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优化作业设计 ——四年级数学系列实践活动

数学课题组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做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府路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组依托教材,设计了两次实验研究活动,孩子们在实验活动中全身心参与,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别样乐趣。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数学与体育的邂逅——运动与身体变化</b></p><p class="ql-block"> 科学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有利于人体骨胳、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此外运动还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调节身心。因此现在人们非常重视、热爱运动。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身体会出汗</span></p><p class="ql-block"> 脉搏会加快</p><p class="ql-block"> 呼吸会加快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次我们一起探索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变化规律。先统计运动前每分钟脉搏次数,找准脉搏位置后,同学们一个个双目微合,静心凝神,认真搭脉。之后,同学们分别进行了不同的运动:30秒原地高抬腿,30秒仰卧起坐,30秒跳绳……结束后又分别统计出了运动后以及休息两分钟之后的脉搏次数。记录好实验数据,统计员们细心计算,热烈讨论,分析统计结果。</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p><p class="ql-block"> 运动后,一个人的脉搏跳动是加快的。</p><p class="ql-block"> 运动方式不同,脉搏跳动加快的幅度不同。</p><p class="ql-block"> 一般而言,8-12岁儿童脉搏跳动频率大约为70-90次/分钟。</p><p class="ql-block"> 另外,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运动量不宜太大,一般保持在运动后脉搏次数为120-140次/分钟为宜。</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数学与科学的邂逅——怎样滚得远</b></font></h3>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会利用斜面来运输物体,达到省力的目的。凭借直觉,人们就能知道圆柱形物体滚动的距离,与斜面的长度,以及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等因素有关。这其中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咱们四年级的同学们借助了数学实验对30°,45°,60°这三种斜面与地面所成角度对滚动距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p> 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本次实践活动将数学与体育、科学等学科融合,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关联。

脉搏

数学

运动

斜面

实验

双减

跳动

四年级

同学

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