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Ding English 名师工作室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圳市艺术高中 肖莉英</h5>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忘之。<br> ---《诗经•国风•卫风》 《诗经》中的这首抒情短章,取名《河广》,翻译成当代诗文就是: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条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跟就望见。<br>刚刚结束了本学期最后一次教研活动-------2021年龙华区高中英语深度学习研训活动,走出百年老校观澜中学的校门,望着月朗星稀的夜空,感受深圳深秋的凉意,心中突然涌出了它。<br>思乡的诗句,怎么与教学研讨会扯上了关系呢?仔细思量,也许是《河广》中描绘的踮脚之期盼,渡苇之坚持,与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的体验实在太像了。 10月中旬,教研员丁丽云老师交给我这个任务:龙华区高二年级的深度学习研修活动,准备安排观澜中学的涂励谋老师和我各上一堂课,全区观摩,请北京教科院专家陈新忠老师线上点评。作为在丁老师领导下的龙华区深度学习种子教师,责无旁贷要走进深水区。从接到任务,到今天完成任务,足足两个月。貌似时间很宽松,但对于涂老师和我这样的资深老师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沉甸甸的任务压在心头,丝毫不敢马虎和放松。直到此时才能松口气。细细捋来,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br><br><b>【确定上课内容】</b><div><b><br></b>与涂励谋老师电话沟通了好几次,达成一致的看法:<br>1.按照正常教学进度,确定两课教学内容;<br>2.一先一后内容衔接,体现单元整体教学;<br>3.执教高二同一班级,阅读写作双管齐下。<br>于是,确定下来,涂老师执教《选择性必修二Unit 2》Developing ideas 中的阅读理解Valuable values,内容有关金钱管理。我执教Writing a reflection---在阅读《男孩和钉子》的故事后,写一篇有关情绪管理的读后感。</div> <b>【研究教材教法】</b><div><b><br></b>研究教材教法,是备课最基本要求。丁老师提醒我两点:一是多看文献;二是把外研社必修的三本书和选择性必修进行一下纵向梳理。这两个提醒真让我受益匪浅。好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都在知网和万方浏览关于写作教学的文献,不但看高中英语写作,而且看大学英语写作,甚至看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法。在这个过程中,对北师大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师生合作评价”有了新的设计灵感。自费下载了好多篇文章,截图一部分为证:</div> 在看文献的过程中,我渐渐形成一个思路:不甘心只是教学生们一堂读写课,想对“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进行全方位设计,上出一堂综合性的课来。既然这样,必须有听、听写、复述、阅读、总结、讨论、写作、评价等诸多环节,真是一条“宽广的河”,够我去翻腾。顺便说一句:从28年前开始教英语,我就一直是一个爱上公开课的“人来疯”。<br><br>确定了这个思路,着手布局。首先请天学网帮我录音,配乐朗读这篇短文。想着课堂上让学生听音笔记,故事复述,对接广东省高考听说考试,心中一阵得意。<br><br><br>在阅读文献的同时,继续研究深度学习。中国教研网上提供的一系列学习视频,我早已经完成了4121多个学时。但这次为了好好备课,又把包括王蔷教授和陈新忠老师在内的所有专家和老师们的视频都浏览了一次。对于学习活动观,主题大观念等等,进一步加深认识。并按照他们提供的样板,规范撰写教学设计。<br> 撰写教学设计,离不开深度挖掘文本,而且要以大单元为基础来进行挖掘,并非局限在这一篇小小的《男孩和钉子》故事中。几经修改和提炼,单元大观念慢慢成型了。这是第一版和第N版。自我感觉无论是对单元大小观念和主题意义的表述,以及画面的美观度,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第一版: 最终版: 从左图到右图,不仅仅是色彩和图形的变化,而是对多模态语篇所表达的单元小观念深度解读后,依据文本提取要素,确定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到潜在逻辑线索和思维链,把抽象的“正确认识自我”,“深度反思自我”具体化,提炼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在主题大观念中,着重提出“增强自控力”这一点。因为,提升自我,最重要就是自控能力的提升!<br><br><div>完成了主题大观念图,教学设计就完成了三分之一的重任。另外三分之一是写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还有三分之一是写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等。几次设计,几次提交给丁老师,都不合格,原因是单元目标的制定仅仅从语言学习角度和学习技能角度写,太局限,而且写得很琐碎。几经修改,最后呈现出的终稿如下:<br></div> 试课前的准备还包括给学生用《问卷网》进行了关于“发脾气”的问卷调查,查找中华经典《黄帝内经》中有关“怒”的危害和“制怒”的方法。越研究, 越觉得有意思。备课涉猎到好多的资料、资源,犹如海洋。岂止是一条“宽广的河”啊。我觉得自己信心十足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课,也非常渴望能上好课。