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钟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西南角卫星河畔,浦东新区卫星路11号,始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38700多平方米。园名“古钟园”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所题。 “园日涉以成趣”一句,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 《归去来兮辞》 ,意思是说,每天在园子里流连忘返,自然就会兴味盎然。 走进那古香古色的南大门,一座高2.32米,宽8米的大型青石雕照壁,你就会看到一大幅浮雕——正中央端坐着一位长眉毛胡须的得道高僧,他一边敲着木鱼,一边捻动着手中的佛珠;他身后的不远处,一个身强体壮的和尚正奋力地撞着一口大铜钟。站在浮雕前,你仿佛能听到那一阵阵洪亮的钟声穿过“时空隧道”悠扬地传来…… 各式各样的门洞,给园区融入了不同的风格特色。 古钟园东南处为儿童乐园,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宝宝邨”,里面有小火车、碰碰车等。 梦烟河上的惟一的一座拱桥,有一个霸气的名字-青龙桥。 从不同角度观看青龙桥。 十一曲桥<br>挹翠亭、十一曲桥位于钟亭区东南梦烟河中。十一曲桥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板桥,一边置铁栏干,桥北联钟亭区、南至真意池、西通文源馆。挹翠亭在十一曲桥中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上复青瓦,挹翠亭由钟正修书匾,在亭中可见青龙桥、延龄桥。岸边多植垂柳,间有迎春、香樟等。<br> 梦烟河,为自然环绕全园各景区的一弯曲水,似断似连,有若干支流分段,宽阔处可容十余条游船并行,狭窄处仅容一舟可过。 梦烟河上的延陵桥。 船坊 但这个船坊和一般的船坊有不同之处,一般的船坊是三面环水,而这个船坊只有一面临水。 梦烟河畔瑞春亭。 古钟园的北大门。 慕碧山房<br>慕碧山房位于钟亭西及西北面,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慕碧山房面积90平方米,青砖地坪,木雕花格门窗,内设茶室、售品部。门外为石板地坪,西南沿河有石柱围栏,柱头雕有石狮。东侧有廊宽约1.5米,长约20米,北傍梦烟河,东接瑞春亭。松岭逶迤于廊南,山上植松柏、竹、罗汉松、八角金盘等常绿树木。山顶设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息眺望。<br> 钟亭景区为全园的中心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四周有梦烟河环绕,以钟亭为主景。钟亭基座占地30平方米,建筑面积10.9平方米。钟亭为六角形,混合结构,红漆水泥柱,重檐翘角,青瓦顶,亭前有石狮一对,南汇110岁老人苏局仙为钟亭题额。 钟为元代古刹福泉寺旧物,明隆庆五年(1571年)铸,“文化大革命”期间钟架被毁,钟被弃于庭院,1983年建此亭置钟,1985年县人民政府定古钟为县级保护文物。钟体呈喇叭花状,高1.62米,钟口围3.4米,重1600公斤。钟身铸有图6幅和铭文2056字,其祈词为:“金声一震,虎啸龙吟,皇风清穆,海道安宁”。道出了这口古钟世俗功德的含义,铜钟周身图文并茂、雕刻精细,1311个捐献者的名字清晰可见,让世人永远记得他们的无量功德。 古钟碑文<br>明代洪钟,惠南镇元代古刹福泉寺之旧物也。钟高1.62米,周3.4米,重1.6吨,与福泉井、宋银杏并为福泉寺镇寺三宝。1981年,南汇县人民政府以“古钟”为名建立公园,并特设钟亭。1985年,“古钟”被列为县级文物。2007年,南汇区人民政府同意“古钟”回归福泉寺。2009年2月9日,“古钟”迁回福泉寺,并复制古钟重置于钟亭内,为感谢全区人民及古钟园长期来对“古钟”的关爱和保护,特树(竖)此碑。<br> 南汇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元月<br> 古钟安放在亭中央的石座上,石座旁刻有八幅石雕。亭四周植银杏、罗汉松、桂花、香樟。 古钟园前的广场。 梦烟河上引虹桥,可过桥到蟠龙岛上。 蟠龙岛上的可即亭。 真趣轩<br>真趣轩、观鱼轩位于钟亭南侧。真趣轩为长方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顶覆青瓦;观鱼轩为方形,混合结构。联结两轩的曲廊为混合结构,沿中梁一墙左右分隔,各宽1.5米,墙有漏窗,两边设有坐凳。