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湖南红色遗址行(2)

微光

<p class="ql-block">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从粤北转移到湘南,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农军的配合下,发动湘南起义。起义军攻占宜章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起义军与当地农民相结合,打垮国民党军独立第3师许克祥部的进攻。宜章、郴州、耒阳、资兴、永兴等县,均在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起义军占领湘南十多个县,广泛发动工农群众,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工农革命军很快发展到1万余人。由于中共湖南省委、湘南特委执行错误的烧杀政策,严重脱离群众,同年三四月间,在湖南、广东两省国民党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起义部队不得不撤离湘南地区。4月上旬,朱德、陈毅率部队向井冈山转移,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郴州湘南起义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朱德、陈毅率领的八一起义军余部在宜章县女子技术学校住址,学校住房为原物,林彪、粟裕在这里居住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宜章年关暴动旧址内景。</p> <p class="ql-block">宜章县城湘南起义广场上的朱德、陈毅铜像。</p> <p class="ql-block">朱德(前左2)在云南讲武堂的同班同学,国民党16军军长范石生(前左4),对八一起义军余部给予重大帮助,使得这支部队保存下来,并发动了湘南起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南讲武堂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由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共同领导和组织发动的伟大的湘南起义,郴州地委根据老一辈革命家萧克、杨得志、曾志、曹里怀、唐天际、欧阳毅、彭儒等湘南起义老红军提议,建立了湘南起义纪念馆。纪念馆馆名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湘南起义纪念塔由邓小平题写塔名,园内还有郴州烈士碑廊、湘南起义烈士纪念亭、夏明震烈士纪念碑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郴州湘南起义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湖南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在这里朱德陈毅领导发动了湘南起义。</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先后领导的武装暴动有两百多次,其中影响甚大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黄麻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宁都起义。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只提及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而湘南起义的重要意义和伟大地位被淡化,沦落为一般性的起义。实际上,湘南起义的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走出的开国元勋之多,不亚于三大起义,某些方面还超越了三大起义。</p><p class="ql-block">湘南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和主力部队,基本源自南昌起义军。参加南昌起义的26位开国将帅中,有12人参加了湘南起义:朱德、陈毅、林彪、粟裕、萧克、杨至成、赵尔陆、赵镕、唐天际、谭家述、聂鹤亭、王云霖。另外,聂鹤亭还参加了广州起义。</p><p class="ql-block">参加湘南起义的开国将帅共有28名,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元帅3名:朱德、陈毅、林彪</p><p class="ql-block">大将2名:粟裕、黄克诚。</p><p class="ql-block">上将7名:萧克、邓华、朱良才、杨至成、杨得志、赵尔陆、李涛。</p><p class="ql-block">中将9名:谭冠三、谭家述、王紫峰、萧新槐、欧阳毅、赵镕、唐天际、曹里怀、聂鹤亭。</p><p class="ql-block">少将7名:王云霖、张树才、刘显宜、郑效峰、资凤、熊梦飞、杨绍良。</p><p class="ql-block">湘南起义将帅阵势之强大,仅次于南昌起义、黄麻起义,黄麻起义走出125位开国将军,可惜无一位元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邓小平题写郴州湘南起义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湘南起义纪念馆,胡耀邦题写馆名。周一闭馆不开,乘兴而来,扫兴而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郴州湘南起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夏明震烈士是夏明翰烈士的胞弟,出身郴州富家,在衡阳第三师范学习时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共产党。在湘南起义担任郴县县委书记,红10师党代表。在召开群众大会时被反革命暴徒突袭杀害(反白事件),同时被害的有9名党政领导、100多名干部和在1000多名无辜群众。</p><p class="ql-block">夏明震是中组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曾志(陶铸夫人)的第一任丈夫。曾志愿望是给夏明震建烈士墓,但遗骨找不到,郴州政府就在湘南起义纪念园里建了这座夏明震烈士纪念碑。纪念碑落成三个月后,曾志逝世。</p><p class="ql-block">夏明震烈士的胞兄夏明翰是中共著名烈士,他的豪迈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广为流传,激励了多少革命者。</p><p class="ql-block">夏明翰牺牲年仅21岁,与胞兄夏明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只相隔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郴州夏明震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1928年4月23日郴县反革命暴乱(又称之为反白事件)中被杀害的10名党政军领导烈士雕像。</p> <p class="ql-block">郴州烈士碑廊,纪念碑上镌刻着7000多名烈士英名,其中在湘南起义中牺牲的有3000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郴州湘南起义纪念园烈士碑廊。