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曾驻少年村

爱晚亭

<p class="ql-block"> 部队曾驻少年村</p><p class="ql-block"> 罗泽国</p><p class="ql-block"> 少年村,上海大场的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马路。但这小马路的名字却非常亲切,给人一种欣欣向荣之感。</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少年村,并与它有联系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事。那时,我在空军高炮部队服役,我们团部就设在少年村。我虽然没有在团部工作过,但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曾在团部大礼堂(没有改造前的教堂)里开过会,听过团长、政委等团首长在全团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也曾在矗立在河中间的八角亭里买过信纸、信封(军人服务社)等物品;身体不适,也曾到卫生队看过病,开过去455医院看病的转诊单;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多次来看老战友,也曾住过八角亭河边上的老瓦房⋯⋯</p><p class="ql-block"> 写在前面的话</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的一天,我在网上游览,突然,“少年村”三字映入了眼帘。仔细一看,还真是我们团部的所在地少年村。马上与居住少年村几十年的老钟、老阳和老汪联系,并相约写一美篇,记录一下我们团曾在少年村十年间的历史(1976至1986)。同时,借助微信,与居住上海的刘团长和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关团长取得了联系,他们一听,大力支持。刘团长90高龄,带着病,在电话里为我讲述了发生在少年村的“芒果的故事”,非常精彩。关团长为我发来了1984年在少年村举行的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广西轮战誓师动员大会的照片和八六七九四部队第0001号参战证书照片。钟副团长花了两个星期,写出了《我与少年村的情缘》一文(本美篇见),收集、整理、拍摄了少年村的照片几百张,非常感人。还要感谢吴家洲战友、戴红灯战友、周海波战友、陈永吉战友、梁永恒战友和张格立老师,特别要感谢姜德华股长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为他们点赞👍</p><p class="ql-block"> 刘团长讲的芒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此故事不是虚构,而是真真实实发生在刘团长身上。</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时的空军、特别是空四军,受林副统帅的儿子、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林立果的干扰较大。一天,空四军派人送给刘团长所在团四个芒果。芒果送到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因政委去干校学习,刘团长负责全面工作,9团宣传股长王吉连(后任广空政委、中将)收到芒果后,向刘团长请示怎样办理。刘团长经过考虑后说:明天出早操前,把此事向全体机关干部传达,上午由两辆吉普车分头向各营传达,并将芒果分送他们。</p><p class="ql-block">一个星期后,师政治部主任找刘团长谈话。讲他对作战部“好部长”送的芒果的处理不及时,没有马上向部队传达。当时政治上有话,叫:“亲不亲,线上分”。讲刘团长路线斗争觉悟不高,是态度问题,并对他进行了开会批判。</p><p class="ql-block">没过多久,发生了913事件,师里开会,为刘团长平反,并说他路线斗争觉悟高,号召全师官兵向他学习。</p><p class="ql-block">老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出国作战。第一次是1965年,以团参谋长的身份带领空军高炮八师23团援越抗美,立下了战功,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第二次,是以高炮24团团长的身份,再次援越抗美。他在高炮9团任团长,直至1978年调师任副参谋长,后任师长。9团的团部驻地,先后有浦东的高行和浦西的大场的少年村。</p><p class="ql-block">他讲的芒果的故事,非常耐人寻味,值得深思。</p><p class="ql-block"> 9 团,辉煌在少年村</p><p class="ql-block">高炮3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她曾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两次出国作战。在国土防空作战中,9团2连在东南沿海“九战七捷”,荣立集体二等功,闻名全国。在援越抗美战场上,9团8连荣获空军“愈战愈勇连”光荣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p><p class="ql-block">1984年至1985年,9团在全师的大力支持下,在师长和师副政委的带领下,全团一千多人,奉命奔赴广西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执行保卫祖国领空的光荣任务,一百多个连、排、班和个人立功受奖。1连的余群,2连的郭学生,7连的曹金韧3位战友,他们为保卫祖国的万里长空而光荣牺牲,被追认为烈士,长眠在龙州烈土陵园。1985年,9团圆满完成任务后归建。