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如春

石画

<p class="ql-block">从苏州返回淼居的一个多月里几乎没下过一滴雨,常感觉鼻腔里干干硬硬的很不舒服,昨夜在一丝丝的凉意中苏醒,忽听得滴答滴答声从窗外滴水观音的叶子上传来,噢,下雨了。</p><p class="ql-block">芋头、淮山、红薯、鸡蛋,再加黄豆玉米糊糊的早餐后,沿九曲河岸去农贸市场买菜,步行往返一小时即是每天的运动。虽然天还下着雨却无需打伞。干燥了许久的空气终于凉凉润润地入鼻过喉达沁肺。由于在乡居毋须戴口罩,被雨水洗涤过的空气完全可以自由舒畅地呼吸。微风簇拥着毛毛细雨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颊……虽说离数九寒天的“一九”仅五天之遥,漫步河岸感觉倒像是在春雨中徜徉。</p><p class="ql-block">冬雨如春,这就是岭南的冬雨,而留在记忆中的故乡——重庆的冬天却是另一番景象,整个冬天都很少出太阳,总是雾蒙蒙雨蒙蒙的阴冷潮湿。那是1953年的冬天,我在重庆七中上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坐在冬季的教室里,脚趾头常常冻得生痛甚至发麻,若是雨天,布鞋或布棉鞋是舍不得穿的,只好穿草鞋或打光脚板,那更是冷的钻心。有一个周末又逢下雨,不能回家了,没料到妈妈在星期六到学校里来了,带我到沙坪坝正街的地摊上用五角钱买了一双“二手”回力鞋,我随即用旧报纸擦干净脚板穿上那即将开裂的回力球鞋,那是我第一次穿上用钱买的球鞋,虽然它是旧的,但顿时感觉特别的温暖!更加意外的是,第二天班主任找到我说,根据你家的经济状况学校审批下来了,同意给你寒衣补助,并亲自陪我去百货公司买了一件合身的棉袄。我并没有申请寒衣补助啊!因为我父亲一直不让我们兄弟姐妹在学校申请助学金,那一个冬天真的很温暖。</p><p class="ql-block">(2021.12.16)</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在我的同学中穿这种草鞋的还真的不少。</p> <p class="ql-block">当年妈妈一针一线纳的鞋底也就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童年、少年时代穿过嘎祖祖、外婆和妈妈亲手做的这种布鞋。</p> <p class="ql-block">后来家境好了一点,冬天就能穿上妈妈亲手做的这种布棉鞋了。</p> <p class="ql-block">1953年冬,妈妈给我在地摊上花了五角钱买的就是这种回力鞋的二手货。</p> <p class="ql-block">1953年冬天,学校的寒衣补助就是这种棉袄,后来长个儿不能穿了,四弟还接着穿过。</p> <p class="ql-block">(图片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