</p> <p class="ql-block">陂副村是个古村落,有多座清代建筑,政府正在投资对邓华故居和村落进行维修施工,提升改善环境配套设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邓华上将故居正面远景。</p> <p class="ql-block">邓华(1910-1980) ,湖南郴县陂副村人。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历任红一军团连党代表、团政委、师政委。晋察冀军区军分区司令员,旅政委,解放战争任东北野战军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司令。参加了古田会议、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长征、湘南起义、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等,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p><p class="ql-block">建国后任志愿军副司令兼副政委、司令兼政委、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全部战役和停战谈判。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三个一级勋章。</p><p class="ql-block">1959年被打入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受到迫害,调任四川省副省长。文革后平反昭雪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80年病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邓华上将故居侧影</p> <p class="ql-block">邓华上将故居全景。</p> <p class="ql-block">邓华上将故居远景前。</p> <p class="ql-block">邓华上将故居近景,故居为民国初年所建,高大宽阔气势不凡,布局严谨工整,无论是通风采光还是细部雕刻均有独到之处,彰显出屋主别具一格的品味与胸襟气度。正门门楣墨书“光裕”二字,寓意“光前裕后”。两进两厅两天井五开间,占地500平米,建筑面积411平米。为天井式四合院建筑。</p><p class="ql-block">邓华将军在这里度过少年青年时光,故居是优秀的乡土建筑和近代重要史迹。</p> <p class="ql-block">故居前厅邓华上将铜像。</p> <p class="ql-block">邓华上将故居然正在维修,正厅高大宽阔,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故居邓华上将居住的房间,图为他当年睡过的床。</p> <p class="ql-block">故居邓华上将书房用过的书桌,家具均为原物。</p> <p class="ql-block">新建筑邓华上将生平陈列馆主体竣工,内部还没有布展。</p> <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13日,毛主席视察辽宁和沈阳军区司令邓华在一起,左1是沈阳军区政委周恒上将。</p> <p class="ql-block">1976年夏,邓华上将夫妇全家福,当时将军仍在落难之中。</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来到萧克上将故居,感到故居配套设施提升了不少,建有游客中心,周边百姓住房国家免费给贴上瓷砖美化,停车场,宣传设施具备。原规划有一座将军铜像广场,生平陈列馆没有启动建设。村外一条大路直通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村里百姓说,这是萧克将军给家乡带来的福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嘉禾县小街田村开国上将萧克故居远景</p> <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父亲萧覃茂(1863~1931)</p><p class="ql-block">母亲彭秋凤(1866~1930),他们共生九子,三个夭折。活下来三男三女六个,萧克排行第五,有两哥两姐一个妹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故居远景</p> <p class="ql-block">萧克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是一座砖木古典建筑,为湘南特有的堂屋建筑,占地面积469平米,堂屋分上下两厅,宽敞明亮,两侧有厢房12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故居侧影</p> <p class="ql-block">萧克(1907—2008)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p><p class="ql-block">1925年萧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红六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等职。</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四野第一参谋长等职。</p><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任训练总监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八届中央委员,十届候补中央委员,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届中顾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三个一级勋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故居门口</p> <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故居是由其曾祖建造,后代继承,是一座近亲家族共居住的大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故居上厅(后厅)</p> <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故居前厅匾额:“颐养天延”。</p><p class="ql-block">匾额内容与萧克将军夫妇特别恰当,萧克将军101岁高寿,夫人蹇先佛106岁仍健在,两位红军开国元勋双双年过百岁,他们都是人生赢家。</p> <p class="ql-block">故居前厅萧克上将铜像</p> <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居住的房间,1907年7月14日,萧克上将在这里出生。</p> <p class="ql-block">萧克故居是近亲家族共同居住的大宅,内有12个小套房,每套房有里外两间,约有30平米,屋内有木梯可以登上二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萧克居住套房的外间,他在这里刻苦学习。