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唐山~峨眉专列奔赴大西南日记》 1965.10.26~10.30 王德生</b></p><p class="ql-block"> <b>1965.10.26 </b>今天下午3:14,唐山铁道学院六二年级800多人,乘坐铁道部安排的唐山直达峨眉(夹江)专列奔赴大西南,参加四川乐山地区农村四清运动。从此我们开始踏上了遥远的征途。</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唐山,再见了,我学习与生活了三年的唐院,我们就要去那向往已久的美丽的四川,就要投入到阶级斗争的激流中去经受革命的洗礼,接受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准备迎接任何困难,经历任何风险,攻克重重难关,使自己的思想得到锻炼。让党在暴风雨中考验我吧!</p><p class="ql-block"> 列车在急驶。窗外的田野村庄飞速闪过,我们离开了煤都唐山,伴随着列车有节奏的音乐,向祖国的首都北京前进。</p><p class="ql-block"> <b>1965.10.27 </b>清晨睡梦中,听到同学们喊:“到石家庄了”,爬起身来看到,已经天亮了。到了刘甲申的家乡邢台,下去玩了一会儿,遗憾的是他家里没人来。 </p><p class="ql-block"> 中午,车过郑州黄河大桥,我第一次看到了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的雄伟壮丽的黄河。混浊的黄河水从黄土高原上奔流下来,像那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势不可挡,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把中华大地分成两半。我早就想看看这伟大的黄河了。今天,我终于看到伟大的黄河了!</p> <p class="ql-block"> 车过郑州,即由京广铁路转入陇海铁路,沿黄河西下爬上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景色也很有意思。黄土喀斯特冲沟特别多,真可以称之为“千沟万壑”。</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土地利用率很高,一些小地块凡是“缝”都插上了“针”,梯田特别多,满山都是柿子树,红红的一片一片的好看极了。还有那高高的白杨树,笔挺细长直入云霄,这也和北方的杨树不同。这里棉花也特别多,从车窗往外望去,到处都是连成片的棉花地。总之高原的一切都与平原不同,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p><p class="ql-block"> 车上卧铺不多,我就睡在长座位下面,也很舒服,躺下去一觉到天亮。</p><p class="ql-block"> <b>1965.10.28</b></p><p class="ql-block"> 天亮时车到西安。我们横跨河北河南已经进入陕西了。这里仍然属于黄土高原的范围之内,景色与河南相同。这里的人们也都是住窑洞,有个别的房子也是一面坡,真奇怪。</p><p class="ql-block"> 中午车到宝鸡。从宝鸡到凤州一段是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电力机车牵引,前后两个车头牵引。宝成铁路是解放后修建的一条工程浩大的铁路,全线共305个隧道,桥梁1000多座,尤其在宝鸡~凤州一段更是多。出了隧道就是桥梁,形成秦岭隧道群。这里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情况都非常复杂,秦岭、观音山、青石崖一段仅几十公里,高差达到800多米,火车盘山而上,转了3个马蹄形和一个8字形才克服了高差,爬上了秦岭。</p> <p class="ql-block"> 有的地方在火车上可以看到三层铁路,再加上那高峻的山峰连绵不断,嘉陵江的流水四季长流,蜿蜒曲折的公路盘山而上,桥梁隧道无计其数,每个人都无不为这壮丽的景色所吸引,每个人都无不为之感慨万分。</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把头伸到窗外,每个窗子都挤满了人头。一出隧道口有人就喊,“快来这边看呀!这边太好了!”于是另一边的人就忽地一下子都挤过这边来,刚过来,火车又钻进来隧道,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刚一出隧道口那边又有人喊:快来看啊,风景这边独好!于是大家又一窝蜂全挤过这边来,窗子里挤满了人头,挤的人直叫唤,真有意思极了。</p><p class="ql-block"> <b>1965.10.29</b></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的旅途生活,真是即愉快、有意义,又不感到疲劳。要睡觉,有地方,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睡——车上全是自己人还用担心丢东西?</p><p class="ql-block"> 要吃饭——可以吃得很饱,我们在餐车上劳动,吃东西随便。要唱歌可以尽情的唱,要吹笛子可以用劲地吹,越唱越吹越高兴!</p><p class="ql-block"> 要看书,更自由,爱看什么看什么,爱看多久看多久。只是写日记写字写不好——车巅的很厉害,只能在停车时写点东西。</p><p class="ql-block"> 列车开始入川。</p><p class="ql-block"> 在车窗外出现的是一片南国风光,一片片甘蔗林郁郁葱葱,一簇簇竹林翠绿可爱,芭蕉树张开那宽大的叶子向我们招手,水面、池塘中成群的鸭子呱呱的叫着热烈地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p><p class="ql-block"> 啊!向往已久的美丽富饶的四川,我今天终于投入了你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那辽阔的东北大平原,但是我更爱祖国大西南的铁路建设,为了四川人民的幸福,我愿意远离家乡,终生战斗在这艰苦而又美丽的大西南。</p><p class="ql-block"> 我爱四川的大好河山,但更爱那勤劳勇敢的四川人民。四川人自幼就喜欢劳动,十岁左右就能担水上坡,上山砍柴,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无不为此而万分感慨。</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民生活俭朴,不讲吃住,房子都是草房,木屋,竹壁,四面通风透光,衣着朴素,大都光脚或者穿草鞋,因为他们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劳动上。</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在一些“知识分子”眼里该是多么不可理解啊!想想自己,从不参加劳动就能上大学,比比这些勤劳朴实的四川人民真感到惭愧万分,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晚点)列车驶入成都车站。我们三五成群都到成都市区去玩。</p><p class="ql-block"> 下车出站乘1路无轨到盐市口,看了看书店,商店,人民广场,锦州大楼,还都很像样子,与北方的城市大不相同,商店很多,乐器店更多,可见四川文化之发达。