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惠第八小学“双减”工作</p> <p class="ql-block"> “双减”意见实施以来,新惠第八小学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以“科学规范、理论引领、丰富内涵、减负增质”的总体思路为指导,着眼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确保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实现减负增质。</p> <p class="ql-block"> 一、夯实过程管理、实现减负增质。</p><p class="ql-block">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质关键所在,双减的前提就是课堂增效。老师们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双减”开花,为此,新惠第八小学组织了“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暨“学课标、测课标、研课标、说课标、用课标”系列活动,目的在于以活动促教学、以活动促成长、以活动促提升。</p><p class="ql-block"> (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学课标</p><p class="ql-bloc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假期是教师师静心读书学习的最佳时期,为让教师能更好的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学校为每位教师购置了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利用假期开展了“最美的遇见——课标”为主题的自学、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活动,要求教学学习过程中,记录课标笔记、撰写学习课标心得,教师也借此活动为自己补水充电。</p><p class="ql-block">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测课标</p><p class="ql-block"> 为了使《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植于教师心中,2021年8月28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及教育方针”知识测试,这种以测促学的形式,目的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实施建议,将课程标准与学科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三)胸中有丘壑,笔下自华章——研课标</p><p class="ql-block"> 1.课程标准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有了方向的引导,就有了研究的价值。开学第一周教研组长带头对年级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组内研学,每位老师结合课标着眼学情,对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重点进行分析研讨,并针对本学段教材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并以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的形式梳理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让整套教材在教师心中形成一个连贯的有机整体。</p><p class="ql-block"> 2.老师们有了理论知识的根基,再研学的基础上,带着对课标的深度理解,对教材编写意图的认识,学科主任组织学科教师召开“说课标、说教材”研讨会。各位教师着眼学情、指出不足、推荐经验、发现问题,给予解决办法。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反思,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形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明确了教学方向,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真正实效的提升学科教学质量,达到减负增质目的。</p> <p class="ql-block"> (四)心有绿洲,眼有森林,种好每棵树——说课标</p><p class="ql-block"> 在组内研学、学科研讨的基础上,为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业务能力成长进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打造高效课堂,学校组织了“说课标、说教材”展示活动。通过活动教师熟悉学科知识特点,准确把握课标要求,细化解读课程目标,熟知、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 (五)且行且思且成长——用课标</p><p class="ql-block">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教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依据,为加快学科教育教学与新课程理念、方式、方法的接轨,更新和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解和能力,学校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学历案”撰写活动,通过集体备课、研课、集体讨论,集思广益,融汇教师集体智慧,撰写适合本班级学生实际的学历案,目的在于引导教师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准确表达教学设计意图,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研究、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 2.课堂教学的精髓是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协同研究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创造新知的过程。为推进课堂转型,学校组织了“基于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态课听评活动,引导每个教师把握问题与情境、协作与探究、倾听与对话、交流与展示等教学基本要素,逐步创生出自己的课堂生态,让课堂真正走向问题导学、情境启学、同伴助学、探究思学,让学习过程成为真实的探究和创造过程,营建安全、尊重、倾听、对话、合作共生的平等互动关系,努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进而实效减负。</p><p class="ql-block"> 3.京蒙携手促发展。本学期学校迎来了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英语学科教师刘卫彬老师,“教育要强,必先要教师强;教师要强,先要教研强”,刘老师带来了海淀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资源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方法,能坐在家里面对面接受最前沿、最专业的引导,是学校的荣幸,是所有教师的荣幸,所有英语教师加倍珍惜本次机会,认真学习、领悟并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p><p class="ql-block"> 4.多校联动促新篇。借京蒙携手契机,新惠八小、新惠九小、丰收小学以北京援教教师为引导,开展联动送教送课研讨活动,将优势教育资源作用最大化,极大的推动了三所学校多学科的共同进步,业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p> <p class="ql-block"> 5.视导指方向、督导促提升。为促进双减落地,提升课堂质效,敖汉旗教育局、敖汉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先后入校针对课堂教学、双减落实、课后服务等进行督查视导、把脉问诊,进一步推进学校“双减”落实,为“增质”指明方向。</p> <p class="ql-block"> 二、规范作业管理、实现减负增质。</p><p class="ql-block"> 1.规范并优化学校作业管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量增质”。学校召开了“教师、家长代表会”、班主任组织召开了“家长座谈会”、“主题班队会”,共同商讨制定了《新惠第八小学作业管理方案》、《新惠第八小学作业管理细则》、《作业横向沟通制度》、《作业公示制度》、《作业留批研究制度》等,从“作业设计”、“作业时间”、“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到“作业反馈”提出明确要求。学科主任、教研组长牵头加强各学科研讨力度,重点研究作业的育人功能、数量控制、质量保证和科学设计。要求任课教师每天将学生作业在班级内公示,接受学校、家长、社会的监督,并建立作业举报受理台账,明确责任人,确保减负的同时提高质量。</p><p class="ql-block"> 2.分享作业设计、构建高质量的学科作业管理体系,探讨作业设计的融合。学校在11月30日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了“学科作业设计分享会”。教师们的分层设计作业内容,让每个学生做有所得;把作业融入生活中,引发学生主动的深度思考;将问题与生活联系到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作业,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贴近生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作业评价细致全面,让每一份作业都得到回应,真正实现减量提质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三、统筹课后服务、实现减负增质。</p><p class="ql-block"> 课后服务树立以生为本思想,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出发,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1.严格遵循学生、家长自愿及从严控制的原则,做好课后服务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获得家长、社会对课后服务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p><p class="ql-block">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落实考勤、监管、上下课交接班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实行课后服务教师包班制,保证课后服务期间学生的学习、纪律、安全、卫生等一切事宜。</p><p class="ql-block"> 3.加强家校联系,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和家校联系机制,有效进行家校沟通,明确学校、服务人员和学生及家长的权利和义务,理清责任,保障各方知情权。</p><p class="ql-block"> 4.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本着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出发,立足“自主作业+个别辅导+错题诊所”,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着眼“学科拓展课程+兴趣特长课程+专题教育课程+社团活动”,开展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心理辅导、科普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及学科拓展活动,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时充分发挥课后服务课程育人功能,全程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与学校管理育人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为了每个人的生命创造、为了每个人的生命花开”是八小全体教师的信念和追求。新惠第八小学以“五项管理”、“双减”政策为指南,以“双学”行动为导向,不忘教育初心、肩负育人使命,笃志立德树人、潜心减负增质。上下求索,坚定信念,办人民满意教育,虽苦不说、虽远不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