</p> <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故居平面图,萧克上将出生和居住在第3号套房里。</p><p class="ql-block">萧克父母居住在第8套套房里。</p> <p class="ql-block">中共嘉禾县南区支部也设立在萧克将军故居,故居也就成为湘南起义遗址群的一处。湖南大将上将故居都是省级文物,唯有萧克上将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失败后萧克返家,在故居建立了嘉禾县南区党支部,秘密发展党员发动群众。湘南起义爆发,萧克带领嘉禾县青年100多人参加湘南起义,担任起义军副营长兼连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南起义遗址群之一萧克故居。</p> <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回故乡在亲属陪同下祭拜父母,右1是他妹妹。</p> <p class="ql-block">萧克回家乡和晚辈亲人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在八宝山的墓。2018.10.</p> <p class="ql-block">湖南第三师范学校,,创建于1904年。始称“湖南省立南路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三师创办后,很快聚集了一批寻求新学的有志青年。其中以蒋先云、黄静源、雷晋乾等人最为杰出。五四运动前后,他们组织了“学友互助会”和“心社”等进步团体,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共诞生不久,毛泽东曾几次来到三师传播革命真理,发展蒋先云等入党,并于1921年冬,创建了党在湘南地区最早的基层组织——中共湖南三师支部。蒋先云等发起组织成立了“湘南学生联合会”,张秋人、陶铸、黄克诚、恽代英、曾希圣、江华、张平化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学习或从事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在革命斗争中,陈为人、李启汉、邓中夏、蒋先云、夏明翰、夏明震、谢维俊等三师学生和校长蒋啸青等数百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湖南(衡阳)第三师范,因为疫情不开放只能在门外拍照,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陆家新屋为清代记名提督、镇威将军、湘军将领陆成祖于光绪七年(1881)建造,占地面积2640平米,有33个房间,有140多年历史。新屋依山傍水,布局合理,是衡阳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衡阳陆家新屋大门。</p> <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是指抗战时期1944年6月23日至8月8日,中国军队和日军在中南重镇衡阳市发生的一场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战场与日军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日军惨胜,付出了比守军多几倍的伤亡损失,国军以少战多重创日本军。衡阳市也因此被誉为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陆家新屋在衡阳市保卫战中,曾是日军一个师团的司令部。是中国解围部队和日军阻援部队反复争夺,激战的地方,砖墙上留有许多枪炮弹痕,是日军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陆家新屋侧影。</p> <p class="ql-block">陆家新屋在衡阳保卫战中枪炮弹痕累累,80年后依然清晰可辩解。</p><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中国军队以1.8万守军,击毙日军1.9万人,杀伤日军3万余人,其中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以下军官390人,击伤日军中将师团长以下军官520人。战后日军11军补充兵员10万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陆家新屋弹痕累累的墙壁。</p> <p class="ql-block">维修后的陆家新屋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最高指挥官国民党10军军长方先觉(1903~1983),黄埔三期毕业。先后参加长沙、常德会战。在衡阳保卫战中,战前蒋介石命令坚守10天,方率1.8万守军以弱胜强,以寡敌众,顽强坚守47天,击毙日军1.9万人,击伤日军3万余人。战斗结束时中国守军仅幸存1200人,多为伤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指挥官方先觉将军。</p> <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中国军队迎战敌军左中右三路包抄。6月24日,敌第68师团在南面围攻衡阳,守军奋力还击,击伤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及以下官兵2000余人。日军于7月11日晨再次发起第二次总攻击,黑徽联队死伤过半。7月30日,日军发动第三次总攻,4个半师团的日军,从南北西三面猛攻核心阵地,8月7日,敌机和炮兵继续对守军核心阵地进行轰炸、扫射和施放毒气。守军靠空投粮草、弹药已相当困难,炮兵无炮弹御敌,改成步兵。经46个昼夜盛夏酷暑的激战减员严重,情况万分危急。第10军军长方先觉等向重庆国民党最高当局发出最后一份电报称:“敌人今晨由北门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再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为报国家!”8月8日拂晓,衡阳在外无援兵,内无弹药的情况下落入敌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陆家新屋衡阳保卫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历时47天,共打死日军1.9万人,伤3万多人,打破了日本大本营原计划7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黄梁美梦。我方守军牺牲1万6千余众,最后仅存1200余人。衡阳人民支援战斗牺牲了3174人,千年古城夷为平地,抗日将士和衡阳人民付出了惨痛 的代价。最终在外无援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守城最高指挥官、国民党10军军长方先觉等一批高级将领最后以保全伤兵的条件向日军投降。</p><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尽管最后将降城亡,但以全局而论,此役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民族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气节和精神。日军做梦也没有想到,就是中国南方这么一座人口20余万的小城池,竟要他们花几倍于守军的兵力,耗去47天时间,丢下几万条性命,才勉强拿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中方守军是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10军。