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一)</p><p class="ql-block"> 冯宝哲</p><p class="ql-block"> 定位</p><p class="ql-block"> 我是年满60岁于1998年1月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渭南分公司退休的,由过去的每天按时上下班忙碌于机关事务,变成每天都是假日,时间全由自己支配,这的确是一次突然的转换,一时感觉难以适应。我自认为是一个“工作狂”,每天都有事干,心里才觉得踏实,现在每日闲暇无事,心里总感到空落落的,生活中缺乏必要的激情与乐趣。该怎样定位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情趣,这是我当时碰到的首要问题。我这一辈子嗜书爱文,有喜览群书的痴癖,出于这一原因,我很自然地将退休后时间的安排确定为以读书为主。过去工作忙,读书机会有限,现在时间充裕了,条件允许了,我自当抓住这样的机遇,来努力充实我这空虚的知识行囊。四大名著,过去看过,但是走马观花,现在需要仔细阅读,深解其味;唐诗宋词,过去学过,但是知之皮毛,现在需要反复琢磨,穷其奥妙;我还自我加压,开展每日一诗的背诵活动,以便熟记于胸。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使自己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惬意与快乐。</p><p class="ql-block"> 诗词</p><p class="ql-block"> 2000年蒲城县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我虽人在渭南,但出于个人爱好还是报名参加了。当时蒲城出现了一股“诗词热”的大潮,在诗友们的感染熏陶下,我也跃跃欲试,对学习钻研诗词常识的兴趣倍增,我非常喜欢诗词的韵律美,有时也爱凑凑热闹,苦于才疏学浅,总是不能入门,现在有了闲余时间,正好借此打发岁月,寄情寓志,于是我便把自己的读书重点转移到诗词方面来。作为门外汉,要想入门,就得学习基本知识。为此我跑了许多书店,但书店货架上有关诗词韵律的书籍实不多见,于是我便下决心搜寻有关诗词常识材料,认真学习并进行汇集、梳理、辨晰、归纳,写出了心得与笔记,将其整理为《诗韵诗律札记》的小册子,其内容不仅有诗韵的定义、渊源、分类、选用、通押、要求等,而且有律诗的发展、形成、平仄、格式、变通、粘对、对仗、拗救、禁忌等。在县学会领导的策划、支持下,我自费付梓,印了300本,通过学会分发给全体诗友,作为我的学习汇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肯定,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进一步推动了全县“诗词热”的继续升温。2003年3月30日的《渭南广播电视报》对此作了专门介绍,认为这是“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释意简约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简化教程”。</p><p class="ql-block"> 楹联</p><p class="ql-block"> 2004年1月我参加了渭南市楹联学会,承蒙已故老会长庞盼望的热情引荐,我有幸驻会服务,担任常务副会长并负责编辑《渭南联苑》,作为被联友戏称的“三驾马车”之一,我能够为普及和发展渭南的楹联事业奋斗十多年,组织举办了十多次海内外征联大赛,负责评审把关,确保公平、公正,在联界获得广泛认可。打造了《渭南联苑》这一全国优秀联刊的知名品牌,并得到中楹会会长孟繁锦的专函肯定;积极认真做好精品战略《对联中国》的组稿工作,连年在全国市、县排名在第二到第五之间,使市会获得中楹会的嘉奖;采取各种措施,扎实普及联律,培养了一批作品走向全国的楹联新秀,市会因之获得了中楹会颁发的“全国联律普及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为使秦东楹联跻身全省以至全国先进行列贡献了菲薄之力。虽然后来因故抱憾离开驻会岗位,但我觉得老牛曳套,耕耘虽累,甘愿付出,此生无悔!</p><p class="ql-block"> 电脑</p><p class="ql-block"> 由于编辑《渭南联苑》的工作需要,我开始接触现代科技产品电子计算机,这个被称为“电脑”的洋玩艺,其功能确实神奇,既能输文字,又能上网络,古今中外,大千世界的各种知识尽囊其中。