</p><p class="ql-block"> 从小天竺上汽车到南站,在南站还看了一场电影“岸边激浪”,是描写东南沿海地带人民粉碎阶级敌人的阴谋,战胜敌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车在南站停了一夜,我们就在车上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开始了新的旅程——开始向峨眉前进了。</p><p class="ql-block"> <b>1965.10.30</b></p><p class="ql-block"> 列车在新建的成昆铁路上行进。</p><p class="ql-block"> 我把头伸到窗外,欣赏这美丽的南方风光。</p><p class="ql-block"> 只见那:</p><p class="ql-block"> 清水池塘处处蛙,小桥流水一群鴨。</p><p class="ql-block"> 轻舟一点碧波远,竹林深处有人家。</p> <p class="ql-block"> 风景怡人,令人兴奋。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真为能来到这里而感到自豪,感到幸福。</p><p class="ql-block"> 中午车到夹江。</p><p class="ql-block"> 下了火车了就上汽车。25辆汽车载着我们800多人直奔乐山大佛寺。我们班坐在一辆卡车上,汽车开得飞快,在崇山峻岭中飞奔,我们站在车上挺胸昂首,高唱凯歌,高兴极了。</p><p class="ql-block"> 公路弯弯曲曲,绕过大山,爬上山坡,那高山之上,树木丛林茂密,真可谓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真是:</p><p class="ql-block"> 群山似锦绣,大河向东流;</p><p class="ql-block"> 汽车快如飞,公路环山走。</p><p class="ql-block"> 翻过群山,来到岷江东岸,大桥尚未动工,江中有两个小火轮来回轮渡过往汽车及行人。</p><p class="ql-block"> 行至江心极目远望,看到那宽阔的江面一望无际,浩荡的江水滚滚东流,三江汇合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一侧为矗立着宝塔的高山,一侧为房屋层叠的乐山城,远处苍茫的群山隐约可见,近处峭壁上的竹林隐现于绿树竹林之中,简直比最美的风景画还要美十分。此时此地任何人也不得不承认“看景胜过听景”,我们的江山比风景画还要美。</p><p class="ql-block"> 渡过岷江(汽车、人员均乘轮渡过江),重登汽车,不一会儿就来到耸立在三江汇合处的峭壁之下,真想不到方才远远望到的令人赞叹不已的宝塔山,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大佛寺中共乐山地委党校。</p><p class="ql-block"> 一下汽车,先到的工作队员就来帮助我们往山上搬行李,沿着台阶向下看到那群山、大江、渡船和夕阳彩霞,向上看到那青松、绿竹,高高的台阶,高大的庙宇石佛,听到那江面上传来的纤夫的号子声,火轮的长鸣,我们每个人都高兴得要跳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仍一个劲的兴致勃勃地向上跑啊,跑,最后终于登上了山顶,来到了凌云寺院内,又爬到了最高峰——宝塔下的红楼,这里就是我们铁道系的宿舍了。</p><p class="ql-block"> 凌云寺又叫大佛寺,是因为这里有世界第一大佛。石佛位于岷江东侧、面对西来奔腾咆哮的大渡河水的峭壁上,高72米,雕术精细,彩绘鲜明,突兀耸起,给人以游叹造物之美,能匠之巧的感觉,特别是淫雨霏霏的天气,临石佛之侧,俯瞰岷江激流,隔江远眺烟雾茫茫的乐山城,此时耳旁又响起了纤夫的号歌,火轮的长鸣声,不仅使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 大佛建于唐朝、明朝,民国年间又有重建。历代名人游客多有遗迹,苏东坡、范仲淹、岑参等都各有名诗,可见于寺内之石碑。</p><p class="ql-block"> 此寺建于100多米高的(相对于江面)的凌云山顶之丛林间,塔耸檐飞,别有洞天,真不愧为凌云之美称。</p><p class="ql-block"> <b>1965.10.31</b> </p><p class="ql-block"> 今天休息。但年轻人好奇心强,虽然累的很,却没有一个人休息,都到外面去玩。</p><p class="ql-block"> 上午整理好东西,就到江边去洗衣服,在那峭壁旁边,边洗衣服边欣赏那汹涌的激流漩涡奔腾咆哮气势磅礴极了。</p><p class="ql-block"> 江中有好多浮运的木材,到了漩涡处就打转转,甚至立起来。洗衣服不小心就会被水冲走,一个女同学的衣服被水冲进漩涡,站在岸边干着急,毫无办法。</p><p class="ql-block"> 下午与顾国良去附近的乌尤寺游览了一下午。乌尤寺建于乌尤山上,与大佛寺隔江(青衣江)相望,山上绿树成荫竹林丛生,庙门巍立,台阶千层,衬上那远方连绵山岭、浩荡东去的大江流水,风景真美极了,北京的颐和园又怎能比得上!</p><p class="ql-block"> 这祖国南方的大自然的美丽,是任何公园也比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我和顾国良还在乌尤寺留影作为纪念,只可惜照片景取得不好,照的很不好。</p><p class="ql-block"> 乌尤寺内有五百多罗汉,但最形象的要属那济公塑像了,济公衣服是带补丁的破衣服,鞋也破了,脚趾头露在外头,端着一盅酒,笑嘻嘻地像活人一样,逗人极了。</p><p class="ql-block"> 乐山的大佛寺(大佛是为了镇服大渡河水势而刻的)和乌尤寺的建筑,大小数百罗汉雕塑,重重庙宇,楼台凉亭等等建筑,令人赞叹不已,其中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多少血汗,显示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热爱劳动,中华民族是古老的勤劳勇敢、具有无穷智慧的伟大民族,今天,站起来的中华民族正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为世界人类做着更大的贡献,进行空前的改天换地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b>1965.11.1</b></p><p class="ql-block"> 今天中午去参观附近的汉墓。</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红砂岩山头都是洞,有的是古汉墓(东汉),有的是现代的岩墓,汉墓遍布这一代山头,我们参观的一个是已开掘的较完整的,洞内壁上刻满了壁画,其中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戏马图”等等,石棺,陶器,石邕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个汉墓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是优待我们才让参观的。</p> <p class="ql-block"> <b>四川乐山乌尤寺</b> 1965.10.31</p><p class="ql-block"> 1965年我们在乐山地委党校学习。党校在凌云山上,风景特美。