该军由于前段作战消耗过大,人员装备只有七成,总兵力只有17000多人。而气势汹汹的对手则是横山勇率领的日军第11军,该军下辖5个师团,共计11万余人。</p><p class="ql-block">战斗开始前,城内30万居民被疏散,从6月22日日军开始轰炸到8月8日日军攻入城内,中国军人和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第10军得到的命令是固守10天,等待援军,可援军始终没有来,他们却坚持了47天。虽然衡阳最终失陷,但这些中国军人对得起国家。</p><p class="ql-block">回忆当年的烽火硝烟,老兵彭中荣这样描述:那就是一场血战,主守城南张家山、五桂岭阵地预10师3个团、直属部队伤亡90%以上。战斗一线的连营级干部死亡殆尽。五桂岭争夺战,半天里晋升了5个营长,但又全部阵亡。</p><p class="ql-block">在日军的战报《日本帝国陆军最后决战篇》里有这样的记载:“敌人之守将方先觉将军,为一号骁勇善战之虎将,其第10军之3个师,皆以必死之决心,负隅顽抗,寸土必守,其孤城奋战的精神,实令人敬仰。亘四十余天之激战中,敌人尚无一卒向我投降。”</p><p class="ql-block">在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参观,最让人震撼的当属一幅名为《陆军第十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忠骸之一部》的照片。这张摄于1946年的照片上,是抗战胜利后在当年阵地上收集的3000多具将士遗骸,头骨在中间,其它骨骸放置两侧。如山的白骨,充分证明了衡阳保卫战的惨烈和中国军人的英勇不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陆家新屋主人湘军将领陆成祖“镇威将军”匾额。</p> <p class="ql-block">黄克诚大将故居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下青村黄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下青村黄氏宗祠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占地面积395平米。宗祠面阔2间高2层,纵深2进,中有天井,前厅南北为厢房,中间是戏台。</p> <p class="ql-block">1928年2月,尹子韶、黄克诚经常在这里集合农军队伍,召开会议。</p><p class="ql-block">1952年,黄克诚大将回家乡农村调查,在祠堂住宿3天。</p><p class="ql-block">前厅二层南厢房是黄克诚幼年读私塾的房间,北厢房是他解放后回家乡居住的房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氏宗祠正厅内景</p> <p class="ql-block">下青村黄氏宗祠戏台。</p> <p class="ql-block">下青村黄克诚大将故居。</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兴县下青村黄克诚大将故居。这座房屋是由黄克诚父亲兄弟两家共同居住。</p> <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19日,我曾来下青村瞻仰黄克诚故居,三年后的同月同日,我又来到这里,真是巧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12.29黄克诚故居</p> <p class="ql-block">黄克诚故居建于1855年,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大将在这里出生。</p> <p class="ql-block">黄克诚大将故居正堂屋。</p> <p class="ql-block">黄克诚大将父母卧室,里外小两间。</p> <p class="ql-block">故居后堂屋青少年黄克诚居住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黄克诚大将故居前厅。</p> <p class="ql-block">永兴县下青村黄克诚大将生平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黄克诚大将生平陈列馆里展示的黄克诚的大将军装。</p> <p class="ql-block">晚年黄克诚大将夫妇全家合影,他有两儿两女,那时黄克诚大将已经双目失明。</p> <p class="ql-block">罗荣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人(今属衡东县荣桓镇)。罗帅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历任连党代表,红四军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委、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训处长、115师政委兼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政委。建国后任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长、最高检察署检察长,中共七大中央委员、八大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三个一级勋章,1963年逝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南衡东县镇南湾村罗荣桓元帅故里。</p> <p class="ql-block">南湾村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罗帅纪念馆浮雕像。</p> <p class="ql-block">荣桓镇南湾村故居纪念广场罗帅铜像。</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湾村罗帅故居侧影。</p> <p class="ql-block">罗帅故居建于1904年,是罗帅父亲为纪念12代先祖而建的族祠。故居为三进四厢清末民居风格建筑,占地面积700多平米,建筑面积540平米。罗帅1927年投身革命前,在故居生活了十多年,并在此参加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罗荣桓帅故里景区包括: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古街、古桥、古戏台,古井,罗帅读书时学校公祠。距离故居十几里外,是罗帅出生地新大场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罗荣桓元帅故居侧影。</p> <p class="ql-block">罗帅故居大门,匾额由胡耀邦题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荣桓元帅故居全景。</p> <p class="ql-block">南湾村罗帅故居所在的古街。</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湾村古戏台。1926年罗帅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时,曾在这里进行演讲动员群众。