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央视版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5集看完了,纪录片是用动画演绎、真人情景剧和名家点评三者有效结合的形式,以康雍乾三朝背景下曹家的家族兴衰史以及曹雪芹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红楼梦》情节的高度契合性为思路,穿插地以传记性的方式讲解了主要人物(包括晴雯袭人、宝钗黛三人爱情婚姻以及王熙凤和探春为主的人物)。我的的总体感觉是“好像讲了很多,又好像什么也没讲”,也就是说内容没有什么新意,和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红楼梦》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没什么大的不同。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讲是故事会,当然,作为故事会来听显然是合格的。</p> <p class="ql-block"> 当然如果说有什么亮点,最大的亮点是确定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作者都是曹雪芹,没有续书说。其实对于这个观点,从情感来讲我希望是对的,因为曹雪芹之外,再无《红楼梦》,可从理智来讲,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举例来论证(一)白先勇的核心观点是“后四十回写的极好,尤其是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前面的情节写的再好,也是为这两根支柱服务的”,其实这个观点无疑隐藏着两个重要信息和逻辑:①前面的情节比后面的情节写的好。②因为后面写出了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所以前后事一个人写的。事实上这个逻辑很简单:前面情节不仅写的比后面好,而且后面情节与前面很多的暗示伏线根本对应不起来。比如①第八十回讲香菱时候说到“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弱,饮食懒进,请医服药不效”这明明就是“离大限之期不远矣”,怎么会反转扶正的呢?是薛家卖长生药吗?②再比如薛蟠在后四十回又犯命案了,死刑无疑了,这个时候贾家已经是风雨飘摇自顾不暇了,薛蟠怎么会安然无恙的?是突然浪子回头金不换了吗?再或者古代的律法完全是摆设吗?③或者再讲,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前面第五回不是暗示的很清楚了吗?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写出来了就是同一人的手笔吗?王熙凤人命官司不说,贪赃枉法那么多,居然安然无恙,古代抄家是过家家的玩儿了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个逻辑就站不住脚。</p> <p class="ql-block">(二)王蒙的核心观点是“从我的创作经验来讲,前后根本不存在续书,就是自己写,忘记一章节,也根本补出来除非存盘。”这个“从我的创作经验”讲,当然没问题,但仅仅也是他的创作经验来说的。纪录片里讲了““三年成书””,曹雪芹是“旷世天才”,这个无疑是对的,那么,他用了十年时间修改定稿的后四十回就是那样子的吗?首先,后四十回无疑写的极好,但也只是和其他续书比较而言,如果和前八十回比较的话说是“狗尾续貂”也行,(这是我老师的原话,我同意),文章根本是语言的艺术,但凡有点有语感,前后根本就不是一种语言风格。前面精美自然,后面冗长啰嗦,一个成熟的作家语言风格决然不可能差别这么大。其次,后面和前面的相似情节太多了,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和宝玉梦游“真如福地”,黛玉生日点戏和元春点戏的暗示,薛蟠的人命官司和葫芦案……等等,这些情节说是粘贴复制也不为过。最后,曹雪芹是个旷世天才,三年写成《红楼梦》,怎么可能差别那么大?不能仅仅从“我的经验”来看。</p> <p class="ql-block"> 综上,如果说是在曹雪芹残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这个我能接受,但如果说完全是曹雪芹写的,这个我不敢苟同,虽然我极其希望是曹雪芹写的。纪录片里讲的个观点说“如果这世上没书了,突然在角落了发现了本《红楼梦》,中国人也就不用担心了,我们的根有了”,“《红楼梦》即使放到世界文学史中也是无与伦比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另外,动画片的画质很好,可以把《红楼梦》拍成动画片,也挺好的。因为,这毕竟是最像故事会的纪录片啊!(完全个人观点,或许不对,一家之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