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交汇于此,弥勒大佛71m多高,面江而坐,凝目无语,任天外三江如银蛇狂舞,让脚下波涛似惊雷滚滚。</p><p class="ql-block"> 极目远眺,江山一望,左有乌尤寺(原称正觉寺)如绿玉浮江,右有乐山市(古称嘉州)居十万人家,皆在烟波浩渺之中。</p><p class="ql-block"> 面对此情此景,早将学习置之脑后,有空就与大佛并排而立,登临送目,诗兴大发。</p><p class="ql-block"> 原凌云山与乌尤山为一体,因水流过于湍急,常樯倾楫摧,不利航行,秦太守李冰,率民工将凌云山凿开,成凌云、乌尤二山。乌尤山又称离堆(凌云山分离而来之意、都江堰也有离堆,其意同此)。我们还曾参观过大佛左边百米处的汉墓,听说山上还有苏轼读书楼,我未去过。</p><p class="ql-block"> <b>水调歌头 乐山大佛寺 ——刘冠中</b></p><p class="ql-block"> 独立凌云寺,滂沛大江天。</p><p class="ql-block"> 三江雄汇,百丈大佛镇江边。</p><p class="ql-block"> 手执银龙狂舞,脚踏惊雷翻滚,</p><p class="ql-block"> 万顷到胸间。</p><p class="ql-block"> 正觉冷落东坡楼阁,蝙蝠舞翩翩。</p><p class="ql-block"> 明日眉山去,跃马更扬鞭。</p><p class="ql-block"> <b>别乐山 李国玺 </b>1965.11.19</p><p class="ql-block"> 青山雨洗过,红楼换新容。</p><p class="ql-block"> 晨鸟鸣细语,竹林伴歌声。</p><p class="ql-block"> 相处二十日,岷江滚滚情。</p><p class="ql-block"> 今离大佛寺,何时再相逢。</p> <p class="ql-block"> <b>乐山大佛寺 宫锡洲 </b>1965.10.31</p><p class="ql-block"> 唐院和北京大学受上级的指派,各抽调一个年级的师生到四川乐山地区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村前我们在乐山地委党校学习中央文件半个月,酿成沁園春一首。就当我人生的开篇词吧:</p><p class="ql-block"> <b>沁園春 登乐山灵隐寺(大佛寺) </b></p><p class="ql-block"><b> 温济球</b></p><p class="ql-block">万里云天,千峰耸翠,水锁乐山。</p><p class="ql-block">踞凌巅放眼,山河气壮;</p><p class="ql-block">小城新润,景色犹妍。</p><p class="ql-block">银水飞舟,流鹰击浪,大佛逍遥审澜。</p><p class="ql-block">秋来晚,望千帆归尽,渔火阑干。</p><p class="ql-block">金风携雾萦栏,叹往事悠悠洒人间。</p><p class="ql-block">见苏公楼阁,濛溟昏暗;</p><p class="ql-block">禅堂宝座,灵败光残。</p><p class="ql-block">去古来今,天下学子,少壮兜谋组铁班。</p><p class="ql-block">待昕时,报烏尤鐘鼓,红日东攀。</p><p class="ql-block">註:苏公楼阁,即苏东坡读书楼。</p><p class="ql-block">烏尤,即烏尤寺,和大佛寺遥遥相对。</p><p class="ql-block"><b> 淼先生</b> :我在乐山也横渡了大渡河,太危险了!当时看着小孩都在游,且只有百十多米宽,谁知下水后水又冷又急,到对岸后又上不去,又往下冲了好几次,再往下就快到大佛寺底下的大漩涡,真是吓死了!</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爬上岸。这才真真领略了大渡河的兇险。可是旁边的珉江水就温和适宜游泳。那个地方是有名的大渡河、岷江、金沙江三江合流之处,水流特湍急且卷着大漩涡,经常出事。故唐朝时在悬崖处刻上大佛以镇妖魔。</p><p class="ql-block"> 峨眉河水看似小河,但有些地方还很深,水发黑,深不见底。</p> <p class="ql-block"> <b>眉山三苏公园</b> 1965.11.19</p><p class="ql-block"> 前排:王德才 蔡树基</p><p class="ql-block"> 后排:刘甲申 樊万章 宫锡洲</p> <p class="ql-block"> <b>赞宫锡洲 刘冠中 </b> </p><p class="ql-block"> 宫锡州,英俊潇洒,身材好,我们班的篮球、足球、乒乓、排球运动少不了他。</p><p class="ql-block"> 他是个性情中人,要朋友,在校时我与他接触较多。</p><p class="ql-block"> 在瓦房店当过工务段段长,我在吉铁设计所时,他曾来看我,相见甚欢。他对朋友从不提防,是个可交之友。</p><p class="ql-block"> 看到他照片,帅气依稀可见,看来身体还不错,真为他高兴,真想与他再次相见!</p><p class="ql-block">大家聊天提到他,都愿意与他开玩笑,完全是喜欢,绝无欺侮他的意思。回过头来看看聊天记录,只有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三苏祠,系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祠北面积约数十亩,三面环水,故有岛居之称。</p><p class="ql-block"> 祠内林木花圃,沟渠缭绕,楼台亭树,星罗棋布,别有幽趣,特别是春夏之交,祠内林荫蔽天,满园花香,风景秀丽,为川西名胜古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宫锡洲 刘甲申 顾国良 王德生 眉山三苏公园 1965.11.22</p> <p class="ql-block">王德生 刘甲申 马文华 宫锡洲 顾国良 刘庆春1965.11.22</p> <p class="ql-block"> 黄亮荣在三苏公园 1966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b>四川眉山复盛公社四清工作队合影 1966.5.1</b></p><p class="ql-block"><b>李国玺</b>:仁寿县龙镇 四清时常去开会,住宿只要0.3元,带蚊帐的三人间,晚上还可以上饭店打牙祭 ,很便宜。我们四清在眉山,二班在复盛公社 ,我们那个工作队好像是拼湊的,有北大无线电系的。我在的那个队有个地主家最富 ,姓孟,当地音念魂,他的几个儿子都没有媳妇 ,工分最多。有的大队缺大路,来回走田埂,天黑找不到路,只能等天亮,听说北大有一位,楞是在树下坐了一夜!</p><p class="ql-block"><b>王德生</b> :</p><p class="ql-block">在眉山四清时,我与黄亮荣在家相公社红旗大队,还有教我们地史古生物的杨华坤老师,经常到公社开会。记得在那里理发特别宜0.13元,并且理发特别细致,把耳朵眼、鼻孔都给刮了,理发时间也好长。现在找不到这样的服务了。在乐山大佛寺党校学习时,有老乡卖花生,一斤才0.16元,大家都没少买,吃的可香了。我们北方人,第一次吃这那么多花生,享受了一次花生盛宴,至今记忆犹新。难忘四川,难忘四清。</p><p class="ql-block"><b>周文正</b> :65-66年四川的橘子一毛钱一斤。文革中串联回到峨眉,下了火车,我和宫二哥两人只余一毛七分钱,买了一斤六两橘子,还余一分钱,回到山上。