这个时期,是9团最辉煌的时期,也为9团团部少年村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6日晨6时</p> <p class="ql-block">  我与少年村的不解情缘</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2日于上海少年村</p><p class="ql-block"> 钟恭荣</p><p class="ql-block"> 我与少年村有着不解情缘:</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一、&nbsp;三个数字作见证</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一)、九团机关1976年从浦东高行调访到浦西少年村至今45年;</p><p class="ql-block">(二)、九团机关1976年从浦东高行调访到浦西少年村至1986撤编,历时10年;</p><p class="ql-block">(三)、我们家1981年从浦东高行迁到浦西少年村,至今40年。</p><p class="ql-block">&nbsp;我们新九团机关从成立到被撤编,曾在福建省福州市、上海市浦东高行、上海市浦西少年村、广西龙州屯河等地驻扎过,但在少年村驻扎时间最长,历时10年,因此九团与少年村有着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我入伍至今多年,曾在福州、上海浦东高行、浦西少年村、广西龙州生活、战斗过,在少年村生活时间最长,因此我与少年村也有着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二、少年村住地经历的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第一个阶段:&nbsp;宝华寺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此地原先是宝华寺所在地,该寺庙供僧人颂经传道用,附近地区居民的亲人去世也都在这里超度。宝华寺规模很大,除少年村外,还向南、向北伸展了许多地方。</p><p class="ql-block">第二个阶段:&nbsp;教养院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40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在上海同一批中共地下党员、仁人志士一起,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积极从事救助流浪儿童的工作,创建了佛教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1946年7月,净业教养院从常德路旧址迁到如今的少年村路500号(现“上海少年村纪念馆”所在地),改名为上海少年村。</p><p class="ql-block">上海少年村先后收容、教育了3200多名难童、流浪儿,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其中一部分人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有些人还成长为我党和军队的中高级干部或有关方面的专家。与此同时,在当时的白色恐怖恶劣环境下,上海少年村还接纳、掩护了一大批中共地下党员、革命战士和爱国学生,转运了大批革命物资,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上海少年村也是红色的革命摇篮。1954年下半年,上海少年村停办。所在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驻地。</p><p class="ql-block">&nbsp;第三个阶段: 部队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55年起,此处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驻地。先是空军高炮二师的四团团部在此驻扎;1969年是空军高炮二师与高炮八师对调,高炮八师22团团部在此驻扎;高炮八师调离上海后,此地暂时空余;1976年,高炮三师九团团部从浦东高行调防到此,直至1986年在百万大裁军中被撤编。后交空军的另一个部队驻防。</p><p class="ql-block">我们团进驻时,大院内除了鹤庐和八角亭外,还有做道场用的大礼堂、几栋供道长主持住宿用的两层小楼以及供僧人居住的两层木板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党委、彭浦镇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地驻军决定联合在少年村路500号建立上海少年村纪念馆、雷达博物馆。2021年6月26日,“回首百年奋斗路 携手共赴新征程”——上海少年村纪念馆暨雷达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静安区彭浦镇少年村路500号“鹤庐”门前广场举行。上海少年村纪念馆、雷达博物馆,现已对外开放。(目前,接受团体预约,不接受个人预约;预约热线:021-81898089。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点到16点(国定假日及部队特殊任务除外)。)</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三、三个住所的变迁</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我1979年家属随军,先在营部营房临时过渡一些时日,到浦东高行落户。1981年任团司令部任参谋长。</p><p class="ql-block">调团部工作后,第一个住所是在少年村(原为少年村路22号,现编为少年村路500号)大院内,一个木板房二楼一间十几平方米没有窗户的黑屋里,吃喝拉洒全在这里。这栋房子原是寺庙僧人生活的住所,该房南侧紧挨着的是一条日夜忙碌的火车道,火车经过时,巨大的轰鸣声和与铁轨的闯击震动声特别是大,白天尚可忍受,一到晚上整栋房屋都在抖动,使人无法安睡。</p><p class="ql-block">第二个住所是在少年村路大院内鹤庐南面的两排平房中,一间编号为42栋104室的小两室一厅里居住,此屋没有侧所,一家人在此生活空间显得小了一点,还有些不太方便。</p><p class="ql-block">1985年,我部被撤销编制,1986年新部队进驻该院后,他们安排我们原在大院内居住的几户家属调整到西院居住,这就是我们家在少年村的第三个住所,一直延续到至今。