学会使用电脑成为当务之急。编杂志首先得学会打字,一般人所熟悉的拚音输入法,由于我从来未学过拚音而无从下手,只得选择较难的王码五笔,这种输入法编有口诀,需要费些功夫,我在年近古稀的情况下,硬是靠死记硬背,反复演练,攻下了这个堡垒。虽然没有高手的熟练技巧,不会使用五指全能,只能拙笨地用一指单击,在速度上确实是慢了一些,但是只要有耐心,数千字的文件,我也能不慌不忙地敲出来。学会了电脑打字以后,我的学习范围又有了新的扩展,过去我对网络是一片惘然,算个网盲,当我进入这个领域后,它的多姿多彩,着实令人入迷,每天的大部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浏览学习周游网海,它无所不包的知识内蕴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真是取之不竭啊!</p><p class="ql-block"> 博客</p><p class="ql-block"> 2007年3月22日我在首先推行实名制的博联社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开始了与网友的网上交流。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它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记”,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它代表着新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开博第一篇即是我的回忆长诗《风雨坎坷路》四百韵四千字,概述了我的经历与人生感受,来了一个自我大亮像。当年12月博联社在陕西成立博友会,我还忝列为顾问。在这里我领略了网上风光,开阔了眼界思路,结交了良师益友,充实了生活内容。进入博客后第一年发文110篇,评论数是1772条,点击量是17575条,第二年发文202篇,评论是4360条,点击量是32009条,在博联社的二十个村落中我排在第一村落学术村的第五位,经过几年的打磨,我的点击率竟同徐平博友经常轮流坐庄,分别在第一、二位打转,被称为所谓的“村长”。但我对这个博客却越来越失去兴趣,原因是我发觉这个博客的政治导向有问题,其成员鱼龙混杂,特别在管理上倾向“公知”人物,在意识形态上常会发生观点的相悖,让人产生压抑之感。在博联社的头条和精粹里经常可以看到亵渎祖国,诋毁民族英烈,吹捧汉奸卖国贼,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文章,这些人大部分是所谓有名的“公知”,却被博联社封为“社会责任博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无法容忍这种现象的蔓延,按捺不住就想陈述自己的看法,我先后写了《请为你的行动负责》、《中国红十字会究竟惹了谁?》、《对网络垃圾的迁就只能是养痈成患》、《国旗上的星星一大四小有问题吗?》、《由博联社“2008 TOP TEN”评选所想到的》、《博联社对熊蕾的质疑为何迟迟不作答复?》、《总理吟诗有啥错?》、《慎用“爱国贼”一词》、《对于质疑和建议,博联为何不吭气?》、《博联社为啥要同我“躲猫猫”?》、《质疑博联社就是纳粹吗?》、《对[也谈对博联社的关爱与“重锤”]的辨正》、《由要封翟铁人的博客说开去》、《“和谐”岂能恶搞?》、《公理何在?》、《这样的污言秽语有碍博联社的环境》、《从博联社的“清污”联想到当前的“反腐”》、《博联社不应当执行双重标准》、《我对撤销“博友记”栏目的看法》、《我对博联社永久性关闭杨明华、毛昌龙的博客感到遗憾》等几十篇博文,对于博客乱象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反感,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这一下捅了马蜂窝,戳到了“公知”们的痛处,于是我的博上便发生了好几次引人关注的论战,成了观点碰撞的战场,也确实热闹了一阵子。正是出于导向偏差的原因,博联社的人气大降,最后也弄不清因为什么原因而消声匿迹了。