此事印象极深。</p><p class="ql-block"><b>刘冠中</b> :峨眉的橘子味道不如眉山和乐山的,诸位以为如何?</p><p class="ql-block"><b>王德生</b>:难忘四川,难忘峨眉。</p><p class="ql-block"><b>金吉林</b> :过岷江去大佛寺(乐山党校)过江时船夫向我喊:将连二杆收到起(将小腿收回来),不知道“连二杆”是什么,再加上四川口音,真是没听懂。</p><p class="ql-block"><b>邹莲芳</b> :</p><p class="ql-block">大家回忆那么多有趣故事,我记忆最深的是在芦台劳动时,我与蛇共眠,到也相安无事。当时地上铺的稻草,放个褥子,挂个蚊帐,每天晚上都听到身下稻草有响声,我想翻开看看,付明星和我睡在一起,她不让翻看,只是把蚊帐掖好。我每天都想看,她都不让。等我们回到院后,后去的低年级同学写信告诉我,说我睡觉的草里有一条蛇盘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b>四清日记摘录——邹古今</b></p> <p class="ql-block"> <b>唐院复盛四清工作队</b></p><p class="ql-block"> 工作队有唐院师生24人,教师有张秉田 赵君鑫 张鹏举 刚宝珍 金焕东 徐文龙,同学有崔迎春 刘甲申 黄万世 宋可信 王宗训 王兆祺 薛长路 王振铎 元绵泼 史沈瑞 刘宝魁 葛延书 李国玺 高锁 张靖臣 顾国良 徐明中 邹古今。</p><p class="ql-block"> 每大队分二至三人。王振铎 王宗训 邹古今,分在万光大队工作组,该组组长副组长为四川本地干部,组员除我们唐院三人还有北京大学六人,其中一名教师也任副组长,一人负责一个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铁62—2班还有十名同学分在家相公社:傅志宏 丁志强 王德生 黄亮荣 宫锡洲 白庭云 李海山 高绍武 (王振华无) 金吉林 温济球。</p><p class="ql-block"> <b>唐院家相公社工作队</b></p><p class="ql-block">60人:队长霍晓路(新唐院编辑部总编辑)地班10(女同学4),铁地班10人,教师10人(女教师5):</p><p class="ql-block">家乐大队 卓建成 李明明 杜永仁 王绍林</p><p class="ql-block">蟠龙大队 李梅生 王登科 龚重远 李芸</p><p class="ql-block">光明大队 倪雁萍 胡岩 沈佩娟</p><p class="ql-block">团结大队 李玉林 戴兆明 王家鲤 孟秉珍</p><p class="ql-block">建国大队 刘长祥 温济球 宫锡洲</p><p class="ql-block">万坝大队 白廷云 傅志宏 胡少英</p><p class="ql-block">红星大队 李海山 金吉林</p><p class="ql-block">红旗大队 杨华琨 王德生 黄亮荣</p><p class="ql-block">民主大队 孙桂玉 丁志强 高绍武</p> <p class="ql-block"> <b>参加唐院第二批眉山农村四清日程</b></p><p class="ql-block">1965.10.18. 听院党委宣传部长黄山定作动员报告</p><p class="ql-block">1965.10.19. 听风凌云老师等参加第一批四清经验介绍</p><p class="ql-block">1965.10.26. 15:14 赴四川四清专列自唐山出发 1965.10.29. 下午3时多抵成都</p><p class="ql-block">1965.10.30 约7时半到夹江下火车,改乘汽车到乐山,驻扎乐山地委党校(凌云山凌云寺)休息准备</p><p class="ql-block">1965.11.6.~11.18 政策学习,工作集训1965.11.19 到眉山编队,下村前准备工作。1965.11.23 下村,到复盛公社万光大队。</p><p class="ql-block">1965.11.24 驻村四清发动群众斗争阶段工作开始。</p><p class="ql-block">1966.1.17.~1.25 春节在眉山集中休假,到峨眉看建校进展,四川省委批准63、64、65年级投入建校劳动,不再参加今后农村四清。</p> <p class="ql-block">1966.1.26 下午3时乘车返回复盛公社万光大队,继续四清斗争批判阶段。</p><p class="ql-block">1966.3.15 四清斗争阶段结束,进入建设阶段。1966.4.28 整顿生产经营管理阶段开始。1966.5.28 第二期四清工作结束,离村返校。</p> <p class="ql-block"> <b>眉山四清日记摘录——邹古今</b></p><p class="ql-block"><b> 1965.11.24.</b></p><p class="ql-block"> 昨天(11.23)上午十点半,冒小雨乘车由眉山城出发东行,至与仁寿县邻近的新街下车,挑着行李步行到万光大队。</p><p class="ql-block"> 我们万光工作组11人,组长和一副组长都是四川干部,另一副组长为北京大学教师,组员北大五人、唐院三人,王振铎、王宗训和我。分工每人负责一个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今上午参加队里出工栽油菜。先刨土后栽,再润粪,刨土满头大汗。我和王振铎从猪圈里舀粪汤倒桶里,挑着往地里送。</p><p class="ql-block"> 猪圈就在屋旁,粪坑几乎一人多深。稀里逛荡气味难闻,担子重,田埂路又窄,一步一个脚印小心挑到地里,溅得手上腿上都是粪水也不顾了。</p><p class="ql-block"> 同吃同住同劳动(合称“三同”)这才开始呀!</p> <p class="ql-block"> <b>1966.6.12</b></p><p class="ql-block"> 前天和今天参加修建水轮坝劳动,抬大石,这是社员自己干的抗旱蓄水的小型水利建设。采好的石料较小的要两人抬,较重的要四人抬,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安放到坝基上。</p><p class="ql-block"> 这活儿头一次干,连续抬几块后,浑身淌汗,气喘吁吁,还是硬挺不退缩。社员们还夸我:“邹同志力气大呦!”</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说,大什么呀!孤注一掷,自我改造啊!</p><p class="ql-block"> <b>1966.1.29</b>.</p><p class="ql-block"> 昨天可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到眉山城去挑石灰,修建水轮坝用。万光大队到眉山城往返八十里,每人用箩筐挑80斤。</p><p class="ql-block"> 以前空手也没走过这么远,这些日子挑水已经适应了,以为挑石灰也不能太难。没料到刚上肩还松活,可是我不会走着换肩,越走越重。肩膀痛,腰直不起来,腿还抽筋儿,脚步越来越慢,渐渐落到后边。</p><p class="ql-block"> 乘船过河到了马家湾(崇礼公社),要上大坡了,大家都歇气儿,万礼从我筐里抓到他筐里十多斤,我谢绝也不行,只得挑着剩下的六十多斤,与众人一起继续赶路。</p><p class="ql-block"> 减了十多斤仍然不轻松。一路都上坡,腿抽筋儿越来越厉害,腰越来越吃不消。又走了四五里,歇气儿时万小成又从我筐里抓过去十多斤。我真是惭愧,挑着五十多斤还是龇牙裂 嘴,满头大汗,眼镜也歪了。