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起处是故乡

中山一郎

<p class="ql-block">  远离故乡的游子,总有几张面孔会让你找到温暖;总有几种声音会让你找到心灵的归依……</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夜读诗,当读到"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 的诗句时,我就想起故乡夏夜的蛙声。这蛙声,如美妙的歌声在我胸怀里萦绕,使自己的心也渐渐宁静而致远起来,拨动了儿时记忆的琴弦——</p><p class="ql-block"> 故乡的蛙声,是我心灵深处最纯净的乡音。它象一个个激昂跳动的音符,更是一首首恬静舒缓的乡村小夜曲,在无数个难眠之夜,陪伴我进入甜蜜的梦乡。</p><p class="ql-block"> 我是听着蛙声长大的。我的故乡池塘密布,沟渠交错,阡陌纵横,蛙声起处,定有小桥流水,田园阡陌,绿草如茵。蛙声极富节奏与韵律,如诗如歌,悦耳感人。既耐人寻味,又扣人心弦,和谐而安宁。蛙声中,庄稼拔节陡长,瓜果孕育甜香;婴儿安稳入睡,少女情窦初开。因有了这烂漫的蛙声,故乡的夏夜便更加丰富多彩,愈加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河水是清清的,草是绿绿的。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水就成了青蛙温馨的家。那时青蛙随处可见,河边茂密的水草里,稻田的田埂边,池塘岸边的树干上,都成了青蛙的栖息之地。</p><p class="ql-block">  聆听蛙鸣最美的时候,还是在月朗星稀的仲夏之夜。夏夜的故乡显得有点凝重,如同一个处在豆蔻年华的少女,显出几许的娇羞与内敛。劳作了一天的乡亲坐在门前、村边轻摇着蒲扇边议论着庄稼的收成。夜风如水,空气中氤氲着稻花和青草的幽香。不知从何时起,池塘里和阡陌中的青蛙也凑热闹了。一开始,蛙声不紧不慢,稀稀拉拉,此起彼伏,像在遥相呼应、打打招呼。它们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或领唱声势渐渐大起来,终至众蛙齐鸣,如潮水汹涌,如鼙鼓喧喧,那阵仗,虽千军万马犹不及也。它们或和音,或粗亢沉雄、或清澄明朗。有韵的,无韵的,无须指挥,不需歌谱,自然流出。跳过池岸田边,挂上树梢,进入窗户,弥漫心间,如一曲纯净的天籁之音。不用说蛙声里那满山的苍翠、枝叶上的水珠,习习的凉风、清新的空气,仅这高低起伏的蛙鼓如潮,就能让人心底生出一抹绿意、一丝凉爽、一些遐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天籁之声?这应该就是大自然中最具魅力的天籁之声。如此浩大磅礴的阵势,即便是音乐大师,也是难得如此这般宏构巨制的。在这里,我们只能将它称之为“天工之美妙”,只能视之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 </p><p class="ql-block"> 故乡的蛙声,在沉睡中织梦正酣,在黎明前不知疲倦。我常常凝神谛听这一阵阵蛙声,陶醉于这与世无争的安详。寂寞的乡村夜晚,就被这样大自然的声响萦绕着,让人惬意,更让人欣喜,欣喜与蛙声相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故乡有农谚:“青蛙咕咕叫,丰年来报到”。蛙是害虫的天敌,农田的天然守护神,故乡的父老乡亲,也总是把蛙鸣的响亮和稠密,与庄稼的丰收联系在一起。谁家稻田蛙声愈闹,谁家稻子收成就好。辛弃疾在其著名词作《西江月》中吟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乡村的丰收景象,引发了诗人的好心情,听取那一片蛙声,想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心中激荡起满腔的喜悦。那一份期待,那一份赞誉,也把青蛙之于农事的功劳渲染得淋漓尽致。从此,我也终于读懂了乡亲们听取蛙声时的感动和虔诚,他们祈愿着家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小日子能过得和和美美。如果哪一天他们没有听到这美妙的音乐,就会不约而同地相互询问,今夜的蛙声呢?</p><p class="ql-block"> 离开故乡寄居城市,我整日蜷缩在钢筋水泥里,多年都没有听到青蛙的鸣叫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不用说去感受“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的美妙情趣了。</span>夜里每当我一个人站在阳台上,遥望故乡的方向,眼前仿佛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稻田的青蛙在向我鸣叫,它们也许知道我很孤独和寂寞,用蛙声来陪伴我,支持我,鼓励我,让我有时间回到故乡去,去看看那些丰腴的稻田,去保护那些可爱的小生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