</p> <p class="ql-block">壹山公祠,罗帅幼年在这里读私塾。</p> <p class="ql-block">令德公祠,罗帅在这里上学。</p> <p class="ql-block">罗帅南湾村老古井。</p> <p class="ql-block">南湾村古桥。</p> <p class="ql-block">罗帅1915年从新大场迁移到这里,在此居住至1927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帅居住的房间,家具是罗帅使用过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罗帅父亲罗国理(1869~1928),原为童蒙塾师,后弃教从商。母亲贺氏(1869~193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居罗帅父母住房。</p> <p class="ql-block">罗帅故居正厅,为族内公共活动场所,主要是家族内部举行祭祀活动,历代考妣排位亦设于厅后中央。</p> <p class="ql-block">罗帅故居平面图,故居进门前厅两侧是杂货铺和药铺,罗帅父亲是个商人开店谋生。</p> <p class="ql-block">中共著名烈士柳直荀,1921年任均协中学校长,在柳直荀的教育影响下,罗荣桓的思想日趋进步,最后走上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柳直荀湖南长沙县人,在校学习时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杨昌济、张昆第等人,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列主义。1921年加入共青团,1924年由何叔衡介绍加入共产党。参加领导湖南农民运动,八一南昌起义,在上海湖北河北从事秘密工作,担任湖北省委书记、长江局秘书长和中央军委特派员。</p><p class="ql-block">1930年到湘西红二军团任政治部主任等职,与贺龙、段德昌同为湘西根据地主要领导人。</p><p class="ql-block">1932年9月,柳直荀在湖北监利被湘西特委书记厦曦在“肃反”运动中杀害,年34岁。</p><p class="ql-block">柳直荀1925年经杨开慧介绍,与李淑一结婚。1957年毛主席复信李淑一,内有“蝶恋花•答李淑一”诗词一首。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表达了毛主席对柳直荀的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1945年中共中央为柳直荀平反追认烈士,1979年政府在监利县建立柳直荀烈士纪念亭,2009年扩建为纪念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柳直荀烈士像。</p> <p class="ql-block">罗帅父亲罗国理,母亲贺氏。</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手书悼念罗帅诗碑。</p> <p class="ql-block">朱德元帅悼念罗帅诗碑。</p> <p class="ql-block">林彪元帅悼念罗帅诗碑。</p> <p class="ql-block">罗帅夫人林月琴为南湾村题辞。</p> <p class="ql-block">1925年春罗荣桓在青岛大学樱花树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延安与井冈山战友合影,前排左1是罗荣桓元帅,右1是林彪,但技术处理把林彪给抹去了,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当尊重历史。</p><p class="ql-block">前排右1是我在防化团战友宋小波的父亲宋裕和。</p> <p class="ql-block">平津战役指挥部高级将领合影:左起黄克诚、谭政、聂荣臻、肖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林彪。</p> <p class="ql-block">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p><p class="ql-block">1939年,在南岳衡山脚下,由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开办的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以下简称"游干班"),培养造就了大批抗日民族精英。 游干班共办了三期,于1940年3月结束。由于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游干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国共合作史上和抗日战争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衡山市南岳区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p> <p class="ql-block">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纪念馆,解放前为中正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叶剑英(右2)与南岳干训班教育长胡宗南(右3)等官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叶剑英元帅与干训班五位八路军教官合影,左起吴奚如,叶剑英,李伯崇,李涛(开国上将)边章武,薛子正。</p> <p class="ql-block">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国民党政府在衡山建立了一座纪念抗战阵亡将士陵园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衡山祝融峰顶圣帝殿。</p> <p class="ql-block">南岳衡山祝融峰顶庙宇是祝融殿(祖师殿)又名老神殿。始建于唐代,现存为清宣统元年(1908)重建。</p> <p class="ql-block">祝融峰顶圣帝殿。</p> <p class="ql-block">南岳忠烈祠正门,为三拱单檐石牌坊,牌坊上嵌汉白玉石碑,竖刻“南岳忠烈祠”五个鎏金大字,为国民党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主席薛岳上将题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南衡山南岳忠烈祠正门</p> <p class="ql-block">湖南衡山忠烈祠占地180亩,是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唯一一座抗日战争烈士陵园,由国民党薛岳上将主持筹建。经过三年建设,于1943年6月竣工。陵园为宫殿式建筑,共五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忠烈祠周围的青山之中,分布着19座烈士墓园,其中个人墓12座,集体墓7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岳忠烈祠正门</p> <p class="ql-block">南岳忠烈祠“纪念堂”正中立有一块高六米的石碑,碑上刻有薛岳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纪念堂后是276级台阶分两侧而上,共九层,石阶中间草地上,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岳忠烈祠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南岳忠烈祠“享堂”,是举行祭祀活动场所,享堂正门上方鎏金匾额,是蒋介石题写。