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收元《时光记忆》(一)——白水农中印象

元首

<p class="ql-block">晋城十三中的前身是钟家庄中学,这个问题大家都知晓,但是,钟家庄中学的前身是白水农中,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是由白水农中向钟家庄中学过渡的时期,在这里完成初中学业,并光荣地考入晋城师范,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所以,谈起我的人生,与钟家庄中学、白水农中有着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白水农中建立于1958年,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实际上突出的是多和快,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以此催生出大跃进、人民公社。白水农中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的。</p><p class="ql-block">白水农中的办学方向和目标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升农业科技能力,实现农业的高产化。起初成立的时候,先在疙瘩村的大庙里办学、后来又搬迁到白水村的大庙里办学,那时候条件很差,学校招生主要是初中生,还承担有农业科技的短期培训和应急培训,专业正规的老师也比较少,民办教师和临时教师比较多。</p><p class="ql-block">196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搬出大庙,在钟家庄公社上辇村附近修建了学校,学校主体建筑是两层楼,比在大庙里的条件好了许多倍,具体地点就在今天的泽州路湖滨6号的位置。学校不仅开设有一般的文化基础课,还开设有农业育种、防病虫害、改良土壤等农业技术课程,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李志瑛就是在学校刚建成的时候当了学校的民办教师,后来思想进步,脱颖而出,当了校长,段连顺的父亲是学校的做饭大师傅。</p><p class="ql-block">1971年,学校开始招生高中班,是一所具有普通高中性质同时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农村高中。李志瑛、焦瑞发、李培民、王敬枝等人是高中代课教师。那时候因为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打成右派的李培民、王敬枝等高级知识分子在这里教书代课、拉土填地、喂猪拉粪,进行劳动改造,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才得到平反。凤鸣小学退休教师张旭梅是高1班的学生,凤鸣小学原总务处主任、退休教师郝秋林是高2班的学生,市中专原办公室主任、退休教师李亚敏是高3班的学生,钟家庄小学原副校长、退休教师李建国是高4班的学生,钟家庄教办退休教师段连顺是高5班的学生,后来班级继续发展到高7班、高8班和高9班。</p> <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18日,白水农中7班、8班同学,在阔别学校30多年的原校址湖滨6号饭店召开了同学联谊会。2017年8月27日,白水农中高9班同学也进行了聚会,并发了美篇,其中,照片里就有我认识的有回军小学退休的王桂香老师,还有在十三中退休的刘青梅老师等。</p> <p class="ql-block">1978年,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改革开放全面铺开,全国兴起大办教育的热潮,李志瑛紧抓机遇,在回军村征得土地,并筹集资金,开始修建新校白水农中。1979年9月新校区白水农中投入使用,学校更名为钟家庄中学。校园既有高中,又有初中。一年之后,原有的高中生毕业,开始变成了纯粹的初级中学,当年的白水农中变成历史,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钟家庄中学成立后,钟家庄村办的钟家庄学校还办有初中,也许是为了不混淆这两所学校,人们都还习惯把这里叫“农中”,很少有人叫钟家庄中学。直到钟家庄村办学校变成钟家庄小学,钟家庄中学才逐渐回归正名。至今七十多岁的老人,在提起这所学校的时候,仍然叫的是“农中”。“农中”一词,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p><p class="ql-block">我是 1979年学校搬迁后的第一批初中学生,是由回军、山门、苇匠三所学校合并而成的。那时候学校很困难,买不起桌凳,就让这几个村的学校负责送板凳,我当时因为不是本地学生,没人负责我的座位,后来回军学校的刘思聪老师给我找了一套桌子,送到学校,终于解决了我的座位问题。记得当年因为望川楼村拿不出桌凳,全村七八个同学就没有来学校报到,直到第二年留级一年,才解决上了上学的问题。</p><p class="ql-block">白水农中变成钟家庄中学以后,学校依旧秉承原来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此期间我逐渐熟悉校园环境,熟悉老师同学,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老师的辛勤哺育下,我渐渐成为班里的优秀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坐在班里的最佳位置,老师很器重,自己也很自律。</p><p class="ql-block">1982年,我考上了晋城师范,这在当年是一件很荣光的事,甚至也是学校值得庆贺的事。校长李志瑛亲自带着入学通知书来到我姐家里找我,向我表示祝贺。这也是从白水农中到钟家庄中学以来走出的第一批正式国家录取的“大学生”,我自己也感到很自豪。为了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和付出,我妈和我姐蒸了两篮子馒头,带了两瓶酒,请了所有的老师,在一片祝贺声中,我的中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此也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然让我荡气回肠,激动万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