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暴发。随后,周恩来总理着手整治教育战线左的倾向,逐步恢复文革前的教育方式。据说,周总理提出要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一批大学生。这在当时只在工农兵(且工作满二年)中招收大学生的政策下,可谓是振奋人心的消息!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72年初,我进入扬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学习,学制二年。这所学校原来师资力量就很强,当时被列为江苏省试点,力图培养出一批学习质量达到文革前省重点中学水平的毕业生。为此,专门请省扬中校长张卓如先生来担任校长。省扬中是当时全国十大重点中学之一,张老先生是中学行政一级(相当于行政13级属高干)。进了高中,我发现我们班所有的主课老师都是教研室主任。我的学习方法很简单,上课时,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下课后及时把作业做完。特别是数学,由于初中脱了一个学期的课,正好因式分解没学到。我就请教数学好的同学。很快,我的数学测验和考试成绩从七十几分到八十几分、九十几分、一百分(那时常常会小测验)。我的班主任是数学教研组组长,在班里表扬了我,她说:李春明同学初中基础差,但进入高中后,成绩就迅速提高,值得大家学习”。到高中临近毕业时,我的数学成绩名列年级组第二。物理是我最喜爱的课。每次考试都会有一道额外的附加题。最难的一次期末考试,是把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组合成一道题,难度可想而知。那道题20分,我得了18分(文字答忘写了)所以考了118分。毕业时,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我是一百零几分,年级组排名第一。语文也是我喜爱的学科。语文老师博学多才,每次讲课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常常让我们听得如醉如痴。特别是语法修辞,形式逻辑和写作知识,为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于当时我正在读一些外国名著,写作时喜欢用倒装句,语文老师先是给我低分,后面干脆给我不及格,并在评语中说我文风不正。这使我非常震撼,从此开始认真解决自己的写作风格。正所谓严师才能出高徒!由于有了扎实的语文功底,帮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如魚得水。1975年,我参加东航司令部举办的参谋集训班,司令部一位首长给我们讲军用公文的写作,其中讲到形式逻辑和语法修辞,我不断举手纠正他的错误,这引起了司令部训练处、作战处、侦查处等几位处长对我这个刚入伍一年多的小新兵的注意(后来调到东航司令部也与此有关)。以后在各个岗位工作,我也成了小有名气的笔杆子。然而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理念影响下,我放弃了外语学习。每次考试拿到八十分左右即可。后来转业进了外贸,才知道外语的重要性,但已过了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很难学进去了。</p><p class="ql-block"> 进了高中,我立刻写了入团申请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几个月后的“五四”,我就成为高中部发展的第一批团员。入团后,还担任了组织委员。</p><p class="ql-block"> 在班上,我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我入选了校蓝球队。校田径队也准备培养我参加田赛类的标枪和铁饼项目。可惜训练了几次我就参军离校了。高二上半学期结束前,学校组织了文艺汇演。我找了班上几个男同学排了个男生小合唱,我担任领唱。结果校宣传队的老师找到我希望我加入宣传队,可是我拒绝了。</p><p class="ql-block"> 1973年底,我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军离校。1974年初,我母亲代我去学校参加毕业典礼领取毕业证。我的几位任课老师都对我母亲说,你儿子不考大学可惜了。然而,那时并没有在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大学生。直到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才有机会让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可是那时我已在师级机关任参谋,尽管干部科多次动员我参加高考,我也知道自己有把握可以考上,但我不想脱下军装去考地方大学。</p><p class="ql-block"> 在七十年代初,高中毕业生就算学历挺高的小知识分子了。中学,我的中学生涯给我赋能,让我的理想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也是我的一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玉汝于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