享堂正中耸立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碑,题有“抗日阵亡将士总灵位”,享堂内有张自忠、郝梦龄、佟麟阁、谢晋元等37位阵亡将军生平事迹的石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岳忠烈祠享堂</p> <p class="ql-block">衡山忠烈祠内景,中间是抗日阵亡将士总灵位,两侧是追授阵亡上将军衔10名高级将领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享堂内内陈列阵亡著名将军生平事迹碑,其中张自忠、郝梦龄等10人原为中将,牺牲后追授上将军衔,27名阵亡将军为中将少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享堂抗日阵亡将士总灵位。</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陵园安亭战役纪念碑,是为纪念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次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修建的,旁边有一块双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的致敬石碑。</p> <p class="ql-block">七七纪念塔,造型为五颗炮弹,象征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共同抗日。“七七”二字,意指抗日战争是七月七日爆发。</p><p class="ql-block">塔背青石碑上刻有薛岳上将题辞:“</p><p class="ql-block">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前国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忠烈祠陵园七七抗日战争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远眺忠烈祠全貌。</p> <p class="ql-block">从陵园正门仰望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附近国民党74军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国民国民革命军74军烈士陵园纪念碑。74军军长先后为俞济时、王耀武、张灵甫。抗战胜利后改编为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歼灭,师长张灵甫被击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4军烈士纪念碑,碑身上有国民党多位高级将领题辞。</p> <p class="ql-block">陆军140师阵亡将士墓。</p> <p class="ql-block">郑作民将军墓园石牌坊,牌坊立柱对联由蒋介石题写。</p> <p class="ql-block">郑作民(1902~1940)湖南新田人,黄埔一期毕业,抗战时期任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长,在南宁昆仑关战役中牺牲。国民党政府追授陆军中将军衔,1986年国家民政部向其家属颁发烈士证书,追认郑作民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作民将军墓。</p> <p class="ql-block">彭士量(1904~1943)湖南浏阳人,黄埔四期毕业,是著名的黄埔的一百单八将之一。毕业后在10师任职,同在10师的有林彪、粟裕、陈赓。1927年随蔡廷锴部参加南昌起义。</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会战、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几乎是每战必从。</p><p class="ql-block">1943年任73军暂编5师师长,在常德战役石门前线战斗中牺牲。国民政府追授彭士量陆军中将军衔。</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1日,彭士量被国家民政部公布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士量将军之墓</p> <p class="ql-block">湖南长沙岳麓山国民革命军九战区司令部旧址,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在次指挥了对日军的三次长沙会战。</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开国元帅,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p><p class="ql-block">彭德怀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历任红五军长、红三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任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建国后任军委副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建国后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三个一级勋章。中共七届八届政治局委员。</p><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和文革期间,遭诬陷迫害,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德怀故居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湘潭县彭德怀故居广场元帅铜像</p> <p class="ql-block">位于彭德怀家乡彭家围的故居铜像广场,占地2500平方米,铜像高5.1米,连基座高8.1米,寓意彭德怀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故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故居纪念馆大厅浮雕</p> <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21日,中央在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会议,图为彭德怀元帅、贺龙元帅、陈赓大将、王震上将。</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高级将领彭德怀、陈赓、邓华、甘泗琪、李贞、王政柱在朝鲜战场志愿军总部。</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两个弟弟彭荣华、彭金华,共产党员,在家乡从事革命工作。