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过完年我毛岁就76了。近来,我好像突然发现,人老到我这样的年龄,想念比自己更老的爸爸妈妈,更甚。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衰老不懂父母情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我妈妈如果还活着,就107岁了。她赶上了跨世纪,2000年2月8日晚9点她去世了,那时她刚过完85岁生日才一周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我爱写文章,爸爸去世后,我写过《我的月亮》来纪念他;纪念妈妈去世20周年的文章《多雪的冬天》才写2年,今年我强烈的还要写一篇怀念妈妈的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写什么?怎么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我比较一下,发现我写爸爸 的文章中插入照片比写妈妈的多。好!就收集整理妈妈的照片,配上文字,做一个美篇吧!</b></p> <p class="ql-block"> 回忆起来,妈妈嵌入我心扉的最贵重的照片并沒成形,当初沒有条件拍照的。于是我就用下面这张红石水库来代表了。</p><p class="ql-block"> 水库的北边缘有20米左右把当年松花江边的士地道路小桥都淹入水中了。1970年我家住的四两沟就在现在的水淹地上。村西边有一座小桥架在松花江一个小支流上。妈妈在那年春天夏天和初秋,常常在下午5点左右去小桥头迎我下班,下雨天她就打伞伫立在桥头,一直到看到我了,她紧跑几步给我遮雨。</p><p class="ql-block"> 这不是最鲜活鲜亮的照片素材吗?</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手中唯一一张妈妈年轻时的照片。我认为,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带有秀气的那种。</p><p class="ql-block"> 妈妈1915年农历12月26日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太平乡何家糖坊村。姥爷是私塾先生,妈妈从小跟着他念书,一直到妈妈十三四岁姥爷去世,姥姥先一年已去世了。老人留给妈妈以文化,还留给妈妈以个性。</p><p class="ql-block"> 无法生活,妈妈投奔了住在同乡的二姨家,学着干活。妈妈的个性体现在婚姻上。二姨家给她找婆家,她一个也不从,都过二十了,二姨家不能不愁。正愁的时候,村里有人发现,妈妈自已找了对象一一太平乡年轻英俊有为的白警长!这很快就成了太平乡的爆炸性消息。婚后,白警长常常骑着大洋马驮着妈妈兜风,那风度不亚于现今开着宝马轿车的新婚夫妻。</p><p class="ql-block"> 但是谁又能想到,结婚不到一年,大致是1937年,还沒有孩子呢,白警长就染上伤寒去世了。妈妈孤身一人,到了吉林市,靠着白警长的一点遗产和养猪为生。</p> <p class="ql-block"> 这是妈妈晚年的照片,比较一下,她还保留着她年轻时的风韵和气质吧!</p> <p class="ql-block"> 大约是1940年前后,经人介绍,她和爸爸结婚了。爸爸是辽宁法库人,是当时伪满市政府财税局的外勤(现在称公务员)。这是他们的结婚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里所说的妈妈和爸爸,不是我的亲生父母,195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被亲姥爷送到妈妈爸爸身边,结束了孤儿生活。从此妈妈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那时我四周岁半。</p><p class="ql-block"> 妈妈很爱我,但平时她很严格地甚至很严励地管我,她生怕我长成我亲父亲那样的人,她向我亲姥爷打了保票:一定让这孩子有出息。</p><p class="ql-block"> 开头我说,不衰老不懂父母情,现在我懂了。</p><p class="ql-block"> 1953年吉林市北山庙会,妈妈带我去赶庙会,给我买新衣服,买好吃的,买玩具……还带我照了这张照片,看我那个笑劲。</p><p class="ql-block"> 我那时还不会说,但是我体会到了,妈妈是爱我的。</p> <p class="ql-block"> 这也是在吉林市北山公园照的,不过我已上学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小学三年级,爸爸妈妈领我去照相馆照的“正式”照。因为我入队了,他们祝贺我!</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1966年我高中毕业了。妈妈的严励的管教和诚挚的爱,使她当年的保证变成了现实,我学习成绩优秀,我的高考第一志願在吉林一中郭校长的关心下,从北师大改成北大。</p><p class="ql-block"> 但是妈妈无力去改变社会政治形势,文革开始了。1966年12月,我要去“长征”,步行串联去北京。妈妈依依不舍,带我在松花江畔照了这张相。</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长征途上寄给妈妈的明信片。妈妈保留到她晚年。有懂集邮的人告诉我,50多年了,又有那种特別的历史背景,这张明信片会升值,要保留好。</p><p class="ql-block"> 我保留着,因为妈妈对我的恩情更是不断升值的!</p> <p class="ql-block"> 1970年,我从桦甸红石被招工到吉林松江水泥厂,那时爸妈还被下放在红石当“五七战士”。这是那年年末妈妈寄给我的信。</p> <p class="ql-block"> 1973年,爸爸妈妈终于被调回吉林,这是全家在北山公园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4年我结婚了。我给妈妈娶了一个好儿媳。媳妇和我一直和妈妈爸爸在一起过日子。大约是1997年的一个夏日,家里的窗户开着,我们又住一楼,我亲耳听到妈妈和邻居们说:“媳妇儿好啊!对我又关心又亲热,下了班进了屋立刻到我身边唠这唠那。比儿子好。”