</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生活,开始虽然艰苦一点,随着条件的允许,生活一天天逐步改善。从过去靠马桶、啖盂过日子到有独用的卫生间,从吃井水到吃自来水,做饭从烧煤球、煤饼到用煤气罐直到现在用管道天燃气,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因此,对于在少年村院子里生活,从不习惯到习惯,直到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我可以如数家珍,我们与少年村有着不解的情缘!</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争先创优三件事</p><p class="ql-block">少年村是个好地方,在​此地驻防的高炮九团也是个好部队。这个团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国土防空、保卫首都北京、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为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p><p class="ql-block">在东南沿海反制美蒋的防空机动作战中,九团二连九战七捷,击落敌机2架,击伤敌机6架,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p><p class="ql-block">在援越抗美战斗中,高炮九团在越南昼间作战54次,夜间作战5次,合计作战59次;单独击落敌机8架,击伤敌机9架,与兄弟部队共同击落敌机42架,击伤敌机36架,合计击落敌机50架,击伤敌机45架。全团作战中牺牲6人,受伤21人。&nbsp;</p><p class="ql-block">由于九团釆取“集火近战”的 战术使7.11战斗打得好、打得出色,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高炮部队入越作战仅两个团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九团居其一。</p><p class="ql-block">战后,空军司令部对九团7.11战斗的作战经验进行了总结推广。详见&lt;&lt;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战例选编&gt;&gt;中&lt;空军高射炮兵0八七四部队抗击敌机低空连续袭击的战斗&gt;一文。文中零八七四部队即高炮九团。</p><p class="ql-block">九团在入越作战期间,分别给一、三、六、八连和高机一连荣记战功。其中,一连单独击落敌机一架、三连和高机一连各单独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荣立集体二等功;八连因作战勇敢、作风顽强,荣立集体二等功;六连被荣记集体三等功;八连五班被荣记集体一等功。空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九团八连“浴血奋战 愈战愈勇连”荣誉称号并颁发奖旗奖状。三师党委号召全师各部队向英雄的九团八连学习。九团分别给518人次记一、二、三等功,其中,给梁宁、产根南、伍辅明记一等功,给潘发贵烈士追记一等功。</p><p class="ql-block">九团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老部队,驻防到少年村后,新的领导班子继承人老部队的光荣传统,为人民再立新功。我调任团机关工作后,在团党委领导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有几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1) 、1981年,我调任团司令部任参谋部长,与战友们一道,很抓机关的政治、业务、作风建设,司令部机关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同时,机关干部经常下部队抓管理、抓安全、抓战备训练,成绩显著。1982年,全团全年安全无事故,年度实弹射击总评全团优秀,成绩全师第一。因此,九团司令部被上级评为先进司令部。</p><p class="ql-block">(2) 、我们刚进驻少年村大院时,许多营房老旧年久失修,营院脏乱,随着时间的推移,营房营院的现状不能适应部队的作战和生活的需要。我任副团长后,与党委一班人齐心协力,在前几任领导的基础上,在营房营院的建设和管理上再加一把劲,机关先后建起了大中灶食堂、指挥连宿舍、后勤和军械仓库,以及大礼堂等建筑。经费除上级下拨一部分外,积极开展增收节支,将历年节余和当年增收的资金大部分用来搞基建。同时,对连队的营房营院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经过几任领导的共同努力,部队面貌焕然一新。1984年,九团被空军评为营院建设先进单位,我代表九团出席了空军在湖北省召开的营院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会上发言并上台领奖。</p><p class="ql-block">(三)、1983年,空军在上海组织按战时编制补充扩编试点,九团作为试点单位。在团党委领导下,我作为副团长,任该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我与战友们一道,周密计划、严密组织实施,并按要求向与会代表进行汇报表演、实兵演练和实弹射击,我们还在少年村大院内举行了阅兵点验,团长关明良、政委缪龙清陪同王海均副师长检阅部队,王副师长在会上介绍了九团的基本做法,我代表九团介绍了我们的经验体会,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一致好评,试点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空军领导机关的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五、三项任务完成好</p><p class="ql-block">(一)、国土防空作战。