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夏天 ,哥哥因病去逝,享年七十二岁。哥哥走了 ,我们这个大家庭陷入了深深地悲哀之中。嫂子更是悲痛欲绝。她与哥哥自结婚起,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相濡以沫,养育了一儿三女。并且我和弟弟、妹妹也是在嫂子的呵护下长大的。“老嫂比母”这句话用在我嫂子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话应从五十五年前说起。那时我们家庭生活十分紧张,父母拉扯四个孩子。哥哥十八岁,我十岁,弟弟八岁,最小的妹妹不足三岁。已经不容易了,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娘生病无钱医治,正是俺们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娘撒手人寰,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兄妹号啕大哭。娘入殓下葬,痛不欲生的哥哥,趴在娘的棺材上,哭的死去活来,街坊们看的无不伤心落泪。三四个棒劳力硬是把哥哥架出来,才得以下葬填土。父亲,一位铮铮男子汉望着我们,流下了串串泪水,喃喃自语:“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母亲去逝的那年年底,哥哥就参了军。面对刚满十岁的我、七岁的弟弟和未满两岁的妹妹,父亲是即当爹又当娘。一方面得参加生产队里劳动挣工分,一方面又得给我们洗衣做饭,还有一些其它家务活忙不过来。虽然,我和弟弟都到了读书年龄,可没让我们报名上学,让我们看好妹妹就行。三年后,哥哥从部队回家探亲。按部队规定,哥哥还不到结婚年龄,可部队了解到我们家庭实际情况后,同意哥哥定亲结婚。哥哥当时身穿绿军装,一颗红星头上戴,鲜红领章挂两边,英俊帅气 ,言谈举止,无不显示出一个军人特有的气质。于是,本村一位媒人提亲,隔日领着哥哥到女方见了面,大姑娘答应了这门亲事,可把大哥高兴坏了。后来,嫂子跟我们说:“家里人都不同意,嫌这边没有女主人,进门就得伺候老的、少的。你从小没娘不觉苦吗?”原来嫂子从小也是没了娘。嫂子说:“正因为我有这样的经历,知道没娘生活的不容易,我才愿意帮这几个没娘的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哥哥探亲的日子里,匆匆地和嫂子结了婚,蜜月没度完,就回到部队。可嫂子已经成了俺家的主人。洗衣、做饭,就连看妹妹的活也揽了过去,成天忙得不可开交。从此,俺们兄妹脸上露出来久违的笑脸。穿得衣服也整洁了,因为嫂子针线活格外巧,我们穿得比娘在时还干净漂亮,有时妹妹哭着找娘,嫂子就用母爱的方式让妹妹破涕为笑,这是一般女人做不到的。最让我惊喜的,也是难忘的,是俺嫂子过门后,父亲让我和弟弟上学了。记得有一天,嫂子叫我和弟弟到她的屋里,拿出两个刚刚做好的花书包挎到我和弟弟的肩上,笑着问我们:“上学好不好呀?”我和弟弟连忙回答:“好,好!”想想,怎能不高兴呢?在那个年月里,嫂子拿出仅有的一点嫁妆给我们缝制书包,做梦都想笑啊!上学的愿望得已实现,最应该感谢的人,是哥哥和嫂子。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哥哥从没进过学校门,是一天书也没念,当兵在部队上往家里写信,都得找别人帮忙代笔。每次的来信中,都是用自己不识字,不能自己动手给家里写信的实例,现身说教,嘱咐嫂子做好父亲的思想工作,劝父亲同意让我们上学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嫂子不懈的做思想工作,父亲知道了儿子在外当兵,没有文化的不容易。不能再耽误下面孩子读书的时机,同意孩子们都上学。我终于如愿以偿的上学了,别人都是七岁上学,我十三岁才开始上学,所以,我在同班同学里年龄是最大的。我向往学校,渴望读书。因此,我学习非常用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再到高中毕业,在全班成绩总是数前几名,记得在公社读高中时,那时候学生住校,一星期才能回家一趟,我家到学校有十五里地的路程,嫂子常常徒步到学校给我送干粮,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念书,为家争口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哥哥没有文化,就凭着他能吃苦耐劳, 刻苦训练,积极工作,团结战友,和山东人仗义豪放直爽的性格,赢得了部队领导和战友的赞誉。后来,哥哥在部队退役,被安排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工作。嫂子领着三个孩子随哥哥到东北生活团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东北的生活条件,比山东老家略好一点。但是由于孩子多加之嫂子也没有工作,一家人生活的也是比较拮据。为了节约家庭生活开支,嫂子在冬天来临之际,到山里打柴备足火头,用于一家人的火炕取暖。以抵御兴安岭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冬。