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连林场知青50年返场探亲

小苗青青

<p class="ql-block"> 图文/小苗青青</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0日迎来了万宁市六连林场上山下乡知青50年纪念日。由知青吴启强、王文、陈国庆等人牵头组织返回林场探亲,30多位知青身披冬日的暖阳,踏上大巴,车轮滚滚,一路风尘一路歌驰向当年上山下乡的六连林场。</p><p class="ql-block"> 笔者我很高兴能再次与校友们在这个特殊的、有意义的日子里相逢,且很荣幸应邀参加这次的知青50年纪念日。很激动,因为我也是一名下乡知青,我们同是一根藤上的苦瓜,深知那段上山下乡岁月的艰辛,也因为我们历经沧桑,才更加懂得人生的不易,面对生活坎坷使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连林场知青五十前的沧桑岁月,转眼须臾间过去了’。同样的下乡知青,人生的很多往事,如同过眼烟云,记得都很模糊了,唯有那段即短暂而又漫长的知青经历宛若昨。低头静思,抬头远望,多少年来,不曾敢忘。那是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段燃烧着青春、践行着理想的岁月,也许只能珍藏在心中,只能在月夜深处,才显露出浓浓的化不开情愫。</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知青同学们激情澎湃,怀揣着久别的林场老职工的重逢,期待着再次看到当年上山下乡战斗过的地方。大巴车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拐过几道弯便抵达了林场。</p><p class="ql-block"> 隔着车窗 ,一片翠绿葱茏的林树映入眼帘,林场部的大楼高挂着“热烈欢迎六连林场知青50年返场探亲”的横幅,满载着欢悦喜庆,大楼门前早已等待迎接的林场领导及老职工正向知青们挥手致意。久别重逢,知青与老职工领导们欢喜倍加,他们握手拥抱,仿佛抱回了50年前的今天。下乡劳苦心酸的岁月,往事不堪回首,却又历历在,满腹的话儿不知从何说起.......</p><p class="ql-block"> 下了大巴车, 凝望着此情此景,我感慨万千,一股同样历经的上山下乡苦涩油然而生。也就在此时,远处隐隐传来一缕咿呀咿呀之音,我循声而望,但见满头银丝的老妈妈与知青两人正相拥而泣,泪飞化作倾盆雨!久别重逢,数十载心酸与思念久蓄的泪水俄倾间自心底决堤。我不假思索连忙举起相机,把如此催人泪下、摄人心魂的画面悄悄掠入镜头,我甚至不敢挪动脚步,唯恐扰了此刻千丝万缕的倾诉。我用震撼的心灵与你们泪眼相撞,静静地倾听上山下乡知青沧桑岁月里动人的歌;静静地倾听知青人苦涩的乐曲。我 用相机的光晕 抹去你们满脸的泪水,用相机闪光灯照亮你们回首往事迷蒙的林道回望数十载的知青来时路........</p><p class="ql-block"> 往事不堪回首,当年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为时代洪流。 犹记得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肩背挎包、胸戴大红花,知青同学们在锣鼓鞭炮声中,在父母和亲人的欢送下走向喜披彩花的大卡车。当车轮徐徐开动,我看见人群中的父母、亲人、他们都流泪了,他们对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未成年孩子有着太多的牵挂,也不知道此一去人生路有多远,更不知道对我们期盼着什么,一脸的迷茫…此时,无论是要离开的还是来送别的人们,心情一下坠入伤感的氛围中,此刻,我们开始真正踏上了社会的旅途,我们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的铺垫,也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的支撑,然而这一去要多久?前途与命运如何?脑子里一片空白!</p><p class="ql-block"> 在那段特殊的年代里,知青们上山下乡到此陌生的六连林场,开启了艰辛的知青生涯。雨天脚踏泥泞挖树坑,披星戴月饥肠辘辘收工回,带着满身汗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知青点;粗粮稀饭略充饥。晒得黝黑的皮肤,冲洗满身的泥土,在信仰和茫然中洗却疲劳与烦恼,简陋的茅屋为安身,一盏摇曳的煤油灯伴着木板床,在疲惫中浑然入睡。午夜梦回,渴望着一腔热血洒前程,凝望林园,闻不见青春热血的燃烧。你们同膳一锅饭,共饮一井水,情同手足相携走过峥嵘的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而今知青们已值花甲之年。