概念及内涵有准确的认知。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在课程表中有体现、要有评价体系……这与针对部分孩子开设的课外活动性质的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是有本质差别的。多数学校对此认知有偏颇、有混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议学校</span>依据实际,制定本校课程实施方案,梳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四个方面,厘清课程依据、课程结构、实施策略、评价方案、保障措施等内容。构建与校本课程开发相适应的课程管理体系,探索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法。并努力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有效融合,为师生发展提供新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同时,在国家课程实施方面,学校对于道法、科学、艺体学科开足的意识不强,师资欠缺专业性且认真上课的意识不足,学生学科素养偏低。</p> <p class="ql-block"><b>  (三)对课堂教学的认知参差不齐,对教材的解读及教学方法的思考还需更深入。</b></p> <p class="ql-block">  通过听评课、说课答辩、备课考查等环节,我们看到部分老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存在浅层理解甚至偏颇的现象,教学方法以“老壶”装部编教材的“新酒”,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议教师</span>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教材,以教学参考书为根本依据,正确处理知识积累、能力训练、方法习得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左右支绌。</p><p class="ql-block"> 各科教学要有单元整体意识,认知教材编排的特点,关注知识的前后关联及学生能力的上升梯度,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学会“瞻前顾后、承上启下”。</p> <p class="ql-block">  <b>(四)学生习惯培养要更具体、更全面,教师更要以身作则。</b></p><p class="ql-block"> 通过课堂实际观察及学生素养考查,可以看到学生习惯的大幅度提升,也可以明确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习惯培养意识明显增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实施操作过程中,<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建议:</b></p><p class="ql-block"> 1.准确认知关于习惯的内涵和外延。</p><p class="ql-block"> 习惯不仅仅是课堂读书、写字、语言表达(完整、有序、声音适中……)所体现出的学习状态,还是礼貌有序、声音适中、体态端正(坐、立、举手……)的行为规范,也是倾听、观察、思考、质疑、应用等思维品质,以及认真完成作业、诚信测试、文明言行的规则意识。</p> <p class="ql-block">  2.习惯的指导要具体,其培养的阵地不仅仅在课堂上。</p><p class="ql-block"> 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外、家庭、社会的相关资源,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化成其行为标准。且在引领过程中,不仅仅要告诉他“你这样不对”,还要明确告诉他“怎么样才对”。如:</p><p class="ql-block"> “请同学们注意书写姿势”远不如“请大家像屏幕上的小朋友这样书写”具体;</p><p class="ql-block"> “请大家不要唱读”远不如“请你像老师这样读”有效;</p><p class="ql-block"> “请大家保持桌面整洁”远不如“请把你的文具盒放在桌面上方,把你的课本放在……”更易操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老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要注意以身作则。</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行为状态是影响学生的直接因素。</p><p class="ql-block"> 老师要时时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举手投足、教学行为,如教师的读书质量、书写规范、语言习惯等,保持教学态度的清爽干净。必要时的示范更是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p> <p class="ql-block"><b>  (五)忽略了管理制度及教研计划的保障和规划作用,致使教学教研的规范和规划不足。</b></p> <p class="ql-block">  在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相对完备的教研活动计划。但是,部分学校制度“几年如一日”,与学校实际不符,与当今教育规范有悖。教研计划随意性较强,且档案材料中不能提供有效的活动支撑。</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议各校</b>,一定要树立“制度是保障,计划是筹谋,活动是落实”的教学管理的闭环理念 ,以管理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全局意识来制定管理制度以及教学教研规划,并用实际的教学、教研活动来落实计划,有效教研、达成目标。</p> <p class="ql-block"><b>  (六)备课实效性不足,做不到教与学的行之有效。