1940年被国民党杀害,埋葬在彭德怀墓一侧500米处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元帅墓在他的故乡湘潭彭家围子乌石峰下,占地1000平米,墓体高5.4米宽7.4米。</p><p class="ql-block">1999年12月28日,彭德怀骨灰由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移到乌石家乡墓地安葬。</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墓远景</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元帅墓背影。</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元帅母亲墓,距离故居60米,立碑署名是彭德怀原名彭得华。庐山会议上有人对彭德怀落井下石,污蔑说彭德怀有野心,想要得到中华,卑鄙至极。</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家境贫寒,幼年曾随母乞讨,长大后去当窑工。1916年参加湘军后升至营长时,在家乡盖起这座房子,由他两个弟弟居住。他本人只是在解放后两次回到家乡在这里居住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家围子彭德怀故居院门口</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元帅故居</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来到彭德怀元帅故居。</p> <p class="ql-block">故居院内彭德怀手植甘橘树,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故居正堂屋,彭德怀回家乡在这里接待村民乡亲。</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故居东正房,彭德怀1961年回故乡,在这里居住了34天。</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手稿“八万言书”被侄女埋藏在故居厨房灶台地下,保留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中央候补委员、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故居。</p> <p class="ql-block">周小舟(1912~1966)在延安时期曾任毛主席秘书。在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被打成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成员,撤销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降职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1966年文革中受到严重迫害,不堪受辱自杀身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南省重点文物单位周小舟故居。</p> <p class="ql-block">周小舟(1912—1966年)湖南省湘潭县黄荆坪乡狮龙桥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照片。</p> <p class="ql-block">周小舟与夫人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周小舟故居正堂屋,1958年12月18日,周小舟陪同彭德怀农村调查,曾在这里和群众座谈。</p> <p class="ql-block">湖南双峰县(原属湘乡县)荷叶塘,曾国藩故里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厚堂,大门匾额因曾国藩封号毅勇侯,故称作毅勇侯第。同治四年(1865)年建,占地面积40000平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米,分设八本堂、思云馆、归朴斋、勤敬斋等。</p><p class="ql-block">富厚堂旧居,曾国藩还没有来过,就在南京两江总督任上去世了,欧阳夫人和长子曾纪泽在这里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匾额由曾国藩本人题写。</p> <p class="ql-block">富厚堂院内正房</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富厚堂故居模型图</p> <p class="ql-block">富厚堂大门口通往一侧的步道,前面是一个种满荷花的大池塘。</p> <p class="ql-block">从富厚堂看故居大门,极为宽敞的大院。</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毅勇侯门前。</p> <p class="ql-block">富厚堂正堂屋,匾额“勋高柱石”为清同治皇帝所题,太子太保匾额是曾的荣誉官衔。</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为父亲守墓居住了一年多的“思云馆”楼房。</p> <p class="ql-block">思云馆曾国藩卧室,曾国藩为父守墓曾在这里居住一年多。</p> <p class="ql-block">湖南双峰县曾国藩第一处故居白玉堂,是曾国藩继承的祖产,他在这里出生并生活到29岁,参加科举考试取得“进士”学位,在清廷一路升官到“兵部、吏部侍郎”。</p> <p class="ql-block">白玉堂曾国藩故居院门</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故居白玉堂全景。</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父亲曾书麟(曾竹亭)和母亲的卧室,1811年曾国藩在这里出生。</p> <p class="ql-block">利见斋,距离故居白玉堂80米,曾国藩读私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蔡和森、蔡畅故居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位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杨球村,建于清朝末年,砖木结构,总面积550余平方米,是蔡和森、蔡畅同志亲少年时期的故居。1900年5月14日中国妇女运动卓越领导人蔡畅诞生在这里,并与哥哥蔡和森在这里度过了8年多的童稚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畅年轻时照片</p> <p class="ql-block">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原籍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p><p class="ql-block">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双峰。