</p><p class="ql-block"> 路过家相公社,正在路边田里改土的社员都指指点点, 嘻笑我这付狼狈相。往前越走越艰难,考验越来越严酷,腿一弯就抽筋儿,腰也直不了。这时真想舒舒服服躺一会儿,可是望望前面,路程还远,人家分担我的重量挑九十斤还走得飞快,我怎么能畏缩?走!就是走到明天早晨也要捱到家!</p><p class="ql-block"> 天黑了,在田埂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终于坚持到了家。不吃苦头不知甜头,昨天我算真正体会到了贫下中农的疾苦了!虽然昨天累得肩肿、腰酸、腿痛,经过一宿舒解,今天还是咬牙坚持与社员挖沟。沟成后可以引水把两亩地改成水田。多少年想干没干成,这次运动后规划就要实现。</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顾,那个年代农村是多么贫困落后!那么远的路集体就没有车运输,也没钱雇车,全靠人力拼。四川人真能吃苦耐劳啊!</p><p class="ql-block"> <b>1966.2.8</b></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抓生产,主要是改土变田。前天参加干了半天,手上磨起了血泡,血泡震破流血了。石头太多,红砂岩一层层很坚硬,锄头啃不动,用钢钎撬,抓子挠,社员们干劲挺大。改土变田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基本建设,非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可。</p><p class="ql-block"> 今天又参加干了半天,一会儿钢钎又把手掌磨起两个血泡。磨起血泡也不能低头,看你石头硬还是我肉皮硬。</p><p class="ql-block"> 人是活的,肉皮磨破可以再新生变硬;石头再硬也是死的,只会越掘越少,早晚铲除干净。这一层层的水田梯田不都是祖先千百年来开凿造出的吗?</p> <p class="ql-block"> <b>1966.4.27</b></p><p class="ql-block"> 昨天到仁寿县去跑调查材料。去时从复盛队部乘长途汽车,到县城下车后步行十三里到宝马公社,再步行八里到红岩大队。办完急忙返回,傍晚6点才跑回县城。明天早晨才有车去龙正镇(龙正镇在仁寿与眉山交界处,隔河与眉山的新街相邻,新街到我住的万光大队不远)。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今晚住旅店还得花钱。算了,仁寿县城到龙正25公里,赶夜路步行回去!虽翻山越岭自己吃点儿苦,但可以为国家省点儿钱,顺公路走还可以看看夜景。 晚7点踏上归程,公路夜晚无人,月色很好,翻过山,走过村落,月光下还有社员打谷干活儿。</p><p class="ql-block"> 我边走边唱为自己壮胆,下半夜12点半才过龙正回到新街,走得大腿膝盖痛,两脚都打了水泡。</p><p class="ql-block"> 新街的饭舘夜里还开着,坐下二角四分要了两碗醪糟蛋。入口那个酸甜馨香啊,两碗入肚一切疲劳困顿都一掃而光。</p><p class="ql-block"><b>注:</b> 这辈子再也没吃过那么美味的醪糟蛋!至今五十多年了,还怀念那新街美味的醪糟蛋!</p> <p class="ql-block"> <b>1966.5.5</b></p><p class="ql-block"> 今天蹬水车车了一天水,真是过了硬。早起天刚朦朦亮就爬起来与社员一起车了两线,回来吃早饭。上午车了六线,下午又车了四线。累得脚杆走起路来都发软,腚沟子也磨痛了。日头晒得毒,没戴斗笠,又光着膀子只穿裤叉,全身晒得又红又痒。房东大娘见了怜惜地说: “看你手杆都晒红了,二天回去你妈妈多心疼。”</p><p class="ql-block"> <b>1966.5.7</b></p><p class="ql-block"> 昨天(5月6日)又车了三线多水,屁股磨得痛极,坐都坐不下。车得浑身透湿,汗水涔涔从身上淌下,落到水中,一同注入田里。我的汗水将浇灌着这里的田禾。到了秋收那一天,我也可以自豪地说:</p><p class="ql-block"> “我也为这大丰收洒入过汗水呢!”</p><p class="ql-block"> 多么浪漫! </p><p class="ql-block"> <b>1966.5.10</b></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车水,未穿背心光膀子,烈日暴晒,晒得后背黑里透红,又痛又痒,昨天蜕了一层皮。</p><p class="ql-block"> 轻轻掀下来一片,是褐色半透明的薄膜(如同今日的塑料保鮮膜,自然界有蝉蜕、蚕蜕、蛇蜕......我这是什么蜕?脱胎换骨啊!—2020年12月注)先前社员们曾说我:</p><p class="ql-block"> “邹同志肉皮儿好白净噢!”如今还白净吗?</p><p class="ql-block"> <b>王德生</b>:</p><p class="ql-block"> 你比我干的活儿多,可能你那儿水田多吧,我所在的家相公社,一半水田一半丘陵。</p><p class="ql-block"> <b>邹古今</b>:咱们先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毕业后又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还没有接受军队再教育呢!咱们吃的苦真夠多了!</p> <p class="ql-block">峨眉报国寺留影 四川眉山四清工作中 1966.1.22正月初二</p> <p class="ql-block"><b> 《1966年春节日记》——王德生</b></p><p class="ql-block"> <b> 1966.1.17~1.26 于四川眉山、峨眉</b></p><p class="ql-block"> 1966.1.17 眉山县家相公社</p><p class="ql-block"> 1966年春节就要到了,眉山四清工作队大部分队员回家欢度春节,我们参加四清的唐山铁道学院的师生,都要集中到眉山城休息整训。</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乡度过春节,真没想到,1966年的春节,会在这远离家乡数千里的四川眉山度过,这个春节将是很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就绪,明天就要离村,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为马上就要见到分离已久的亲爱的同学而高兴。</p><p class="ql-block"> <b>1966.1.18 眉山中学</b></p><p class="ql-block"> 由家相公社来到了眉山,住在眉山中学的大教室里(自带行李)。</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久别重逢,大家都感到格外亲切,非常高兴,心里有千言万语,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参加农村四清工作的体会,思想上的收获多极了,就是说上一天也说不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午同学们开座谈会,谈社教运动中的体会和收获,下午听报告(党校),铁道兵8815部队肖戈同志关于铁路建设形势的报告。