廊旁种植广玉兰、红瑞木、女贞、盘槐、枫树。在河中亦有水泥曲平桥联接两轩。<br> 真趣轩里的观鱼亭。 通过墙上的窗口,可以看到梦烟河上的十一曲桥和挹翠亭。 梦烟河的水泥曲平桥同善桥。 和慕碧山房一水之隔的黄石假山。 连接真趣轩的水泥曲平桥靖海桥。 连接真趣轩的水泥曲平桥彩凤桥。 藏拙园<br>由文源阁边门入起凤台,即进入藏拙园景区。藏拙苑景区位于公园西部,总面积约740平方米。苑内有朴养斋、起凤台、镜亭,入苑可观赏盆花、盆景。园内花架石阶上各类盆景粗犷纤巧,姿态各异。遇上晨雾,云帘轻垂,亭斋朦胧,林木披翠,藤蔓缠绕,有“雨游梦烟河,雾入藏拙园”之说。<br> 镜亭位于景区西端,与起凤台遥遥相对。亭为方形,混合结构,青瓦顶,翘角,由夏炎先题匾。亭西面有墙,东设博古架,北接木香棚架通向朴养斋。 朴养斋位于文源馆景区中部,砖木结构,此斋专供盆景展出用,斋外系露天展区。 起凤台是位于东出入口内的门厅,花格门窗,面积35.3平方米。前有石坪台挑出水面。 文源馆<br>文源馆景区位于园西南部,与钟亭景区一水相隔,总面积约2470平方米。景区四周筑长98米的花墙,使之成为封闭型的庭园,馆匾由吴近贤书。区内聚秀堂居中,前有观潮阁,后有曲廊、听雨亭,伴以青枫翠竹,应景点石,环境古朴幽静。聚秀堂的堂名寓意南汇聚秀,堂匾由周方白书。堂为砖木结构,正面花格门窗,四周回廊。堂前为石板地坪,近门处竖石鼓墩一对。堂西侧是一个名月湖的水池。堂后有廊经文源桥通藏拙苑。<br> 聚秀堂 面阔三间,梁、枋纵横交错,衔接吻合,结构严密,瓦格分明,飞檐高挑。堂内长窗上雕刻着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有三英战吕布、吕布戏貂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长坂坡张飞喝退百万兵等,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据说,这里的花窗均系民间收集而来的古物,具有文物价值。聚秀堂的西侧有一潭池水,取名月湖,湖旁黄馨垂挂、樟树挺拔,湖上廊桥飞跨,小巧而不失优雅。 堂前遍植桂花、青枫、木芙蓉等,四季有景。文源馆相对比较偏僻,是闹中取静的好地方。馆中既有月洞花墙,又有花香迷人,闲庭信步,只见那莘莘学子埋头苦读,对对情侣相依互诉衷肠,还有那晨练老翁,练拳舞剑,一派恬静祥和的景象。 观潮阁 面东而立,青瓦、粉墙,朴实雅致。凤凰石鼓分置两旁,前有梅岭山势起伏,绿树成荫,后有庭院深深、修竹斧石亭立。观潮阁接连花墙,文娱馆由此分隔,但隔而不断,隔中有连,相互透景,景物深远,若隐若现,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登观潮阁向前遥望,乃是梅岭。梅岭之上,山路崎岖迂回,遍植红梅、绿梅、杨梅、腊梅等植株。待到杨梅花落结果,满树青青红红,你可以摘一枚放入口中,酸酸甜甜,令人回味。 听雨亭<br>听雨亭位于文源馆景区东北角,半处于河中,与真趣轩隔水相望。亭系混合结构的封闭式六角亭,四周有花格门窗,亭匾由陈祖范书。观潮阁位于景区南端,是两层的仿古建筑,混合结构,木雕花格门窗,由宋日昌、刘惜周题匾。登阁眺望,可见园外卫星河潮水。 每当雨季来临,雨水点点击打湖面、屋脊,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雨打芭蕉,发出“沙沙”之声,犹如春蚕嚼叶,临窗听雨,好一幅“蕉窗夜雨”的美景。 位于古钟园门前的可望亭。 福泉寺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初名“甘霖院”,有大殿及两厢,殿后偏东有“福泉井”,早于寺开凿,中国古寺往往依水而建,依井而建,因为古时水源是建寺之本,故将其改名为福泉寺,意喻“善福之源泉”。<br>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文体路11号,从古钟园走过去没有多少路。<br> 同圆种智 成佛以后,了解情与无情。唯是一心,统统在如来藏性里面,不分有情和无情,是大悟的心,不分内、外,同一个觉性,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并不是我有知,植物也知道你的心。 明代洪钟,惠南镇元代古刹福泉寺之旧物也。钟高1.62米,周3.4米,重1.6吨,与福泉井、宋银杏并为福泉寺镇寺三宝。 上海市古树名目保护牌编号0002,树龄10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 据当地一位摄影爱好者介绍,去年这课古银杏树没有这么茂盛,看来我也是赶在好时光里到这里游玩。 红色的五星红旗,黄色的千年古银杏,在庄严宁静的古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