老九团1969年以前先后在北京、辽宁、</p><p class="ql-block">福建、广西等地执行防空作任务,1969年新九团成立后,从福州进驻上海浦东,1976年,调防到上海浦西,团部驻防少年村,一直到1986年精简整编。十年来,全团指战员加强战备训练,高度警惕地守卫着大上海的百里长空,不漏一次情,不贻误一次战机,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防空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2) 、支援地方建设。一是,农忙时部队到农村去支农;二是在上海港任务繁忙时,派部队去帮助装卸货物;三是春节期间,协助铁路部门搞好春运;四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农村、工厂的民兵和学校的学生进行军训。五是,文革期间,部队派员到地方去”三支两军”,为稳定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三)、自卫还击作战。根据中央军委指令,九团于1984年9月至</p><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赴广西参加自卫还击作战,圆满完成了入桂轮战任务,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贡献了力量。部队出发前,在少年村大院大礼堂举行誓师大会;部队返回上海后,在大场电影院召开总结大会,对在入桂轮战期间表现突出荣立战功的官兵和单位进行了表彰。</p><p class="ql-block">九团在少年村驻防时,其主要军政首长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团长: 刘树桐、王光龙、关明良</p><p class="ql-block">政委: 杜 枫、夏登富、缪龙清</p><p class="ql-block">六、退休后为战友们做好三件事</p><p class="ql-block">第一件事是组织战友们开展联谊活动。</p><p class="ql-block">2012年3月,我们组织九团在沪战友在上海市少年村路旺武宾馆举办战友联谊会,一百多人参会。我们还组织与会战友还特地到少年村部队大院内参观,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情趣!</p><p class="ql-block">2015年9月,我们组织九团在全国各地的战友在上海市美兰湖举办战友联谊会,两百多人参会。</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我们组织九团在沪战友在上海市高桥举办战友联谊会,一百多人参会。</p><p class="ql-block">我们还组织九团在沪战友多次举行小规模谊活动。</p><p class="ql-block">九团在全国各地战友也纷纷开展联谊活动,受到了同志们的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积极开展联谊活动,对于战友间联络感情,增进友谊,起到了很好作用,大家反映很好。</p><p class="ql-block">组织联谊活动虽然工作量大,人也累,有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同志们热情很高,积极参加,再苦再累也值得!</p><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是历时四年,精心制作了反映九团历史的资料片《南天利剑》。为此片的制作我和罗德荣、姜德华等同志五上句容,句容袁平、李立平战友两来上海,来回奔波,专题研讨此片。我还多次召开审片坐谈会,广泛听取大家意见。三师老政委李朝玉同志亲笔题写片名。</p><p class="ql-block">此片长达两个多小时,制成三百个U盘后,于2017年12月分发给在全国各地的有关战友。同志们收到此片后爱不释手,经常拿出来看看,重温曾经在九团工作、战斗时的激情岁月。</p><p class="ql-block">第三件事是历时五年,我收集、整理、编辑并精心制作了反映九团历史的《九团征战史》(一套两册)。并于2019年在上海浦东高桥成功首发。</p><p class="ql-block">虽然印制了一千多册仍供不应求。大家反映,这套书内容丰富,制作精美,是一套难得的好书。有的战友还说:您为我们九团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p><p class="ql-block">南空副司令员韩德彩中将特地为此书题写书名。他说:为你们《九团征战史》题写书名,是我为众多战友题词中唯一一个为公的,我非常高兴!三师老政委李朝玉同志亲笔题写序言。</p><p class="ql-block">我还受托以部属的名义为我们老八连连长黄樟根编辑出版了《多彩人生》一书(一套双册),以资纪念。</p><p class="ql-block">我为为战友们办这些实事都是少年村驻地策划、收集、整理、编辑并精心制作完成的。</p><p class="ql-block">在做上述这些实事时,得到了许多领导和战友们的大力支持,有的亲笔题词表示热烈祝贺,有的多次参加研讨会积极提建议,冯彬、黄忠才战友多次赴高桥对书稿进行校对把关,曹建河、戴红灯、文洛夫、史剑新等战友慷慨解囊提供赞助,充分体现了战友情深。许多战友积极参与上述活动,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对于战友们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p><p class="ql-block">凡是原九团战友到上海想来少年村参观的,我都积极与现驻军联系,尽量满足同志们的要求。</p><p class="ql-block">如今,少年村路500号大院内的鹤庐和水中八角楼又重新进行了维修,室内进行了精心装修和布展,地方党委、政府把此地作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推出,欢迎广大青少年和市民通过预约前来参观接受教育。我与少年村的情缘还将继续下去,连续不断,直到永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21年12月17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