</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媳妇我女儿搀扶着妈妈逛公园。</p> <p class="ql-block"> 刚才提到了我女儿。女儿是姐姐,我还有一个儿子,是弟弟。我妈妈爸爸晚年全心全意地照看着这俩孩子,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身心疲惫。我永远忘不了那些情节,妈妈在冷天把小被包着的女儿抱在怀里,女儿用小手举着奶奶给剥好的鸡蛋甜甜地笑着。別忘了,那时买鸡蛋是限量的,爷爷奶奶是舍不得吃的!</p><p class="ql-block"> 儿子生下来,我正在上大学,家里俩孩子了,更累人了。一天夜里女儿拉肚子不见好,媳妇留家哄儿子睡觉,妈妈和爸爸就用小推车推着女儿去儿童医院看急诊,一宿没合眼……</p><p class="ql-block"> 这是妈妈爸爸和他们的孙女孙子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6年8月25日,我儿子考上山东医科大学动身去报到。这时,我爸爸已不在了,女儿正在吉大念书。妈妈的心情我理解,她拉扯大的孙辈都上学去了,她自已已过了80岁了,她心里一定是五味具陈啊!妈妈性格很刚强,孙子走之前,她给孙子带走的是笑容。孙子离家后,她怎么办?她在这张日历上写下了字,又把这张日历一直保存着。</p> <p class="ql-block"> 妈妈对共产党对新社会是感激的。解放后,政府允许私人做买卖,许多商贩共同雇用会计,有了账房,妈妈就在一家账房当出纳,爸爸当会计。1956年,她随商贩一起公私合营,有了可靠的工作岗位,先后在文化用品商店和民生商店当出纳员和营业员。1958年,她患子宫癌,享受到了完整的公费医疗,到沈阳成功做了放疗。</p><p class="ql-block"> 这是妈妈单位的合影,第二排右数第6人就是妈妈。</p> <p class="ql-block"> 又是妈妈单位的合影。后排右数第2人是妈妈。</p> <p class="ql-block"> 1973年我家从桦甸搬回吉林,75年回到了被“代管”的老房子,妈妈已退休,她担任过所在居民组的组长。妈妈对此很上心,经常和各家各户联系,和派出所民警小周成了朋友,和居民委主任也很热络。她也得到了工作的回报,再也不寂寞,有了好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这是妈妈当组长时,居民组得到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 熟悉我妈妈的人,多认为她和很多老太太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妈妈从来不去打麻将打朴克,有空她就看书看报,最爱看民间故事和吉林市的《江城日报》。这要归功于当私塾先生的姥爷,妈妈的文化全在私塾中学来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妈妈坐在炕上看书思考,很认真的样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是妈妈在整理信件。</p> <p class="ql-block"> 妈妈的遗物之一:她收藏的毛主席像章、语录本、我和孩子戴过的校徽,还有她积攒的全国粮票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她的遗物中,也可以体会到她的性情和喜好。</p> <p class="ql-block">妈妈的遗物之二:她戴的瑞士摩纹手表和爸爸的东风手表、4支没舍得用的金笔、4块伪滿时期购买的日本小瓷碟,装着这些东西的那个纯木托盘,是爸爸一位朋友送给他的,说日本造的年头很长了。妈妈很喜欢它。几十年了,多次搬家也留着它。</p> <p class="ql-block"> 1995年,妈妈过八十了。我们家动迁到北山附近的致和南小区。开始两年妈妈还很高兴,每天晚上她都做好了可好吃的大包子等饭菜等我俩下班回来。她还兴致勃勃地让我们领她去看新建的越山路立交桥和北山下的划船湖。我给她照了一些照片。</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看这张照片,我才发现,此时外表高兴的妈妈其实内心是不平静的。</p><p class="ql-block"> 她在想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99年,嘴很严的妈妈开始说一些话了,这些话,是多么刺痛我的心啊!</p><p class="ql-block"> 我们工厂发不出工资了,后来又“全员下岗”,妈妈认为我失业了,她上火了,火上得很急很大。她对我女儿说,以后要省着花钱,你爸沒工作了,要省钱让他养老。</p><p class="ql-block"> 她又发现,她们单位的公费医疗停了,她看病要自己花钱。这时她的身体越来越弱,素来节俭的她,怎么舍得花大钱治病?秋天我带她去中心医院,大夫让她住院,她坚决不住。后来她对我说,不是她娇情,她什么都懂,“我一住院,你手里那两钱够干啥?”“多活个年把的,最后不还是那么回事吗?”</p><p class="ql-block"> 2000年一月末,在妈妈身不由己的时候,我找单位同亊强行把妈妈抬送到医院。已经晚了,住院后,她的病情急转直下,2月7日,大夫让我回家取养老衣服,我找到衣服,打开包,发现了妈妈在十一月写的这张遗书!读着读着我再也控制不住啦,我哭了,泪如雨下,我反复叨咕着:“妈呀,儿子就这么大能耐……”</p><p class="ql-block"> 妈妈在遗书中说给我留下两万多元儲蓄。她自己病重都舍不得花,却把钱全留给我!这钱,是妈妈无私的爱,深沉的恩情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妈妈,儿子想念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妈妈呀!儿子想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谢谢您浏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谢谢编辑曾把此文置于往亊如烟专题的首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2021年12月19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