</p><p class="ql-block"> 晚上看电影“胜利在望”,反映越南人民当前反帝斗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966.1.19 眉山</p><p class="ql-block"> 听一天报告,上午在眉山党校听唐院党委办公室黄澎同志的形势报告。下午在眉山人民剧场,听团中央书记胡克实同志在峨眉给我院建校师生的报告录音。</p><p class="ql-block"> 晚上看川剧。</p><p class="ql-block"> 1966.1.20 除夕 眉山</p><p class="ql-block"> 自由支配一天。同学们三三两两到眉山街上去耍。今天是眉州逢场,街上人多得很,热闹得很,我与同学边走边聊,开心得很。</p><p class="ql-block"> 晚上又招待电影“一百个放心”,看电影后回来开晚会,大家边吃花生、糖,边欣赏节目,“闹热得很”,到后来花生都没人吃了。</p><p class="ql-block"> 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家乡长岭县,现在家里全家人正在灯下包饺子,只缺我一个人,我在这里过得倒挺好,母亲和兄弟姐妹一定十分惦记我。</p><p class="ql-block"> 1966.1.21 大年初一 眉山</p><p class="ql-block"> 自由活动一天。</p><p class="ql-block"> 上午应约去眉州东门,等候家相公社红旗二队的青年,没等到,在街上碰到了,一共有十四五个青年男女,成群结队,都穿得红红绿绿到街上来耍,与这些青年一起,在眉山城转了大半天,跟着他们看这看那,边走边玩,边说边笑,前呼后拥热闹得很,还跑到我们在眉山中学的住处参观一番,才把他们送走。</p><p class="ql-block"> 这里过春节与北方完全不同,不扭秧歌,不放鞭炮,但是也很热闹:农村的老乡在今天都来眉山耍,成群结队穿得花花绿绿,从四面八方赶到城里,挤得眉州条条大街水泄不通,所有的商店,茶馆,影戏院都挤满了人,热闹得很。</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晚上(以下为王登科聊天记录),我们社教工作队(唐院62年级和北大学子)一起在眉山县过春节,在春节联欢会上,我们和北大同学一起表演了《洗衣歌》。这是成都军区表演的一个传统文艺节目,最早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一提起这个《洗衣歌》,就想起了我们当年在眉山参加“社教”运动的年代。 </p><p class="ql-block"> 北大同学的文艺素质不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参加了响遍全国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合唱排练。还记得我们和北大同学共同演出开场节目《大合唱》时,我们四架手风琴共同伴奏,场面气势磅礴雄伟……</p><p class="ql-block"> 1966.1.22 初二 眉山~峨眉</p><p class="ql-block"> 今天去峨眉参观建校工地。在眉山早上起得很早,走六七里路到新建的成昆铁路眉山车站,做火车专车(闷罐车)走三个小时才到峨眉车站(新线行车速度很慢)。</p><p class="ql-block"> 峨眉车站离新校舍工地有十公里,下火车坐汽车到了工地,峨眉的同学们敲锣打鼓夹道欢迎我们。</p><p class="ql-block"> 一下汽车,立刻被这里壮丽的景色,战斗的场面吸引住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周围是山,山高入云,山上另另落落有些草房人家,半山腰上巨大的标语牌上写着醒目的鼓舞人心的大字标语:</p><p class="ql-block"> 身在山沟,心怀世界</p><p class="ql-block"> 红在峨眉,专在峨眉</p><p class="ql-block"> 学大庆精神,树抗大学风</p><p class="ql-block">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恋家乡闯四方。</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在礼堂,在食堂,在工棚,在山坡上,这样的标语到处都是。看到这些豪言壮语,看着那简陋的工棚,不禁使人万分感慨,大家都说:</p><p class="ql-block"> “真有些延安抗大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干革命的劲头”。一首诗写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脚踏峨眉山,</p><p class="ql-block"> 苍松翠柏彩云间。</p><p class="ql-block"> 坐镇西南把校建,</p><p class="ql-block"> 迁则变!</p><p class="ql-block"> 我院师生员工发扬大庆精神,自己动手,迁校建校,敢想敢说,敢闯敢干,边迁边改,边教边建,在峨眉山山脚下,开始了一场紧张的战斗、彻底的革命,决心要通过建校,使整个学校发生一次大变化。</p><p class="ql-block"> 下午游览报国寺,全班同学和部分老师在报国寺前合影。</p><p class="ql-block"> 晚上,西南铁路局文工团来做慰问演出。</p> <p class="ql-block"> <b>1966.1.23 峨边</b></p><p class="ql-block"> 今天去解放军8815部队(铁道兵)工地参观,收获不小。</p><p class="ql-block"> 早上自峨眉乘汽车前往峨边,路程有150多里,汽车开得飞快,一共跑了三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汽车在崇山峻岭间飞行,沿着公路时而盘山而上,时而爬陡坡急转弯,低头看白云就在脚下,公路像一条长长的带子消失在白云之中,抬头一望,那高高的山顶上还有一串串汽车在飞奔。说真的,这还是我第一次乘汽车在这样的公路上欣赏如此壮丽的景色呢。</p><p class="ql-block"> 最后,汽车开到了大渡河边,大河两岸峭壁又陡又高,足有几十丈。在那高高的山顶上,还有人家居住,山腰稍缓一些的地方,都种上了庄稼。陡壁下大渡河水激流勇进,澎湃向前,河宽处水流缓慢,河水碧绿,好看极了。</p><p class="ql-block"> 人说秦岭的山川险要,但在我看来秦岭也远不及峨边大渡河畔的高山大岭气势雄伟。</p><p class="ql-block"> 来到铁道兵的营房,一下汽车,就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他们请我们进屋休息,请我们洗脸,准备了开水让我们喝,准备了可口的饭菜让我们吃,热情极了。参观了他们的宿舍,我们发现,竟然有比我校的红色宿舍还红的宿舍,每个人都为解放军的生活作风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看了图片展览,就去参观赵坪一号隧道的开挖工程。此隧道全长3千多米,现在已经完成一半以上。铁道兵战士以革命的精神英勇奋战,接连突破了一百米大关,二百米大关(月成洞),创造了惊人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洞口进洞,洞内灯火辉煌,一眼望去,但见一排纸糊的壁灯,红红绿绿深入洞里,望不到头。灯上标语口号十分有力: </p><p class="ql-block"> “速建西南定让毛主席睡好觉。”