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进士的甘肃静宁王家,作者 诗人北雁,中国诗词协会 会员 王明

如意

<p class="ql-block"> 静宁县地图</p> <p class="ql-block"> 静宁县城</p> <p class="ql-block"> 静宁伏羲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在甘肃静宁历史上,曾经出现一门三进士的王家。王瓆,崇祯四年进士;八世孙王源瀚,清光绪十二年进士;九世孙王曜南,清光绪二十一年进士。</p><p class="ql-block"> 王瓆出生在静宁州著名的世族大家,从始祖王克明到第八代王琯王瓆,代有名人,历久不衰。王瓆考中进士的那年,离大明灭亡只剩十年多一点的光阴,生于末世运偏消,王瓆刚一出仕,历史就注定了他的仕途将是一条充满惊险失落的坎坷小道。几经折腾,在明王朝大厦将倾的崇祯十五(1642)年,他被调湖广,戍守武汉。其时闯献猖獗,江汉震惊,王瓆面对恶劣的形势,从容应对,筹饷厉兵,昼夜警守。1643年5月,张献忠部在内奸樊维辟的导引下,水陆并进,矛头直指武汉。王瓆与绅宗士民划地分守,最关冲要的忠孝门,则由他专守。王瓆敢勇当先,浴血奋战,死守阵地要塞。5月30城破,文武官员携家带口仓皇出逃,只剩王瓆不顾家眷,独立捍御。鉴于孤掌难鸣之现状,王瓆杀出重围,到九江面见大帅左良玉,号泣请师,为左师先导,追斩万计,武汉三镇,迅即恢复。第二年三月,明朝灭亡。 王瓆穿越巴山蜀水,始得归里。</p><p class="ql-block"> 清朝定鼎后,心灰意冷的王瓆以前明孑遗自居 ,寄意林泉,参禅访道,聊度余生。 在王瓆五十岁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婉拒了清朝当局盛情邀请,甘守田园,教子课孙,耕读为业。家居之暇,时有同好来访,或为长夜之饮,或以诗词酬答,一来二去,以王瓆为中心,一个诗人“沙龙”初具雏形。时隔不久,州城首家诗社“娱老诗社”顺势产生,王瓆王琪弟兄,及同里诗歌爱好者何永嗣、李淳、郭敦、王宗鹤为诗社成员。每逢佳日节庆,大家相约聚会,饮酒赋诗,其乐融融。诗社创办宗旨、活动情况及社员部分作品,原刊于王瓆所著《芝兰斋诗草》,现存于由王氏十七世后裔、王瓆九世族孙王曜南手抄的“诗草”节录本中,是一部研究我县明清文化现状的极为难得的宝贵资料 。</p><p class="ql-block">  王瓆八世孙王源瀚,字奋涛,号海门,出生于静宁城内的“通化新街”(今新城),清光绪十二年进士。王源瀚父亲王连珍,“民国通志”说他“家甚贫,好读书”,考中岁贡生,为亦乐书院讲席。少小的王源瀚就在父亲的教导下,一边读书,一边学农。</p><p class="ql-block"> 咸丰九年,三十岁的王源瀚赴北京参加拔贡朝考未果之后,按规定,关外考生有资格接着参加在京举行的顺天府乡试,考取举人。同行好友劝他争取难得机遇,积极参考。可是,王源翰出来已经数月,思念父母,归心似箭,于是拒绝了朋友的建议,立即整装反旆,到陕西参加乡试,三场一完,立马回乡。46岁王源翰中了举,57岁中了进士,得到了分发江西南康即用知县的委任状。让人想不到的是只坐稳江西南康知县交椅8个月的王源瀚便借口母老,请辞归里,作出了让世俗目瞪口呆的大举动。</p><p class="ql-block"> 王源瀚秉性正直,品格端方,但绝非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刻板道学先生。他热爱生活,珍惜情感,是地道的性情中人。46岁中举后,王源瀚即向上级打报告,声明不参加会试,以终母养。生母亡后方赴会试,中进士分发江西正式就任才八月,又以继母病重为辞,卸官归里,手进汤药,讲古娱亲。</p><p class="ql-block"> 王源瀚受先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旨趣习染,十分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注重实践探索。他一生有过三次较远的出行,两次是赴京考试,一次是赴任江西。较近的,两赴西安和兰州。每到一地,他总是留心考察那里的民情风俗,地理沿革。沿途古迹文物,更是他考察兴趣热点。</p><p class="ql-block"> 《六戊诗草》是王源瀚留给静宁最大的礼物。《六戊诗草》六卷,被陇上著名学者慕寿祺激赏为“浅显易知,殆香山之流亚”。在《六戊诗草》中,王源瀚的高远志向、忧民情结、仿古情结、至亲至孝都得到了最充分的抒写!其子王曜南、其孙王尔全都为国家和家乡做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王曜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一起发起了“公车上书”,要求清政府拒绝在《马关条约》上签名。</p><p class="ql-block"> 王曜南中进士之后,光绪二十三年五月,被派往山高林密,交通闭塞,部族林立的四川甘孜朱窝地区管理当地土司。</p><p class="ql-block"> 有关传记说王曜南在“任内,甘孜少数民族聚众滋事,王曜南独自前去安抚;东谷土司因在诉讼中行贿,遭到王曜南杖责”。</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王曜南辞官回乡。归里后在清末的预备立宪运动中被选为甘肃三位民选议员之一,赴京出席会议。辛亥革命,民国成立。1913王曜南又被选为民国第一届甘肃省议会议员。</p><p class="ql-block"> 1920年海原大地震波及静宁,全城房屋夷为平地,人畜伤亡惨重,王曜南与社会有关人士合议,重建文庙,深受民众赞誉。1927年,王曜南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五岁,有诗词选集《学古轩诗草》传世(现藏于甘肃省图书馆文史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