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纪实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河南省小学科学学科于2021年12月15日上午进行了以“双减背景下的新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此次主题教研通过远程教研平台开展。会议由河南省小学科学教研员杨新瑞老师主持,郑东新区圃田乡中心小学王倩倩老师在活动中进行了展示示范。郑东新区教研员刘歌老师、张瑞雪老师及郑东新区全体科学老师参加了此次学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新瑞老师主持会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歌、张瑞雪老师参加会议</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共有两节课例展示,第一节是由郑东新区圃田乡中心小学的王倩倩老师与郑东新区白沙小学的孩子共同呈现的《小水珠从哪儿来》。王老师的课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课堂之初,王老师引领孩子们在观察生活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孩子们围绕“小水珠从哪儿来”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王老师引导大家对猜想进行初步的分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并让同学们选取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通过“选材料、画方法、说步骤”的方式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根据计划动手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完整的探究过程中,步步为营,逐步解开疑惑。王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每一环节都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郑东新区王倩倩老师执教《小水珠从哪儿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课堂实验探究</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二七区人和路小学的高亚飞老师和陇西小学的孩子们共同呈现的《形状变了》。高老师面对低段孩子亲切自然,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入手,带领学生通过充分实验感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在此基础上,高老师用玻璃瓶为学生创造认知冲突,为进一步探究埋下伏笔。逐步推进,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与思考中加强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理解。二年级的孩子,在科学课堂上的可爱、灵动在高老师的引领下尤为突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七区高亚飞老师执教《形状变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学生课堂实验探究</p> <p class="ql-block"> 两节课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一小的鲁桂红老师就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以《科学作业的知与行》为题的专题报告。鲁老师的讲座从“作业之痛”、“作业之能”、“作业之变”、“作业之行”四个方面铺展开来。鲁老师以“作业之痛”深度剖析了小学科学作业的现状;从“作业之能”出发详细刻化了指向核心素养的作业样版;站在课程改革的视角谈“作业之变”;基于“作业之变”,阐述“作业之行” 鲁老师指出当前形势下,站在单元视角、站在学科视角、站在素养视角进行的作业设计更具时代意义。鲁老师旁征博引,机具思辨意味的讲座发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鲁桂红老师为大家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杨新瑞老师围绕今天的两节课例进行了“双减背景下的新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杨老师依据科学新课标的相关内容结合双减政策,为大家解读了当前形势下,科学学科的“变与不变”。杨老师强调,现在我们的课程目标已经转变为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杨老师指出,单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最小单位。我们要主动适应课改,站在单元视角,让我们的教学内容结构化,课堂学习情境化,用自主性、挑战性、进阶性的学习活动推进教学。杨老师在讲座快结束时,亲切表达了对大家的期望。她说:“老师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应该首先转变认识,加强理论学习,明晰核心素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并融入自己的思考,最终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受益。如此才能有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新瑞老师为大家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 与会老师认真聆听,仔细笔记。从课例观摩中凝练思考,从专家讲座中汲取营养。每位参会老师都收获颇丰。教无涯研不止,相信今天的学习,会催生出更多的主题研讨。科学教学,我们一直在路上……</p> 课堂背后 <p class="ql-block"> 12月6日上午,王倩倩老师执教的《小水珠从哪儿来》在郑东新区圃田乡中心小学进行第一次了试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次试课,校领导参与研讨</p> <p class="ql-block"> 12月6日下午,依据上午第一次试课效果,对本课进行环节调整,细化环节,进行第二次试课,郑东新区科学教研员刘歌老师到郑东新区圃田乡中心小学听课,对本节课进行指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次试课,刘歌老师给予指导</p> <p class="ql-block"> 12月10日,河南省科学教研员杨新瑞老师到郑东新区圃田乡中心小学对王倩倩老师执教的《小水珠从哪儿来》进行听课指导,杨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提出“双减”背景下科学课堂应具备的核心要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次试课,杨新瑞老师亲临指导</p> <p class="ql-block"> 12月14日,王倩倩老师与郑东新区白沙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见面,并进行多次试课。试课过程中,孩子们活泼且认真,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老师与白沙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试课</p> <p class="ql-block"> 独行快,众行远。在为期一个月的备课、磨课过程中,学校领导和资深老师对王倩倩老师的这节课《小水珠从哪儿来》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从单元视角分析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学生所需的关键能力,经过不断打磨,整节课的环节设计逐渐清晰,最终呈现出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一个月的深入挖掘与琢磨,不仅让科学老师授课教师对“双减”下的科学课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意识到从儿童视角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依据学生前认知,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进阶,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本次活动,引发深思,促进提升,郑东新区小学科学团队在教学相长,同伴交流中互学共进、开阔视野,在集体的智慧中不断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