</b>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备课实效基本要符合以下条件:</p><p class="ql-block"> 1.目标制定准确,这是有效备课的基础和保障;</p><p class="ql-block"> 2.教学过程符合教学目标的指向,能够有效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3.教学过程有针对性,有对实际教学内容的阐述和落实;</p><p class="ql-block"> 4.教学课件可以起到有效的教学辅助作用,与教学设计及实际教学相符。</p>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调研中,我们一直强调备课实效性的问题,此次评估中依然发现了诸多问题,如:</p> <p class="ql-block">  1.无视教学参考书,教学目标偏颇;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两张皮”;教学过程的描述官话、套话多,有教学程序而无具体内容;教学课件与教学内容不符、随意性强,课堂上以课件内容定教学流程,出现“老师跟着课件跑、学生跟着老师跑”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2.部分学校为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为教师提供了统一的备课资料及模板,要求教师依据实际进行修订与完善。但是,在评估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备课资料的使用出现了以下问题:</p> <p class="ql-block">  (1)教师对于资料过度依赖,鉴别不足,忽略教学参考书等权威资料,致使教学出现偏颇。 </p><p class="ql-block"> (2)教师对于资料的使用浮于表面,二次使用和修订仅仅停留在勾画阶段,甚至出现勾画、修订内容雷同、同伴互相抄袭等现象。</p> <p class="ql-block">  3.部分道法、科学、艺体学科备课普遍过于简单,手写无具体内容阐述,打印稿只有简单勾画,且对于课堂教学不够认真,有敷衍、应付现象。</p> <p class="ql-block">  4.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1)学校对于集体备课的理解较窄,仅仅理解为先行课,而忽略了单元整体的研讨。同时也忽视了先行课例作为解决单元突出问题的载体作用,致使先行课例的研讨与解决单元突出问题割裂开来。</p><p class="ql-block"> (2)集体备课成果在老师个人教学中体现不足,集体备课只是完成任务,而老师上课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出现从老师口中了解的集体备课是A课,而档案资料中呈现的是B课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3)集备材料完整性不足,序列化不强,不能体现集备内容及完整流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建议学校</b>制定具体的备课细则,让老师明确“有效备课”的具体要求;完善行之有效的备课管理制度,以及时明确的过程监控,引领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规范集体备课流程,以单元整体探讨确定梳理单元问题,以典型的先行课案例解决单元疑惑。</p> <p class="ql-block"><b>  (七)作业设置思考不足,仍停留在借鉴、抄写层面,重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而欠缺运用实践及能力提升。</b></p> <p class="ql-block">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作业的设置是需要所有学校深入思考的问题。然而,查阅学生作业可以发现,部分老师对于作业的设置依然停留在抄写层面,大多关注所学知识的机械性累积记忆,而对于能力提升、知识的应用实践等方面基本无涉及,不仅造成了学生做、教师批的时间浪费,更削弱了作业的应有价值。</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议各校</b>充分调动发挥教师的合作意识及骨干力量,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统筹设计作业设置,逐步尝试探索作业设置的改进与改革问题。</p> <p class="ql-block">  以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作业为例,学校可依据实际统筹设计“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拓展实践、阅读积累”等板块,对同年级组老师进行分组分工,每人承担一定数量的作业设计任务,组织老师利用假期时间、依据学校要求的板块进行课时作业设计,并将设计电子稿进行同组共享,同组老师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修订与完善。</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过程中,促使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反思教学,同时也实现分层作业的实施可能。并能实现资源共享,丰实学校资源库。</p> <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对于作业批阅有效性的要求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对错上,老师要有“闭环思维”,要提高批改的针对性。比如习作,老师的评价要点要与讲解要点融合一致,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学习、巩固、发现……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作用。</p> <p class="ql-block">  总之,学校要有对作业布批的深入思考,要有作业管理的完善制度,要务必发挥统筹作用,真正脚踏实地,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切忌“走马观花”,避免作业改革的方向偏颇或半途而废。