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过失

国学读诵:帆帆

<p class="ql-block">《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侍于君子有三愆</p><p class="ql-block">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p><p class="ql-block">“侍于君子”,“侍”是侍奉。既然有侍奉,就说明这里的君子是处上位的。</p><p class="ql-block">比如,以前的君主,现在讲的父子、领导、长者,或者那些德行和智慧比我们更好的人,都称之为处上位的君子。</p><p class="ql-block">“侍君子有三愆”,“愆”指过失。侍奉君子有三种过失。这三种过失,是需要我们去注意和修正的。</p><p class="ql-block">“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没有轮到我们讲话,如果讲了,谓之躁;或者没有问到就讲了,这个称之为躁。</p><p class="ql-block">生活当中这种事情很多,比如几个人坐在一起交流。并没有轮到你讲话,如果这个时候你讲,说明是很躁动的;如果没有问到你,你盲目的对话,这个时候也是躁的。这是一种过失。</p><p class="ql-block">“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如果问到你,你没有答话,没有说,这是隐瞒,同样这也是一种过失。</p><p class="ql-block">“未见颜色而言”,“颜色”指脸色。你没有看清对方的脸色,没有看清他的喜怒哀乐,这个时候你去讲话,“谓之瞽”。</p><p class="ql-block">“瞽”指盲人,这里指眼盲,不开眼、不长眼。</p><p class="ql-block">我们对上位的人讲话,对领导、对父母,或者对长者,你没有看清楚他的脸色,他的喜怒哀乐,你不知道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该讲,这个叫做不长眼,眼盲。看不清楚当下的形态,这也是一种过失。</p><p class="ql-block">我们看看这三种过失,是从什么地方来?</p><p class="ql-block">“言未及之而言”,第一种人,比如,没有轮到你讲话时你讲了,说明你很躁动,为何会有躁动呢?</p><p class="ql-block">通常这样的人表现欲极强,为了彰显自己。</p><p class="ql-block">所以就会显得很躁,没有到他讲话,他就开始插话。没有问到他,他也开始对答。所以我们可以去观察,有这样行为的人都是表现欲很强的人。</p><p class="ql-block">“言及之而不言”,第二种人又出现了,问到他也不讲,也不对答,这个叫做隐瞒。</p><p class="ql-block">我们看看通常什么样的状态,才会有所隐瞒?</p><p class="ql-block">第一,自卑。</p><p class="ql-block">举例子,一个孩子,你问到他,“你上几年级了,你今年几岁呀?”他不讲,不对答,这种不对答有可能是自卑,他不好意思讲,不敢去面对。</p><p class="ql-block">第二,傲慢无礼。</p><p class="ql-block">比如有的人,你问他,他懒得理你,也不想跟你对话,他活在自己的个性当中。所以呢,他就不答话。</p><p class="ql-block">通常有这两种情况,就导致了有人问,也不去对答。</p><p class="ql-block">无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都要懂得克制自己,修正自己,这个就是礼。</p><p class="ql-block">如果是由于自卑,你就要克服自己的自卑,大大方方地讲话,问到什么就讲什么。</p><p class="ql-block">如果是由于自己的傲慢无礼,那也要懂得克制自己,有人问话就如实对答,坦坦荡荡。</p><p class="ql-block">“未见颜色而言”,第三种人又出现了。不懂得看别人的脸色,这个时候谓之瞽,说明你不开眼,眼盲看不清楚。</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比如,对处上位的人,对领导讲话,我们要去看对方的心思、脸色,什么样的话该讲,什么样的话不该讲。</p><p class="ql-block">即使是我们和陌生人相处,或者我们和他人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去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问,什么样的问题不可以问。</p><p class="ql-block">不光如此,我们还要去看,对方现在是否是累了,是否不想答话?是否不想解释,不想说什么样的内容?我们就不能一味的追问。否则,这些都是眼盲。</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去细细体会,与朋友,与爱人,与领导,与同事都一样,在交往交流的过程当中,要尤其注意对方的颜色,也就是脸色。</p><p class="ql-block">有一些话问出口,发现人家是不爱讲的,就不要再去追问;发现有一些话说出来以后,对方的脸色有变化,就不要再继续说,这同样也是礼。</p><p class="ql-block">我们懂得守这种礼,就会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言语。</p><p class="ql-block">那第三种人,通常是什么情况所导致的呢?内心缺乏仁德,不懂得为他人考虑,没有为他人着想,所以从不看他人的脸色行事。</p><p class="ql-block">以上所讲的这三种,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要修身为本。</p><p class="ql-block">第一种,一个人如果懂得修身,就会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没有那么强的表现欲,不想彰显自己,自然就不会变得躁动,不会没有轮到自己讲话就去讲话。</p><p class="ql-block">第二种,也一样。我们通过学习、修身,可以让自己变得坦荡、大方、不自卑,同时也不会自傲。</p><p class="ql-block">没有什么可自卑的,大家都是平等的,我该讲什么话,问到我我就说;同样我也不会傲慢无礼,也不会看不起任何人,既然你有问我就答。所以,何来傲慢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