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若非一番寒刺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新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也将成为学校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学校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为了提高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让新生的花蕾能在明天娇艳地绽放,全面帮助、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12月14日上午,2021年海港区辅导新教师小学语文第五组在迎宾路小学开展了新教师亮相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为我们授课的是2021年9月新入职教师----迎宾路小学王琦。她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在校期间多次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王老师讲授的是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p> <p class="ql-block"> 王琦老师紧紧围绕课标,准确把握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对本堂课进行了精心设计,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完整的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一、明确起因 感受环境</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以“桥”的含义导入,根据学生第一课时对本节课的掌握,让学生谈一谈,本篇课文题目除了指村口的木桥还有没有其他含义。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二、梳理情节 感知形象</p><p class="ql-block"> 本环节,王老师通过围绕老汉展开的四次冲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式,分析老汉为群众着想、坚持党性原则的优秀品质。</p> <p class="ql-block">三、理清关系 明白悬念</p><p class="ql-block"> 这篇课文中老汉为主要人物,在冲突中出现了本文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小伙子。课文结尾处才点明了二人的父子关系,通过品读学习全文,王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感悟这样写的好处,随后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设置悬念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四、理解课题 深化主题</p><p class="ql-block"> 分析整篇文本之后,王老师回归到上课导入时的问题,再次让学生感悟理解“桥”的含义,再次强调老汉身上的光辉品质。同时结合当代社会,让学生课下搜集与老汉一样有着优秀品质的党员形象并积累为习作素材。</p> <p class="ql-block"> 听课结束后,师妍校长带领新教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评课研讨活动。王琦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听课的老师也都积极发言,对王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客观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之后,师妍校长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王琦老师准备充分教态自如,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完整,能较好的把握课堂;朗读教学时可以通过老师的范读、同伴之间的评价等方式进行指导朗读;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到好处,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板书设计要精炼简洁,重难点突出。</p> <p class="ql-block"> 最后,师妍校长对新教师以后备课、上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宝贵建议:</p><p class="ql-block">一、在备课时要从知识的传授,方法的习得,习惯的养成三方面进行设计。</p><p class="ql-block">二、要加强粉笔字、钢笔字基本功的练习。</p><p class="ql-block">三、把握时机,抓住课堂生成。</p><p class="ql-block"> 会后,新教师也针对此次教研活动,写下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p> <p class="ql-block">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通过亮相课的平台,新教师经过自己的用心进取和指导教师悉心评点,逐渐褪去青涩,愈发从容有度、教学有方,有效地促进了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今日之小荷,必将是明日之栋梁。</p> <p class="ql-block">审核:迎宾路小学 师妍</p><p class="ql-block">编辑:迎宾路小学 王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