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拼摆 思维课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低年级常规教研活动

小丫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然后经过对表象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为一定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6日,低年级数学常态教研活动在二年级4班如期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由二年级刘卉老师执教,课题为《分类列举》,一二年级数学老师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p> <p class="ql-block">  一、导入环节</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刘卉老师通过谈话引入制作水果拼盘的话题,通过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这一问题引入对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刘老师分两个层次进行。</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层次:学生直接口答答案,学生发现不完整、无顺序。接着引领学生着重理解“至少用一种水果,最多用三种水果”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手中的水果图片进行自主探究。</p> <p class="ql-block">  学生按“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步骤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拼盘情况。并尝试用符号或其他形式表示这三种水果,分类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拼盘情况。通过对比不同的方法,优化方法,渗透符号思想。在交流对比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有顺序的列举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第三种方法可以列表思考,用画对号表示拼法,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刘老师通过课件呈现表格列举法,并向学生着重介绍表格的使用方法。</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引导学生用图形代替和列表两种方法解决分类列举问题,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刘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分类列举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逐步优化方法,由浅入深,层层帝景,使学生逐步掌握分类列举的解题策略。</p> <p class="ql-block">  赵惠老师:分类和列举都要有顺序,有规律。应该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列举。建议在新授的最终环节应该提升计算方法,整节课才能更加完整。</p> <p class="ql-block">  尹健老师:整节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尹老师指出学生同桌交流之前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师应该提前明晰汇报的层次及目的,汇报过程中注意提升方法及学生认识。</p> <p class="ql-block">  邢晓霞老师: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做果盘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没有采用直接灌输的学习方式,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借助学生间的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感知体验分类列举方法的好处。</p> <p class="ql-block">  吴冬老师:教师要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亲身经历过程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不仅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更重要的是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从而体会策略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张霞老师: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分类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p>

学生

列举

分类

老师

刘老师

交流

方法

顺序

教研

整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