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工作坊坊主:</b>陈世庆</p><p class="ql-block"><b>工作坊坊员:</b>梁汉军 翟宏义 </p><p class="ql-block">郭文元 刘亚军 刘云辉 王 涛</p><p class="ql-block">张炳汉 李 宁 罗海霞 高晓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5期【研修专栏】</b></p> <p class="ql-block">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高晓琴</p> <p class="ql-block">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提高。本文从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内涵与重要作用入手,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b>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存在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 1.教学过程分层问题</b></p><p class="ql-block">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时,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便不再进行调整。事实上,学生的层次并非固定不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实时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等,对其层次进行灵活调整,以便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数学教学活动。此外,部分教师积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编为一组,旨在利用以优扶困的方式帮助全体学生顺利完成数学学习。但缺乏科学的指点和引导,使小组讨论时只有组内数学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其中,其他层次的学生参与度并不高。这也使分层教学只停留在“分层”表面,教学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p><p class="ql-block"><b> 2.教师的教学思路</b></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班级中,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及教学思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希望将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而非留给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空间与时间。在这样的教学思路下,教师虽然进行了积极的知识讲解,独揽了教学重任,但是学生能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仍然十分有限。有的教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时,仅关注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p><p class="ql-block"><b>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b></p><p class="ql-block"> <b>1.构建分层评价体系</b></p><p class="ql-block"> 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构建分层评价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开展统一的数学考核,根据学生在数学考核中的表现,开展分层评价,完善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数学概念性的简单问题,让其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注度,督促学生认真听讲,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开展鼓励性评价。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向学生提出拓展性的数学问题,当学生的回答情况未达到分层评价的标准或者自身的期望时,一方面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另一方面实施语言上的鞭策,促使其更加努力。另外,数学考核是检验学生数学能力、分层标准设计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考卷上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能力对其所解答正确的习题进行分层评价,比如,对于数学成绩一直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在于基础题型解答是否正确,鼓励其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习题进行尝试,在分层评价的体系下,坚定自身学习的自信心,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p><p class="ql-block"><b> 2.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作业</b></p><p class="ql-block"> 由于学生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留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在学生差异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对作业进行分层化的设计,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完成作业。如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给其留的作业难度相对较大,利于其逻辑思维的发散和提升。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给其留的作业主要以巩固基础为主。例如:在设计一元一次方程式相关作业时,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作业的内容主要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解法为主,这样使其能够将基础打牢,从而能够对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等方法有效掌握。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需要的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可以将作业向二元一次方程进行延伸,使其能够对消元法产生一定的概念,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 3.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b></p><p class="ql-block">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宏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学优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还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表现欲不强,容易被教师忽视;学困生则缺乏学习积极性,基础薄弱,难以自主进行学习。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成绩、课堂表现、兴趣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上是就宏观层面的观察所得的。在细节上,学生存在很多差异。例如,在传统概念的界定中,教师可以将学困生理解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但实际上,尽管学习成绩一样,一部分学生因为厌学,所以学科成绩不理想;一部分学生仅是很难提起数学学习兴趣,即使投入其中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真的很难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或出现了知识断层,或缺乏很好的学习方法等,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宏观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化对学生的了解。分层教学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b> 4.把握教学方向,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b></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一直以来都深刻影响着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课堂的整体走向。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实践中,对教学目标的分层是提高教学效率、科学有效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深刻解读课本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况把课本的教学要求分解成符合本班级学习实际的几个教学小目标,注重目标难度上的层次性。</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数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同时设计由易到难的课堂教学环节,虽然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对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但是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构建分层的评价体系,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完善的分层教学模式,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教师简介</b></p> <p class="ql-block"> 高晓琴,女,本科学历,一级教师,1980年9月出生,1999年6月毕业于榆林师范普师班,1999年8月至2001年6月任教于姬塬中学,2001年8月至2010年6月在安边中学任教,2010年8月至今在定边县第二中学任教,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有责任心,有担当,努力钻研业务,对学生有爱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家长的好评。多次评为优秀老师和师德标兵,2013年评选为定边县教学能手,2016年评选为定边县学科带头人。</p><p class="ql-block"><b>教育格言:</b>目中有人,言中有情,教中有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