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裳的记忆

人淡如菊

<h3>红衣裳的记忆</h3> <h3><br>  我们几个天各一方的大学闺蜜退休后说好了每年来一次闺蜜旅行,这几年去了湘西、安徽、去了广东和福建,去看山看海、去看古村落;去尝美食、品风情、叙友情……撒下一路欢笑,收获满满快乐!这两年因为疫情,我们只能停下远行的脚步。前不久,远在北京的杨大姐回了湖南,我们相约在长沙小聚一次。今年,湖南的冬天暖意融融,暖阳普照,洋湖湿地公园的格桑花格外灿烂。花海中,我们几个不约而同的一袭红衣也格外耀眼,60+的我们在红衣的映衬下更是神采奕奕。“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看着镜头中的红衣人,孟晚舟这句充满力量和自信的话突然间就在我的脑海里划过,也打开了我关于红衣裳的记忆闸门…… </h3>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很有名气的电影叫《街上流行红裙子》,影片中的那条红裙子承载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今的小女孩,她们的衣橱里绝对是色彩斑斓的,而且绝对不会缺少一条红裙子,因此她们也绝对不能理解没有红裙子的童年是多么的贫瘠。我童年的记忆库里就没有关于红裙子的收藏,那个年代缺衣少食,穿新衣服一般要到过年的时候。家里孩子多的,往往是哥哥姐姐穿不下的留给弟弟妹妹穿,打着补丁的衣服只要干净整洁就行,衣服的颜色大都是黑白灰,颜色漂亮的衣服少之又少,更别说红裙子了。我只记得我人生中拥有的第一件红衣裳大概是在十岁那年,那是一件红底小花的灯芯绒罩衣,虽然颜色有点暗,红得并不艳丽,但我还是喜欢得不得了,穿着美美的,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漂亮了许多,穿了好些个年头,原本暗红的颜色都有些发白了,直到个子长得再也穿不了才送给妹妹。在我小小年纪的认知里竟然把红色与美丽划上了等号。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骨子里滋长了一种相伴人生的红衣情结,在此后的岁月里,我拥有了各种各样的红衣裳,粉红的、桃红的、橘红的、玫红的,长款的、短款的、端庄的、飘逸的……热烈而美好,缤纷了我的世界,美丽了我的心情,温暖了我的生活,从豆蔻年华一直到人生之秋。 </p> <h3>  走出大学校门踏入社会的大门那年我刚好20岁,我有幸成为一名广播电视记者。还记得生日那天,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那时还没有生日蛋糕,几个要好的发小很懂我,别出心裁到百货公司扯了一块粉红色的的确良布料,让我爱不释手。我用这块布料缝了一件衬衣,清新又雅致,用同事的话说,穿上这件红衣裳,还有点记者范!当年那青春的模样就这样完美地保存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没有褪色,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h3> <p class="ql-block">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有了工作有了工资买自己喜欢的衣裳是一种满足和享受。记得我第一次出差外地买了一件打飘带的红衣裳,洋气而时尚,美得我心花怒放,走路带风。可万万没想到,当我乐滋滋地跑回家,在公社当干部的父亲迎面向我泼了一盆凉水。父亲说我穿的是奇装异服,脖子下那根长带子飘来荡去很不严肃,那时女孩子也时兴穿草绿色的军装,在父亲眼里这才是记者应该有的样子。说着说着,父亲竟然抄起一把剪刀要把衣服上的飘带给剪了,吓得我一溜烟逃之夭夭,之后再也不敢穿着这件衣服在父亲跟前晃悠。再后来街上流行红裙子、喇叭裤,新潮的服装目不暇接,古板的父亲由不顺眼到习以为常,眼光也在与时俱进,再也没有批评孩子们的穿衣打扮啦!</p> <p class="ql-block">  十月怀胎,儿子呱呱落地,红衣情结伴随我由女儿变成了母亲。娃儿不分男女,穿红戴绿喜庆吉祥,儿子小时候,我给他买衣服,总少不了红色,夏天的红T恤,春秋的红夹克,冬天的红棉袄,以至于后来儿子提出了抗议:妈妈,下次买衣服我自己来挑,不然又是红色的,我又不是女孩子。恍然间我才意识到儿子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如今儿子也已经有了女儿,如果有人说:小美女,你穿红色裙子真漂亮!小美女一定会高兴地告诉他“这是我奶奶买的!”小孙女的喜欢让奶奶很有认同感和成就感。是的,红色基因需要传承,美好的生活更需要那一抹红色来装点!</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红色的衣裳,明媚温暖而热烈,那是生活的暖色调,向上的正能量,从小小少年一直到老,我情有独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