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银城小学]从考点中来,到练习中去——记高新区“练习课”教学研讨会

程凤

<p class="ql-block">  相信对于大部分的老师来说,新授课已经上了很多年,经验也积累了很多,但是对于练习课和复习课,有些老师就感觉无从下手,上起来也是别别扭扭,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在处理练习的时候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感觉还不是很成熟,也有很多处理的不到位的地方,今天在听了两节练习课后,感觉有点感觉了。</p><p class="ql-block"> 先来说一下杨传美老师的课,杨老师这节课讲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课》,这节课亮点很多,亮点分析里已经写不下了。整节课都有很多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也是自己以前没想到的,果然优秀的教师总能比你想出更优秀的方法,学习学习,yummy*_*</p> <p class="ql-block">1.课前口算。计算是数学的一大重点,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难,但是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也很难做对,其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缺乏平时的练习。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以后每次的课前3分钟可以做一些口算或者笔算,对学生的计算进行坚持性的训练,会很大的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平时,我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做法。设立积分奖池活动,每生交10个积分,然后进行限时口算比赛,在进行4次之后,对正确率达到90%的学生进行奖励,奖励就是瓜分积分。当然为了公平起见,设立了分层题目,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坦然的参加比赛。</p> <p class="ql-block">2、第二个环节是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让学生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其实,如果知道长与宽的和也可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在五六年级中,已知上底与下底的和求梯形的面积、已知半径的平方求圆的面积中均有体现。</p> <p class="ql-block">3、带着知识做练习。这个环节中,杨老师设计的题目难度非常的有梯度,并且是近几年的常考题型和易错题型,可以看的出来,杨老师对考点研究的非常细致和深入,这正是大部分的新教师所欠缺的,这里的新教师也包括三四年的教师,这种对考点的把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训练出来的。</p><p class="ql-block">(1)杨老师设计的题目由易到难,首先是知道长方形的宽,并给出长与宽的关系,求长方形的周长。这里学生容易忽视这里的长没有直接给出。在解决完问题后,杨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了及时的观察、归纳和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会这一类题目的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2)第二个问题实际包含了两道题目。在一个长方形里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引导学生发现了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一样,并指出了这里的道理。这样直观的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克服难点,明确二者长度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提问:那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时多少呢?这里的难度再次提升。因此杨老师设计了小组互学和展学的环节,这比较符合龚雄飞院长对学本的要求,难度较大的互学,难度教学的自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杨老师对导学单的设计非常的有引导性,能够很好的带领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厘清思路,相信如果这样一直坚持下去的话,学生的解题思路会非常好。</p><p class="ql-block">(3)第三道题目设计的是求三条边的长度。杨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题目: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至少需要多少米?在让学生做题之前,杨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了题目。其实这里可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去钻研。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适当的给学生设陷阱,挖坑。每天一坑,心情都好多了呢。</p><p class="ql-block">(4)第四道题目是很多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一条弧线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周长比较。杨老师的经验非常丰富,总结的很好:周长一样不一样,就是看他们走过的路是不是一样。</p> <p class="ql-block">4、当堂达标。达标题目分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可以很好的解决吃不饱和吃不好的问题,学到了。</p><p class="ql-block"> 另外,我发现每次学生完成一次任务都会拍一下手然后坐好,感觉挺新鲜的。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注意自己的完成时间,做的较快的学生就会有很强的荣誉感。</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再说一说张雯雯老师的课。张雯雯老师的这节课是计算练习课。与杨传美老师相比,她们的课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不再赘述,张老师的课相对来说更加的轻松欢快一些。题目选择了平时学生极容易出现错误的题,整节课围绕着计算题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展开,针对性较强。简单说一下张老师给我的启发。</p><p class="ql-block">1、能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的分析,帮助学生厘清误区。</p><p class="ql-block">2、对易错题进行对比,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其中的区别,从而避免再次犯相同的错误。</p><p class="ql-block">3、能够及时提炼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p><p class="ql-block">4、充分利用小组的互学和展学,能够放手给学生,在互学时设置好时间,方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加快讨论节奏。</p><p class="ql-block"> 但是最后的问题是正确率并没有提升很多,我觉得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出现在题目的选择上。乘法分配律是特别容易混淆的一类题目,题型也非常的多变。可以针对乘法分配律,选择几种常见的题型集中训练。二是在练习之前,先进行一个知识的复习。</p><p class="ql-block"> 整体来说,两位老师的课都非常的精彩,都对往年的考题进行了提炼,并根据往年的考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材料。这也正是高新区一直倡导的整理考点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房珊珊老师对自己的工作做了经验分享,能够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分享出来,真的造福了很多人。从房老师的汇报中,不难看出,房老师是一个能够把事情做实,同时能够坚持下来的人,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多,在这两方面,我真的欠缺很多。</p> <p class="ql-block">  程校长对这次的课例也做出了精彩的点评,程校长的点评非常的专业,很多细节性的东西都能够挖掘出来,让我一个教了3年的数学老师感觉自愧不如。程校长提出要敢于放手给学生,同时要放的有效果,互学就是要解决组内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那就说明互学效果太差或者无效。这一点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教科研中心的徐主任强调了练习课备课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当前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练习课上的是最多的,但却是最差的,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备课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  最后,想起来自己是一个很懒的人,因此自己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把练习课备好的同时,省时又省力,毕竟一整册的练习课还是很多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抛去繁复的格式,留下纯粹的精华,这样既可以精心备课,又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为了赶工而赶工。那如何做到精和简,需要再深入的想想了....</p> <p class="ql-block">撰写人:程凤</p><p class="ql-block">审核:杨传峰</p>

学生

老师

练习

题目

长方形

周长

互学

正方形

很多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