秋天的时候,嫂子就到原始森林里采榛子,采蘑菇,采木耳,采松子,一部分拿到供销社采购站换点零花钱,用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一部分分给邻居、战友、朋友和山东老乡,让大家分享到她的劳动果实。每年春节前,总忘不了给我们寄来东北的土特产品。嫂子的勤劳能干,朴实无华,心地善良,与邻为善的美德,也赢得了哥哥单位的领导、同事,战友、朋友和山东老乡家属们的好口碑。有的送米送面,有的送衣送物,有的就帮着带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哥哥嫂子一家人,在东北生活的十几年里,得到了大家热情而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每念及此,嫂子总是感动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五年,哥哥调回原籍,在当地一食品厂工作。嫂子无业,家里有四个孩子都在上学。哥哥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六口人吃饭和四个孩子上学学费。“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加之从东北搬家回来不久,常言道“搬家三年穷”。哥哥嫂子回到原籍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就是这样也没有难倒我嫂子。她想出了自己串乡卖咸菜的主意。嫂子把自己的想法先是和哥哥商量,哥哥一口回绝“不行。”理由是,你又不会骑自行车,推着个车子,走街串巷,公路上来回过往的车辆,村庄里家家养狗,都不安全。再说孩子上学回家吃饭怎么办?八几年还是计划经济年代,上班职工家属自己出去做买卖,感觉也不体面。孩子们知道了嫂子的想法后,那更是一个不愿意。怎么办?自己拿定的主意不能就这样放弃了。嫂子就让哥哥的战友,朋友帮忙做哥哥的工作。哥哥最后让步了,同意先试试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上起来,嫂子先忙着给四个孩子做好早饭,打发她们上学走后,嫂子再把孩子们的午饭做好,捂在锅里,让孩子放学回家也能吃上热乎饭。自己则包上一个热馒头,一杯水,这就是嫂子在外面吃的中午饭。串乡卖咸菜,嫂子不会骑车就步行,推着自行车带着咸菜箱子,刚开始在周围近一点的地方,遇到熟人,嫂子感觉自己抹不开面子,就扭扭头挪挪地方。后来慢慢地熟悉情况了,就到比较远的村庄,如西面到了店子附近,往北到了洼里王,稍门周围。那时的农村都是土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即使是刮风雨雪天气,也没有影响到嫂子串乡卖咸菜。到庄里去串乡,时常遇到家狗的追咬,躲闪不及,就被咬着,两条裤腿的缝隙,就是被狗咬的牙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次遇到雾天,分不清东西南北,天又黑了。迷路走错了方向,推着自行车东转西转,转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到家。嫂子从来不对家人说这些。就这样,嫂子依靠卖咸菜贴补家用,先后把四个孩子供完大学毕业,又都参加了工作和成家立业。在刚刚开始卖咸菜的那些年里,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还常常给在老家的老父亲捎钱捎物,村里的人都夸我嫂子贤惠、孝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我们兄妹都已成家立业,可嫂子总是不放心,常回老家看看我们,嘘寒问暖。就是亲娘还活着,也不过如此。嫂子,您是我们兄弟姊妹走进学校门口的领路人,您是我们生命中的恩人,您是天下最好的女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荏苒, 岁月不居。您当年的弟弟妹妹,我们虽已步入花甲之年,但是,在嫂子面前,我们仍感觉自己是长不大的孩子。当年青春美丽的嫂子也已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哥哥走后,一辈子不会骑车的嫂子,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工作,减轻孩子们生活的压力,慢慢地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放学。远远望着嫂子已从心之年驼背的背影,想着嫂子为我们家,为了孩子们,含辛茹苦一辈子。心里是百感交集,泪满衣襟。天底下,唯有嫂子最伟大。嫂子啊,弟弟从小心高气胜,好高骛远。弟弟愿意用余生报答嫂子对我,对我们全家的大恩大德。让您不再操劳,不再辛苦,陪伴着我们,陪伴着您的孩子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王复林(桥南王村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来自网络,鸣谢!若侵权立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