谁谓宋远?跂予忘之。我踮起脚盼望等丁老师有空来我校,看我试讲。<br> <b>【反复试讲磨课】</b><div><b><br></b>终于到了试讲磨课阶段。丁老师总共听了我两节课。第一次试讲,遭受重创,因为我完全没有完成既定教学内容,仅仅到讨论阶段就下课了,根本没有开始写作。对于一个“读写课”来说,教学目标未达成。这完全是失败的。丁老师给了我这样两个的评价:<br>1、设计的内容多,什么都想教,什么都没教清楚;<br>2、思路混乱,没有想清楚到底想达成什么教学目标。<br><br><div>我很沮丧,回家后晚饭都没有心思吃了。反复思考可以舍弃哪些环节?可以简化哪些环节?可以深化哪些环节。对于一个工作快30年的资深老师来说,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教书了,此处的悲伤省略一万字。</div></div> 经过短暂的失败痛苦,我重新燃起斗志。大刀阔斧进行修改后,决定再请丁老师来听我第二次试讲。<div><br></div><div>三天后,进行第二次试讲。丁老师评价说我思路清楚了,但是,对阅读文本的挖掘不够,所以给学生提供的支架不够,以至于最后学生的写作生成质量不高。对此,我表示非常不服气。因为我一直认为读后感重要的不是读,而是写感想的过程。读故事,只是为了提供一个话题或者寓意,让读者围绕它进行感想,所以,太细致地去挖掘文本完全没有必要。但是丁老师最后说服了我。她认为: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必须长期坚持,从语篇中让他们学到基本的词、句,边读,边板书,边运用,这样学生们才有学以致用,逐步提高能力。</div><div>总之,我这次试讲又失败了。<br></div><div><br></div><div>丁老师返回教科院,我又陷入深深的沮丧中。回到办公室,忍不住悄悄流泪了。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一是因为自己上课不顺,而是因为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欠缺。哭了三分钟,擦干眼泪,对自己说,不就是上一堂课吗?看姐如何百折不饶!<br><br></div><div>从那天起,把备课思路转向了对故事文本的挖掘,精简省略了一些花哨环节。艺术高中英语组的小伙伴们不断鼓励和支持我,帮我磨课,提出改进建议。</div><div><br>在本次研修会前几天,我陪同丁老师来观澜中学帮涂励谋老师磨课。亲眼见证了优秀的资深的名师涂老师是如何被包括丁老师在内的几位美女老师“围攻”,废寝忘食地反复琢磨和修改课件。坐在他们旁边,我心中充满同情,更多的是渴望和信心------丁老师和涂老师他们都这么努力了,我要是上不好这堂课,实在对不起她。必须上出一堂好课来。<br></div> <b>【多次修改文案】</b><div><b><br></b>平时白天太忙,没有空,只能狠狠地熬了几个夜,把课件制作好,把教案和学案修改好。<br>以学案为例,挖掘故事语篇,思考后,决定采用坐标轴的方式,横坐标是时间线段,表示故事是以时间顺序叙述。纵坐标是小男孩的经历和情绪变化,对应横坐标的几个时间点。这样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料支架,最终他们在口头概要和笔头概要的出产都非常理想。</div> 第一版: 第N版: 最终版: 虽然还不是尽善尽美,但相比前两版,用这种思维导图形式明显地呈现故事脉络,且给学生提供关键词,搭建脚手架,帮助复述故事和进行概要。<br><br><div>再以写作评价量表为例:</div> 第一版:<div><br></div><div>以小组方式来进行写作,邀请“评审团”进行打分评价。栏目设置过于细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很难操作。</div> 最终版:<div><br></div><div>这个评价量表是我比较满意和得意的设计,尤其是价值取向这一栏目,一直是我讲评作文时候特别注意的方面。不管是基础写作还是读后续写,尤其是读后续写,价值观的体现要积极和正向。毕竟,英语课程的最终目的指向立德树人。<br><br></div><div>后来上完课,陈新忠老师点评时候,特意提到了我设计的这个量表。并且建议,这个栏目甚至可以赋分8分。<br><div><br></div></div> <b>【提前准备上课】</b><div><b><br></b> 对于在不熟悉环境上公开课,课前准备主要涉及到了解学生和调试设备。为此,我特地去了观澜中学,了解学情。拿到学生名单,给他们取好英文名字,以便于我能全英文教学。在今天的研修课前,制作一个了小型的问卷调查给他们,提前激活已知,熟悉话题,以确保课堂更顺利进行。事实上,这个问卷起来很大的作用。在读后的讨论中,学生基于问卷,提供了好多“制怒”的方法。</div> 研修活动是下午2点正式开始。为了调试设备,我在下午一点左右就来到了观澜中学。把课件拷入电脑,演示了两三遍,试了音量,动画等等,确认无误。万事俱备。<br>结果一切顺利。学生配合得非常好,自己很享受这个教的过程。陈新忠老师远程点评我的亮点和不足,虚心接受,深度反思,决心改正,相信将来一定越来越好。<br> 看看涂老师的上课风采,这是全场亮点---阅读文章后,两个学生上台手绘思维导图,概况文章内容。 丁老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段时间,陪着涂老师和我设计、磨课、修改,陪着其他说课老师钻研,她真的辛苦。 写到此时,不由得一声感叹,教书将近30年,总算摸到一点点门道了。感谢丁老师。多少次深更半夜甚至日以继夜地打扰,多少次周末不休不眠地指导。丁老师领着我披荆斩棘。如果不是遇到丁老师,我永远徘徊在浅度备课的门外。这不是谦虚,完全是肺腑之言。<br><br>再宽广的河,总是能渡过,到达胜利的彼岸。只不过,在划着苇筏渡河的过程中,会有雨天,会有风浪,会有孤独,会有力竭,会有层出不穷的困难出现在眼前。不用害怕,勇往直前,一苇杭之! 文:肖莉英<div>图:陈雅煊</div><div>审:丁丽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