</p> <p class="ql-block"><b>  (八)过程监控指向偏颇,不能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b></p><p class="ql-block"> 评估中我们发现,各校均能认真落实教学监控职责,从课程落实、常规管理等各个方面,定期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进行过程监控。</p> <p class="ql-block">  然而从监控材料看,大多数学校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监控标准停留在形式表面,如:</p><p class="ql-block"> 在备课方面,学校关注的核心在于备课的数量、教师书写的质量等;</p><p class="ql-block"> 在作业方面,学校关注的重点在于作业次数、是否批改、是否有批阅符号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明确的知道,这些是基础要求,但不是目标。这样的监控对于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引导是欠缺的,致使老师对于日常常规的关注点停留在了表面,缺失了对于备课、作业等常规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深入思考,以至于教学过程的监控形式大于内容。</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议学校</b>精准把脉,细处着眼,以“有效”为评价核心,制定符合学校实际且具体、有效的监控制度及标准,引领教师将目光从表面形式深入到具体的内容实效性上去。如:</p> <p class="ql-block">  备课教学目标是否制定准确?教学过程是否体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教学课件是否能够有效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师的批阅是否有针对性……且监控记录和评价结果一定要体现评价标准,有效发挥教学过程监控的导向作用。</p> <p class="ql-block"><b>  (九)教研活动常规多、创新少,跟随多、自主少,问题教研意识不足。</b></p> <p class="ql-block">  学期初,小学教研股组织各校认真查摆并上报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分学校深入思考,梳理出突出问题并围绕相关问题开展有效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但部分学校问题教研意识不足,单纯跟随市、县相关教研计划组织先行活动,而结合实际解决学校突出问题的自主活动不足,且活动随意性较强,无学期、学年甚至学段贯穿意识,每个教研活动之间、每学期教学管理之间完全割裂,没有教学管理及教研目标的梯度体现,不能以学校的分批、分期有效教研引领教师专业素养的梯度提升。</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议学校</b>要以教研问题查摆为方向,明确学校教学管理问题,梳理明确的教研主线,组织基于解决现实教研问题、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遵循“聚焦教学瓶颈问题→嵌入对焦理论学习→典型课例实践研讨→提升优化策略认知→促进教学实践改进”的基本流程,明晰教研主线,突出教研问题,呈现同一教研活动在不同时段的梯度目标。</p> <p class="ql-block">  <b>(十)档案真实度不足,完整性、序列化有待提升。</b></p><p class="ql-block"> 教学档案只是教学管理过程的有效呈现,各校要准确认识、理性对待,避免临时补充、机械下载等现象。<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议各校</b>要注重教学档案的过程性收集及整理,以档案材料呈现活动流程及具体内容,增强其完整度和序列化。</p> <p class="ql-block">  同时,要充分发挥档案材料的提升及总结总用,以材料的梳理反思活动的规范,提炼活动内涵。</p> <p class="ql-block"><b>  (十一)阅读工程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坚持阅读、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b></p> <p class="ql-block">  阅读是解决诸多教育问题最有力、最关键的力量。阅读工程有了开端,接下来的推进与实施务必要务实、真实、扎实。<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议学校</b>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好各类读书活动。而在抓学生读书的同时,教师及家长阅读更是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合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而且,学校要有相对成熟的阅读推进计划及评价方案,对于书目的甄选、师生个体或班级阅读的推进等要及时跟进,并能够从大处着眼,结合师生阅读书目,及时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促使师生及家长阅读扎实有效,夯实学校、班级及家庭读书有效融合。</p> <p class="ql-block">  总之,面对当下,只有发展的理念才能走好发展的道路。正如以往教研日记中所说,不管是日常入校调研,还是年终教学评估,是小学教研股帮助学校查摆问题的过程,更是小学教研股深入思考、寻求路径的过程。学校在努力成长,我们同样在努力寻找一条适合实际、扎实高效的教学、教研管理之路。</p> <p class="ql-block">  希望你我,都有“准确识变”的教育敏感、“科学应变”的教育魄力、“主动求变”的教育情怀,精准把脉,细处着眼,谋定后动,厚积薄发!</p>

教学

教研

学校

备课

教师

课程

作业

各校

老师

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