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教学促提升,凝心聚力共成长——湛江市陈日深名教师工作室送课下乡活动

梅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蓝天、冬阳、海岛、一群人。</p> <p class="ql-block">  为了充分发挥“三名”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强城乡教育的交流,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落实坡头区教育局“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行动方案,湛江市陈日深名教师工作室于2021年12月14日上午到南三麻弄小学开展了教育教学帮扶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坡头区教师发展中心吴瑞明副主任、万方芳老师,“三名”工作室的主持人、助手、入室学员,南三中心小学张振忠校长、片区分校区校长、骨干老师等50余人。</p> <p class="ql-block">精彩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湛江市陈日深工作室入室学员白宛容老师授课《火烧云》</span></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由湛江市陈日深工作室入室学员白宛容老师带来三年级《火烧云》阅读教学课。白老师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利用“组块教学”,以多样的课堂表现形式,落实教学目标,整堂课扎扎实实,学方法,用方法,长能力,把传授知识和指导学法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围绕五个板块展开:</p><p class="ql-block"> 板块一 复习字词,积累词语</p><p class="ql-block"> 板块二 比较解释,体会表达</p><p class="ql-block"> 板块三 读霞光之美 , 学习描写</p><p class="ql-block"> 板块四 读色彩之美,积累词串</p><p class="ql-block"> 板块五 赏形状之美, 仿写语段</p><p class="ql-block"> 这五个板块 环环紧扣,层次分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思结合,自觉地、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规律,有思考,有实践,有提升,获得听课老师们的一致赞赏。</p> <p class="ql-block">“组块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很多虚心好学的领导、老师前来,座无虚席。大家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时而举手机拍照、时而挥笔记录、时而皱眉思考、时而点头微笑……</p> 领导致辞 <p class="ql-block">课后,大家欢聚一室,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新模式!</p> <p class="ql-block">此环节由南三麻弄小学李康福校长主持。李校长首先对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领导、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接着介绍了出席本次活动领导和嘉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三中心小学张振忠校长致辞。张校长对于区政府和区教师发展中心、“三名工作室”支持和帮扶南三教育教学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接着,张校长介绍了南三教育的一些现况,最后提出希望。希望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下,老师们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也希望区一小、区教师发展中心能一如既往地帮助南三教育,使南三老师们成为专业化教师,构建更高效的课堂教学。</p> 精辟的点评 <p class="ql-block">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随后是评课议课环节。</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湛江市陈日深名师工作室入室学员——白宛容老师阐述教学设计思路:</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选的这一节语文课《火烧云》选自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火烧云》这节课通过描写傍晚时分,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重点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来展现火烧云这一奇特又美丽的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着五个组块展开:</p><p class="ql-block"> 板块一 复习字词,积累词语</p><p class="ql-block"> 板块二 比较解释,体会表达</p><p class="ql-block"> 板块三 读霞光之美 学习描写</p><p class="ql-block"> 板块四 读色彩之美,积累词串</p><p class="ql-block"> 板块五 赏形状之美 仿写语段</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读中感悟火烧云的色彩之美,积累描写颜色的词串,丰富学生语言词汇。通过学生找、教师点、师生共悟的方法层层递进,发现作者写颜色之美的秘诀是先写单色词语,再写双色的词语,然后写比喻色词语,最后概括写颜色等,作者用分类描写的方式把火烧云的颜色两个、两个、三个排列在一起写,更显整齐之美。</p><p class="ql-block">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赏析火烧云的形状之美,能够仿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语段。我抓住火烧云变化多端的特点来讲,更加直观和清晰,马,狗,狮子都是动态的,不是有的有的,一一罗列的,如何描绘火烧云的动态美,作者通过重点抓住火烧云的变化之快,分步来写,先写出现了什么;再写是什么样的;然后写怎么变化的;最后写怎么不见的。让学生感受分步写的好处,从而加深学生对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听课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所感所悟。</p> 入室学员庞圣琴老师点评 <p class="ql-block">一、导入简洁明了</p><p class="ql-block">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课题,简洁明了。</p><p class="ql-block">二、环节清晰,过渡自然</p><p class="ql-block">教学过程环环紧扣,过渡语言自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脉络,按照火烧云前的云霞美,火烧云上来时颜色和形状的变化,逐层深入文本,带领学生赏析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谈话交流中理解,既感受了课文的语言之美和晚霞之美,又实现语言积累的目标。</p><p class="ql-block">三、注重启发,体现主导</p><p class="ql-block">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去发现,由此获得自己的理解,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p><p class="ql-block">建议:对“火烧云”的解释无需过于详细,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能在字里行间得到理解。学生对于说明性的语言和艺术性的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理解过程。因此把此环节所用的时间让给课文教学。</p> 入室学员黄敏老师的点评 <p class="ql-block">  白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既环环相扣,又层层深入。</p><p class="ql-block"> 从最开始的导入,看似简单的词语分类复习,却是在为学生后面理解和积累词语打下伏笔。</p><p class="ql-block">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体会、积累词串、掌握写法、仿照运用……一步步教学自然流畅,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老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借助教材中的一篇美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体会,进而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例。</p> 入室学员张勇英老师的点评 <p class="ql-block">优点:</p><p class="ql-block">1,复习引入很自然,尤其是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颜色美。</p><p class="ql-block">2,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板块教学,将火烧云的霞光美、颜色美、变化快分析得十分透彻。同时,教师在讲解时,引导得当,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体会深刻。特别是在描写颜色美这部分,教师着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描写颜色的秘诀是:由单色、双色、比喻色再到概括写其他颜色,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新颖,值得好好学习。</p><p class="ql-block">3,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和范读时,特别注重朗读的语气和情感,读出来画面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火烧云的美。</p><p class="ql-block">4,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还设有仿写语段的练习,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起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非常好!