这些口号体现了英雄的铁道兵战士为了大西南的建设,为了备战,为了抗美援越而誓夺西南,忘我战斗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正如胡克实在给我校做的报告中所说,一个人在年轻时代,如果不能亲身参加到西南铁路大会战中大干一番,那才是一生最大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坚决要到大西南来,坚决要到战斗化的铁道兵大熔炉里来,更好的锻炼自己,为了祖国的西南铁路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晚上看电影“烈火中永生”,“七天七夜”。</p><p class="ql-block"> <b>1966.1.24 正月初四 雨</b></p><p class="ql-block"><b> 峨眉~眉山</b></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得很早,黑暗中我们冒雨匆匆忙忙由工地赶往峨眉火车站,乘火车返回眉山,回到眉山中学驻地。 下午同学们开座谈会,大家都谈得很生动,每个同学不管是否搞出了突出的成绩,都受到了很大教育,感触颇深,思想有很大提高,收获体会都多得很。晚上看电影。</p><p class="ql-block"> <b>1966.1.25 眉山中学</b></p><p class="ql-block"> 上午大会发言,成绩突出的几个同学在大会上向大家介绍了了五十多天的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发言十分生动,有好多突出的事例,并且对下一步工作信心满满,刘甲申说,要干就要干出成绩来,宝贵的锻炼机会决不能白白错过。春节后,我也要用这种精神投入农村四清工作中。下午黄山定同志做总结报告,晚上看电影。</p><p class="ql-block"> <b>1966.1.26 眉山~家相公社</b></p><p class="ql-block"> 今天回村。同学们从全县各地集中到眉山中学欢度春节,今天又分离了,心里真有点儿难舍难离。汽车少,只能送我们到家相公社,我们步行回村。</p><p class="ql-block"> 一进村就遇到了热情的社员群众刚刚收工回来,看到我们,一群人围着我问东问西,问寒问暖,十分亲切,非常热闹。</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劳动和生活,工作和斗争,又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葛延书(顾国良) 四清工作组 1966.4.15于龙镇</p> <p class="ql-block">四海欢聚为革命 蒋梅修 朱天竺 四清工作组合影1966.3.30</p> <p class="ql-block"> 周文正 孙增华四清工作组</p> <p class="ql-block"><b> 浓浓同学情 魏明岗</b></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在一分部,我沒有蚊帐,只能任凭蚊子叮咬。四清时我和爱新、佩璋在一个工作组,沒有蛟帐可以买一个,不要布票。</p><p class="ql-block"> 组长问我要不要?我说:不要。爱新和佩璋说:要,一定要,没有钱我们给你!自此我有了蚊帐,再不受蚊虫叮咬!深深地同学关爱情至今铭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刘冠中 :@蒋玉玺 从1966年3月30日的照片看;你、我、陈、马、郭在同一工作组待过;我记不得马文华、郭志远也曾在崇礼公社金龙大队工作组。照片上的其他人是姓周的组长、姓袁的组员、一个周姓大学生、一个何姓女组员、一个邹姓青年,这是后期组员。以前还有李光全的组长、黄国清的组长(部队转业眼有伤)……</p> <p class="ql-block"> 李行尔 顾经文 四清工作组 1966.5</p> <p class="ql-block">四川眉山四清工作组 宦国渝 褚宝升 1966.5.6</p> <p class="ql-block">刘宝魁 刘甲申 张靖臣 四清工作组 1966.5.1 于龙镇</p> <p class="ql-block">賈玉书 付明星 邹莲芳 四清工作组1966.5.6</p> <p class="ql-block">蔡树基与魏传生 四清工作组 1966.3.31</p> <p class="ql-block"><b>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 1966.5.31</b> </p><p class="ql-block">前排:薛长路 宫锡洲 徐明中 </p><p class="ql-block">后排:葛延书 黄亮荣 元绵波 高绍武</p> <p class="ql-block">成都望江楼 四清归来1966.6.1 刘甲申 崔迎春刘宝魁 金吉琳 刘冠中</p> <p class="ql-block"> 成都杜甫草堂 四清归来 1966.6.1</p><p class="ql-block"> 刘甲申 刘冠中 崔迎春 刘宝魁</p><p class="ql-block"><b> 丁志强: </b></p><p class="ql-block"> <b>乐山大佛凌云寺党校的四清培训</b>应该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在那里我们饱尝了六年大学中最丰盛的大餐。</p><p class="ql-block"> 其实学生们並不懂什么川菜,只知道眼前琳琅满目的鸡鸭鱼肉可以随意摄取。党校的饭菜每日翻新花样不断。学习虽然紧张,却十分开心得意,此时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真是堪称完美。吃饭时,人区别动物的优势得以发挥,一律站着用餐,肠胃的”流贯中”更有利于畅快琳漓地贪食。</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各取所需,能者多劳,缺乏弹性的人自然很不合算。然而最吃亏的还是我,学习中,因水土不服忽然得了荨麻疹,还偏长在消化道内,整日疼痛难忍,怎奈嘴馋腹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大口吞咽,我吃着稀溜溜的病号饭,绝好的饕餮之机被白白错过。 </p><p class="ql-block"> 美食终于满足了吸收的渴望,同学们个个像吹糖人似的胖了一圈。当地政府出手如此大方,表现出对工作队员的高度热情,却也予示着艰苦生活的即将到来。 </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月的集训使大家吃足了甜头,然而,同学们毕竟不是骆驼,那腹中的油水不久就消耗殆尽,迎接我们的,是新一轮饥饿。大家的肚子就像过山车又被扔进了谷底。</p><p class="ql-block"> 我被分配在眉山家相公社民主大队,那本应富庶的农村已被折腾得一片贫困。我独住一户贫农家中,谓之”三同”。大家都有与贫下中农同甘共苦的思想准备,可是这家农户十分吝啬,表面热情,实际却以苛相待,吃饭整日全是清汤寡水,背后全家人再另起炉灶,所有熟食全藏匿起来,我按规定所交钱粮全被贪污。 即便如此,我仍忍气从不争辯。 </p><p class="ql-block"> 一次房东发现干粮少了,竟猜疑到我。一时气愤、委曲、苦闷和无助涌上心头。那时又要工作又要下田,因腹中不饱渐渐体力难支,几次晕倒在田里,被挑肥木桶撒了一身粪水。如此苦不堪言,却因学校嘱托、工作队纪律而不敢、不愿也不能诉说。