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从幕后到台前的教育信息化

芒小果

<br>从教育信息化1.0到2.0时代,再到目前的线上线下双线混融共同体,都在解决一个问题,如何让教育提质增效,如何让教学资源均衡和有效利用。<br>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高效“引擎”,为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案。近年来,我国的教学系统一直在发生信息化变革,在校端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家校沟通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信息技术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br>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并提出了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而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教育部紧急作出“停课不停学”部署,由此使得教育信息化从仅仅普及硬件走向了更大范围的教育资源与互联网的结合。2021年,教育部再发“双减”政策,推动教育回归本位。<br>当前,随着全国中小学纷纷落实“双减”决定,学生校外花在课业上的时间大幅缩短,家长对学校会报以更高的期待,重压之下,学校如何做好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家庭如何去安排孩子多出来的课余时间发展个性,乃至教育局如何去更快速地统筹管理回归校园后的教育,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此外,“双减”文件中还提出,学校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这意味着学校将面临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多元化教学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地区教育系统增加了智慧教育产品和方案的需求。<br>教育信息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意义深远,潜藏着大量机遇,而近期随着各类政策动作,让这条低调赛道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br>

教育

信息化

作业

双减

学校

教育部

提质

如何

增效

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