</p><p class="ql-block">小建议:</p><p class="ql-block">1,新课前的复习时间过长,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p><p class="ql-block">2,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找出来可能会更好一些。</p><p class="ql-block">3,指导学生朗读的形式还可以多种多样,如:分组读,男女读等。</p> 入室学员祝梅群老师的点评 <p class="ql-block">一、组块教学环节清晰、明了,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体现了“双线并进”,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p><p class="ql-block">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白老师主要运用了比较阅读法、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法、提供支架仿写法等,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三、重视积累,丰富语言。语言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白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首先为了导入课文内容,白老师精心设计的三组词串,每一组词语都各具特点。其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读和表达的实践中理解语句的意思,掌握丰富的词汇。为此,白老师让学生理解“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比喻的构词方式时,指导学生用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词语,并在运用中活记活背,</span>积累了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p><p class="ql-block">四、以教材为载体,教方法,用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白老师这节课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如在教“写颜色之美”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写形状之美”时,</span>白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作者写作的秘诀。并提供支架,让学生仿写,从而积累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们认为这样重视词语、句子,写作结构的积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湛江市陈日深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日深老师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火烧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寻找大自然的奥秘”,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白老师主要选用“比较阅读,习得表达”的教学方式,聚焦语文要素,引领学生展开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白老师进行五个板块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突破教学重难点,落实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p><p class="ql-block"> 第一板块[复习字词,积累词语]主要是通过复习三组词串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学生的言语表达。从多音字、动词、表示颜色词语串丰富学生词语积累。 第二板块[比较解释,体会表达]在这个组块的教学中,白老师通过出示两种对“火烧云”不同语言表达的解释,提出关键性问题:《呼兰河传》 的说法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你更喜欢哪种说法,为什么?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在白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懂得了《呼兰河传》中的表达使句子更生动,是一种形象的说明;《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对火烧云现象科学的解释、说明,句子更加简洁。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懂得了一种事物根据不同语言情境、不同文体的语言形式,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描写。第三板块[读霞光之美,学会描写]这个环节里,白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由寻找地上事物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写这些事物为了什么?逐渐探讨间接写的技巧及体会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 第四板块[读色彩之美,积累词串]在这个组块的教学中,白老师出示了一段学生习作的句子,引导学生与文中句子进行对比阅读,文中的句子高明在哪里呢?白老师先让学生拿出笔把段落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划出来,再让学生朗读与颜色相关的词语。学生在对比朗读中发现,文中段落高明之处在于文中运用了“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等词语更能体现出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句式具有对称美;二是句中连用了三个“一会儿....的句式,写出了火烧云色彩极多,变幻极快。</p><p class="ql-block"> 第五板块[赏形状之美,仿写语段]在这个板块的教学中,白老师采取段落比较阅读的方法,出示自己写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作家高明在哪里呢?白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懂得了文中如何将火烧云变化过程写具体:文中先写出现什么,再写什么样子,接着写怎么变化,最后写如何消失。而白老师提供的句子只有一个个事物,并没有将火烧云变化过程写具体。之后,白老师又让学生将文中的三个事物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思考三种动物形状火烧云变化速度是不是一样快?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运用抓时间短语的方式,发现三种动物形状的火烧云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教学过程中,采取段群比较阅读的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段落的表达规律,体会不同段落的表达之美。</p><p class="ql-block">在这个板块教学中,白老师还引导学生将对比阅读中所学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让学生进行仿写,不仅让学生将文本中所学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还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本堂课教学中,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能够较好地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能较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规律和方法,学会运用,在实践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言语世界。</p><p class="ql-block"> 教学的目标在每个板块中落实到位,每个板块教学都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把课后习题融汇到教学中去,人文主题教育自然地渗透在教学中去。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例如:白老师对人文主题教育渗透还需加强,每个板块之间的勾连还需揉合,对文本的赏读还需增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坡头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吴瑞明副主任作总结</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坡头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吴瑞明主任作总结。吴主任首先肯定了坡头区第一小学“三名”工作室“送课下乡”帮扶活动的意义和影响,这样共勉共进的活动要更多地开展下去。接着对白老师的课也作了精辟独到的点评:“组块教学”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对于一课一得是很好的体现;环节紧凑,层次分明;教师教学过程中很重视积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到位。</p><p class="ql-block"> 同时吴主任也指出了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定编类教材(经典文章)要以读为主,通过赏读、美读品味语言的韵味;语文课就要有朗朗的读书声,就要有浓厚的语文味;组块教学不宜分得太碎,要体现分、合的过程,最后要复原。最后,吴主任对南三教育教学提出希望,希望南三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扎实到位,努力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希望老师们用行动加以证明。</p> <p class="ql-block">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本次“三名”工作室“送课下乡”研讨活动的开展,起到很好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老师们之间的交流研讨,加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实现了共同成长!</p>

火烧云

学生

教学

老师

词语

教师

之美

积累

板块

组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