1931年,蔡和森在在广州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轻蔡和森照片</p> <p class="ql-block">蔡和森蔡畅故居</p> <p class="ql-block">蔡和森蔡畅故居侧影</p> <p class="ql-block">蔡畅父亲蔡蓉峰母亲葛健健豪卧室,1900年蔡畅在这里出生。</p> <p class="ql-block">蔡和森故居卧室</p> <p class="ql-block">蔡畅(1900年5月14日-1990年9月11日),湖南双峰县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七大中央委员,全国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员长。</p> <p class="ql-block">湖南宜章县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朱德陈毅在此举行湘南起义,朱德、陈毅、林彪元帅、粟裕、黄克诚大将和萧克、杨得志、邓华、朱良才、杨至成、赵尔陆、李涛7名上将、中将9人,少将16人,共有28名开国将帅参加了湘南起义。</p> <p class="ql-block">湘南起义旧址当时是是一所女子技术学校,冬季放假空置,起义部队800多人驻扎在学校内。原址保存完好,位于宜章县城中心。</p> <p class="ql-block">湖南嘉禾县小街田村开国上将萧克故居外景</p> <p class="ql-block">萧克上将故居内景</p> <p class="ql-block">湖南汝城县寿水村开国上将李涛故居</p> <p class="ql-block">李涛(1905—1970)开国上将。湖南省汝城县延寿乡新坡村人。参加秋收起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南雄水口战役、长征、东征等战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建国后中央军委技术部部长,总参谋部三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三个一级勋章。</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城县寿水村总后勤部副部长宋裕和故居。</p><p class="ql-block">宋裕和参加秋收起义,在古田会议上当选前委委员兼前委秘书,就是前委书记毛泽东的秘书。历任红四军后勤负责人、军委四局局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长、新四军军需处长、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建设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城县下沙村开国上将朱良才故居。朱良才参加秋收起义,在井冈山任红四军军部秘书,也就是朱德的秘书。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后任北京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三个一级勋章。他的回忆文章“朱德的扁担”,编入小学课本。</p> <p class="ql-block">湖南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原为县衙门。</p> <p class="ql-block">1927年11月28日,毛泽东缔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p> <p class="ql-block">湖南攸县谭震林生平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中将,解放军开国上将醴陵县陈明仁故居</p> <p class="ql-block">陈明仁上将故居内景</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醴陵县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李立三故居。</p> <p class="ql-block">湖南浏阳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浏阳将军广场,五位浏阳籍开国上将王震、杨勇、李志民、唐亮、甘泗琪集体雕像。</p> <p class="ql-block">湖南浏阳永和镇李家大屋红一方面军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1930年8月,红军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镇李家大屋会师,遵照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红一方面军。方面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副政委滕代远。1军团下辖5个军,3军团下辖3个军,全军5万多人。</p> <p class="ql-block">邓中夏(1894—1933),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共第二届、五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工人运动的领袖。</p><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曾就学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习。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3年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参与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党的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0年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2军团(后改为红3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到上海任全国赤色互济会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3年5月被捕。1933年9月21日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宜章县邓中夏纪念广场雕像。</p> <p class="ql-block">浏阳县烈士陵园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浏阳县将军广场,浏阳籍五位开国上将王震、宋任穷李志民、唐亮、甘泗琪雕塑群像。</p> <p class="ql-block">炎陵县烈士陵园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主席母校湖南第一师范旧址。</p> <p class="ql-block">平江起义天岳书院广场,彭德怀元帅雕像。</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江起义指挥部天岳书院。</p> <p class="ql-block">衡阳湖南第三师范大门旧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