</p><p class="ql-block"> 在对博联社失去兴趣之后,我于2009年10月23日应新浪博客主管张学军先生之邀,在新浪博客开门立户,这应该是全国最大的博客群体,不乏名家大腕,但由于多为匿名,带有面纱,交流不够顺畅,我一个普通百姓,缺乏知名度,自然门可罗雀,到如今已经十二年了,发表博文1032篇,博客访问为336282,每篇平均点击量为327人次,但好在此博经营平稳,不担心关闭停博,作为个人保存文字资料,却是最稳妥的选择,我实际上把它当作了积累自己作品的文档,从这个角度讲,我还是十分感谢新浪的。我心仪的仍然是直来直去的实名制。有鉴于此,2014年5月14日我又在实名制精英博客落户,令人遗憾的是它因业务转型于2018年10月底关闭,在这期间,我发表博文402篇,博客访问为2,931,370,每篇平均点击量达到7296人次。</p><p class="ql-block"> 微信</p><p class="ql-block"> 随着现代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不少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在儿女和朋友的多次劝说下,我于2015年10月18日开始使用手机学习进入微信,至当天下午,即有四十多人要求加为好友,对于蜂拥而来的微友信息,我这初学者竟感到手忙脚乱,疲于应对,待至一一点击,表示接受之后,方才缓过气来。几天后,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开始悟出了一点门道,勉强能够进入微信对话了,我这个初来者,对于微信能够为人们提供这么先进、快捷的交流手段而感到震撼,这个世界太玄妙了!在这里我看到了蒲城诗联学会的朋友们建立的群聊平台,诗朋联友们在其中发表诗联习作,推敲切磋,互相修改,讨论得热火朝天,有时我忍不住也想插上几句。当然,初学微信,困难多多,许多操作技术还不会掌握,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作时代潮流的落伍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虽然不会掌握手机的所有功能,但是登录微信进入平台的基本路数却是比较熟悉了,目前我的微友遍布全国各地,达到320多人,参加的微信群是好几十个,具体数目我也难以为计。几年来使用微信的过程,使我深深觉得它可以开阔眼界、学到知识、锻炼写作、增添乐趣、缩短距离、广交朋友,促进思维,调整心态,确实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便民神器。</p><p class="ql-block"> 出书</p><p class="ql-block"> 我平常嗜书如命,但从未敢设想过自己出书的事,因为我知道自己究竟能吃几碗干饭。我虽然爱好各种知识的学习,但是却样样不精门门稀松,何敢自不量力,落人笑柄啊!于是对于催促自己出书的好友,我便推脱说:“活到八十再考虑吧!”当时从未想到自己还能享受八十的风光,心想能够活过七十也就不错了。托国家之福、社会之福、组织之福、家庭之福,我2016年已临近八秩之期,是该到兑现承诺的时候了。说话是要讲诚信的,因此砸锅卖铁我也得筹措资金用于出书了。于是便将自己从2007年3月以来近十年间在博客上发表的作品,加上退休前写的保存完整的自感有点价值的东西,收集起来,经过删冗去粗的压缩梳理,定稿120万字,分为随笔、诗联和杂辑三集出版,并将书名定为《风雨留痕》,其内容涵盖了散文、杂文、论文、书序、诗词、曲艺、对联、谜语、碑记、祭文、剧本等。之所以将这些上不了层面的东西拿出来献丑,是因为我想把这些内容作为生活的答卷向历史作个汇报,这是我对八十生辰的献礼,是我对大自然慷慨赋予的蔗景顺境的感恩。2017年1月2日在我八十寿庆的时候,举行了《风雨留痕》的首发式,承蒙大家的厚爱与抬举,省、市、县以及兄弟市、县的诗朋联友们均赶来捧场,来宾竟达300多人。生日那天我写了一首七律明志:“碌碌此生学做人,崇德尚礼苦追寻。八旬岁月经风雨,三册篇章留印痕。身正影直忠厚品,求真播善坦诚文。杖朝犹思献余岁,永作奔牛曳套勤。”回顾这大半辈子,我虽然没有干出什么值得称道的伟业,个人的本事才能决定了自己只能充当摇旗呐喊的角色。但是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我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问心无愧,仰不愧于党,俯不怍于民,一生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求真务实,可以说了无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