</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真的好想家,想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房东事情终于败露,工作组长发现后怒不可遏,一气之下把我安排他户农家,並当众呵斥这个混蛋,弄得此人为蝇头小利在乡亲面前抬不起头。 </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最盼望的是到公社开会,可以打上一顿牙祭,那炒得半生不熟的回锅肉能吃上一碗。从那时起,自幼挑食的我便开始能吃肥肉了。</p><p class="ql-block"> 历时数月的四清结束,在评先会上,大家一致赞扬我不畏艰苦、立场坚定等等,当我看着那张用饥饿换来的奖状时,真是百感交集。忍饥挨饿的日子还是熬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b>邹古今</b>:老丁,我边读边饮泣,一会儿又抿嘴儿乐,你真写得淋漓尽致啊!辛酸中还洋溢着风趣。但我从未闻你在眉山四清中竟还经受如此磨难!我们在房东家虽吃红苕饭吃腌海椒腌生姜,但尚末致饿肚子。你作为工作队员挨饿受气被虐待,还怕违犯纪律不敢报告,这是多么宽广的心胸啊!老丁啊老丁!</p> <p class="ql-block"><b>金吉林 :</b></p><p class="ql-block"> 四清时我解决一个法院没解决的民事纠纷案:一天我发现在水田田埂上一个50多岁的妇女,与20多岁背着小孩的妇女打仗,那个老婆婆抢这个只有几个月的小男孩,一不小心就要掉进水塘。</p><p class="ql-block"> 原因是 这个23岁的年轻妇女,曾经是老婆婆的儿媳,18岁嫁到这家,这家的儿子在部队当兵一直没回家,这个老公公将儿媳强奸怀孕生个男孩,儿媳没告状,带着孩子改嫁(远点嫁呀)从五生产队嫁到六生产队。四川男孩珍贵,老婆婆说这孩子是他家的种 ,扣了儿媳的口粮和一年的工分,打到法院。老婆婆说给孩子就给口粮和工分,儿媳坚决不给,法院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所以老婆婆只要看见孩子就抢。</p><p class="ql-block"> 我先找老婆婆说:这孩子你不能抢,第一,孩子正在哺乳期,孩子离不开母亲。孩子到你家是管你叫妈妈还是叫奶奶,孩子还没长大你就死啦,孩子长大一定要找母亲,孩子知道真相会恨你。第二,口粮和工分是人家劳动所得,你不能要。老婆婆听了我的话,还给儿媳工分和口粮,以后也不再抢孩子啦。这女的嫁给个富农子第,小伙子挺好,小男孩现在也50多岁啦!</p><p class="ql-block"><b>金吉林:</b></p><p class="ql-block"> 我和李海山是家相公社,红星大队,开始 半个多月,我听不懂老乡说话,老乡也听不懂我说话。</p><p class="ql-block"><b>李国玺</b>:</p><p class="ql-block"> 四清时我和宋可信在跃进大队,他住在胡姓老太太家,那家太贫了,他吃没吃饱我不知道,我是每顿吃泡菜 ,除了姜就是海椒,现在不怕辣是那时锻炼的 。后来换一家姓干(音gan, 顺便说一句那家姓干,不是于,他叫干世龙,姓干的很少),儿子在眉山念中学,就老两口,每吃一顿饭画个记号,最后交钱和粮票,处的很好。分別时买两块亮瓦送给他们,以表谢意!</p><p class="ql-block"><b>金吉林</b> :</p><p class="ql-block"> 四清结束时,我那房东张大爷叫他儿子来,当着工作组面一定要我回去一下,我不回去,他说我有说不清的问题,工作组长说你去一下。路上我想,有什么事?到了张大爷家,一进屋我明白啦,给我做了一碗回锅肉,我不吃就不让走,这是我一生吃的最好吃的肉,让我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b>陈欣</b> :说起四清,我和老逯逯盛护在永寿永新,我在4队他在8队,还有两位测量老师,李、王。看到有些同学都有留念照,我甚感遗憾没留照。其实一个四清一个文革,谁不记忆深。</p><p class="ql-block">四清感受不比文革浅,因为那是一段自由度相对比较大的实习体验。现在来看,毛泽东的这个手笔也确实够大,抛开他的走资派说不提,只看同吃同住同劳动,还给你一个有点小权力的空间,这样,体验与作为互相推挽放大,不正是验着三十而立的那点小心怀了吗?</p><p class="ql-block">哈哈,原来我也能理人间事!小青年难有的那点自豪感油然而生……三同这玩意儿,确实是滋生感情之路,你不共同生活,怎么能有感情?你不吃苦受累怎么能有感情基础?当然啦,感情也不都是正体验,也有副体验和负体验。</p><p class="ql-block">哈哈,说到副体验,就不能不想起咱们淼先生啦,那一段女孩子送袜底之类情事,是休整期间大家的嘴边热题,那时老淼脸上也是禁不住笑眯眯的。怎么样,老淼你不会忘记吧?开开玩笑,可别生气哦。</p><p class="ql-block"><b>淼先生</b> :老陈,我没有生气,送袜底的事我确忘了,不过是有女孩子追我,当时没意识到,回校后她们给我写信我才觉察到。四清的事记忆犹新,永远忘不了。</p><p class="ql-block"><b>宦国渝 </b>:好热闹的一个下午!诸位的四清记忆好温馨,可是我的记忆却一片灰暗:</p><p class="ql-block">非正常死亡的北大女生;与猪栏仅30公分之隔的床;寄生于我头发上的虱子;队长家将我扑到在地的狼狗;主持一个延续2个多小时,却无一人发言的生产队会议所面临的尴尬和无奈;面对一个50多岁老右派痛哭流涕地忏悔时的手足无措……</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里,那段灰色的日子中唯一的亮色,也就是冠忠兄《水调歌头》词序中所提到的那些景色了。不好意思,但那确实就是我的四清记忆。</p><p class="ql-block"><b>陈欣 :</b>可那也是难得的呀,在别处你是得不到的体验呀!</p><p class="ql-block"><b>刘冠中</b> :数番风雨曾经过,几度酸甜已品尝。这是我给人家改诗时用的句子。我们曾经历过饥寒交迫、学无所用、壮志难酬的年月,这是不幸,也是历练,某种意义讲是财富,经历了艰难困苦,一切将归于平淡。</p><p class="ql-block">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兄弟姐妹那么积极向上,淡泊从容,与那种历练不无关系吧!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么不堪回首的一页,我们又都健康愉快地活到现在,这不是上天给我们的补偿吗?我们该好好珍惜,乐观向上,先快乐进军!兄弟姐妹们加油吧!愿与国渝师妹及诸位兄弟姐妹共勉、分享!</p><p class="ql-block"><b>刘冠中</b>:1980年,出差铁科院西南所,车过眉山。回首往事,触目眼前,感慨系之,作词一首:<b>秋波媚 车过眉山</b></p><p class="ql-block"> 长笛声声过眉山,往事涌心间。</p><p class="ql-block"> 当年烈日、别来风雨、几度尘烟。</p><p class="ql-block"> 阴晴圆缺风云雨,变幻在神仙。</p><p class="ql-block"> 阑珊稻麦、萧疏林木、冷落山川</p> <p class="ql-block">人生如梦。转眼间,这一切就都留在了相册里,留在了回忆中。那些熟悉的场景,那欢乐的时光,那纯真的年代,有如疾驶的列车窗外,那迅速后退的风景,来不及细细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