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土情怀故园梦 狼鹰制作</h1> <h1>白沙沱因水而生,据传有3000年历史。长江一路向东,到重庆市江津、九龙坡、大渡口三区交界处把中梁山脉切割成猫儿峡,与铜锣峡、明月峡并称长江上游小三峡。江水冲出猫儿峡,江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形成回水沱。裹挟而下的泥沙淤积成滩,铺满质地细软的银白色沙砾,白沙沱因此得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父亲举家迁到白沙沱小镇定居。后来母亲生我时已经45岁高龄。白沙沱是我的故土,处处散发着母亲的温馨和唠叨,有我一辈子的家乡情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已无当年风采的白沙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沙沱老街一隅</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逢年过节大家开仗的老街</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猫儿峡下峡口 金剑山</h1> <h1>母亲是典型的家庭妇女,没读过书,一直在家相夫教子,赡养婆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次看我疯玩都会拿着树枝藤条漫山遍野追我,做出一副凶巴巴要打我的样子。其实她不忍心打我,只是担心我摔着碰着受了伤。她日复一日到白沙沱街上采购一家人的生活物品,每次都会给我带回好吃的爆米花、炒胡豆。当她偶尔讲起当年参加修建白沙沱长江大桥的故事时,总会带着些许得意和自豪。她说街坊四邻都称赞她能干,不仅要赡养年迈的公婆,还拖儿带女到河边工地淘沙、打石子赚钱补贴家用。她还老讲那些口口相传的孝经传说故事,成天唠叨要懂事、要听话、要孝敬老人,除此就说不出别的大道理。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老了。父亲走后,她没了伴,怕我们生气烦她,就不再唠叨,只是慈祥地看着我们。在母亲的最后时光,她会任性地等我回去给她洗头,然后我爱人给她吹干。这时她略带羞涩的笑容里,仿佛有了一生的幸福和满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0年春节期间的白沙沱码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年春节期间的白沙沱码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动车开上白沙沱长江铁路桥</h1> <h1>白沙沱因路而名。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后,这里的白云石、石灰石、富硅沙等通过铁路运往重钢和全国各地。为了打通成渝铁路和川黔铁路互通咽喉瓶颈,又确定在白沙沱修建长江铁路大桥。白沙沱名声大振,也因此与小南海、石场、菜园坝、大渡口、铜罐驿、冬笋坝等车站共同构成西南地区物资转运重要集散地。由重庆驶出的列车经小南海过白沙沱,顺时针绕行数公里一个大圈后上桥,向南去往黔桂滇。从成都驶来的列车过石场后,沿金剑山绕行上桥。1961年,白沙沱建镇,成为我交流通信的代名词。</h1> <h1>那是一个多半靠书信交往的年代。我们家所有的通信收发地址都是“四川省重庆市巴县白沙沱镇”加父亲的工作单位“重钢小南海白云石矿”。小时候常听父亲读亲戚寄来的书信。他总是从信封上的每一个字念起,“白沙沱”三个字入脑入心。1974年春夏之交,我在信封上的寄信人一栏笔划工整地写上这个地名,给举家外迁的小伙伴投寄出我人生的第一封信。随后20年里,我无数次在信封上写下这个地名。先是写给插队落户当了8年知青的哥哥,后来写给远赴西昌工作2年的父亲。读大学后除了给父亲写信报告学习生活情况,还每月定期收到他从这个地址寄来的生活费。为了节省8分邮票钱,父亲后来很少写信,一般只在汇款附言中写上“这月伙食费寄你。请查收。省着花。一个礼拜可以吃两到三次肉。我和你妈身体均好。勿念。父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7年国庆期间的白沙沱和铁路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剑山上琴声悠扬。远处即白沙沱大桥,其右岸为刚开工建设的珞璜电厂。拍于1987年国庆。</h1> <h1>白沙沱因桥而兴。白沙沱长江大桥比武汉长江铁路大桥晚一年建成,是重庆和长江上游第一座铁路大桥,享有“万里长江第二桥”美誉。1959年,大桥建成通车,成渝、川黔铁路线实现交汇互通。随着采用了多项领尖技术建造的新白沙沱长江大桥在老桥下游百米处建成通车,2019年4月,服役了60年的老桥结束运输使命,光荣退役了。它作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留下来。据悉,大渡口区已经规划在此打造白沙沱长江大桥遗址公园。1993年,白沙沱镇与原跳蹬镇合并,叫重庆市大渡口区跳蹬镇白沙沱社区居委会。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或许会溟灭往事记忆,但白沙沱不会。新的机遇赋予它新的生命。如今作为拍照留影、追忆往事的网红打卡地,白沙沱人来人往,再次扬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具有3000多年可考证历史的龟亭岛</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春节期间的白沙沱码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时候的家园如今是一片荒芜菜地。左上角看着摇摇欲坠的巨石其实相当牢固。我们叫它大鸡冠石。小时候它为我们遮风避雨,营造乐趣无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沙沱老街 老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奔赴大学校园前夕,与两位邻居小哥哥相约在长江边合影留念。远方的白沙沱和大桥连同片子中的主人,如今满都是故土情怀。摄于1984年9月2日。</h1> <h1>晋人常璩著《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立市于龟亭北岸”。有人解读为“巴人在白沙沱设立了集市贸易”并以此论证白沙沱是巴人部落聚散地,有3000年历史。清人王士祯著《蜀道驿程记》,说从江津沿江而下,过猫儿峡、龟亭抵巴县。两个史籍都提到的“龟亭”,正是如今位于小南海火车站下游不远处的龟亭岛。这个状如神龟迎向来水的小岛历史悠久,有讲不完的神话传说。登岛沿石阶拾级而上,经过一道残缺的石门和几片菜地后,便可在绿荫葱茏的密林中看到南海观音庙。说是庙,那只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记忆,如今就剩下一副破败窘相和遗址废墟。废墟上神供颇丰,香火不断。屡屡青烟中一如既往地飘荡着信众的虔诚和膜拜。小南海因龟亭岛上修建南海观音庙而得名。庙子可能建于嘉庆至道光初年,距今200多年,最多300年许。</h1> <h1>从史籍记载和考古实证看,龟亭岛源于传说,证于记载,自古有之。白沙沱3000年历史乏证,应为误读。既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又岂会在意它是否年代久远,是否名气大小。我生在白沙沱,这里饱含着我的故土情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沙沱 铁路桥 珞璜电厂(摄于2007年国庆节)</h1> <h1>感谢狼鹰先生倾情制作篇头视频!</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