昔日稚嫩的花样少女如今皱纹已爬上了额头;气宇轩昂的英气少年已平添了腮帮满须。 知青们用青春的汗水染绿了这片原林,这座山。林场里留下知青们深深的脚印,树林里随风飘荡层层的绿波,倾诉着知青们艰苦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知青的生活是艰苦的,结下的情谊却是真挚的;知青的经历是苦涩的,却也是宝贵的。回忆知青岁月,不是为了歌颂那段历史,而是要给经历那段青春岁月的人们一个倾诉、回忆和互相问候的机会。也许,每一个知青的经历,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这样的故事,共同折射出当年的时代印记。她令人回忆,引人思索,给人启迪。虽然知青在中国史册是已然画上了句号,而对我们知青人而言,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已深种心底,挥之不去。如果说,我们上山下乡是肩负着历史之使命,那么便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是我们知青生命里永恒的感慨,是一首永恒不老的歌谣。</p><p class="ql-block"> 一支瘦笔写不尽下乡知青的酸甜苦辣,描不完知青生涯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唯借冬日的暖阳温和每一颗上山下乡知青寒辛的心。有待他年冬日暖阳时,复举匏樽以相属........</p> <p class="ql-block">万宁市六连林场上山下乡知青50年返场与林场领导及老职工合影。</p> <p class="ql-block">踏上大巴车,林场知青联谊活动筹备组组长吴启强一声号令,30多位知青一路风尘一路歌,奔赴六连林场返场探亲。</p> <p class="ql-block">下过乡,当过兵,同样都是肩负使命为祖国!</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校花,今时的白衣天使,笑靥如花般美!</p> <p class="ql-block">知青们第一站,走进六连岭瞻仰烈士陵园~《红色革命史馆》。我们的父辈为了革命战争,把青春的热血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欢乐今天到和平,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您,女儿永远怀念您!</p> <p class="ql-block">六连岭,红色革命老区,不忘父辈为革命战争的艰难险阻,吃野菜,住山洞,持枪倚枕待天明,怀念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这个青田伏击战,写的是知青周燕群的父亲周济安。在这次战役中,她父親腿部受伤,送六连岭治伤。由于叛徒的告密,日本鬼子进村杀了周家七口人。</p><p class="ql-block"> 为周燕群英雄的父亲敬礼!是的,父辈们为了革命战争浴血奋战,把热血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革命求解放!作为军人的儿女,我们永远怀念父亲!</p> <p class="ql-block">琼崖纵队子女瞻仰父亲当年战斗过展览的图片遗迹。</p> <p class="ql-block">三位山东籍美媚,父亲南下为解放海南,立下不朽功勋,为父辈、为你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听革命战争年代故事,铭记今天的和平,是烈士们用献血换来!</p> <p class="ql-block">三位美媚红军亭前留个影,不仅是圆昨夜的梦,更是延续父辈之路,牢记革命史!</p> <p class="ql-block">红色革命史馆,满载着红色历史故事,子孙万代传颂,为先烈们敬礼!</p> <p class="ql-block">我在车门,展望昔日的知青历程,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放松心情,艰难的知青旅程已成历史。</p> <p class="ql-block">万宁六连林场,知青们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红灼灼的欢迎排板,与其说是排板,不如说是冬日的暖阳。</p> <p class="ql-block">返场知青与林场老职工,一个眼神,一个笑靥,须臾间温暖了整个冬天。</p> <p class="ql-block">记忆戳痛了流年的前裳,知青下乡的酸苦,沉淀在心底。久别重逢忆往昔,如何不教人痛切心扉?!此情此景催人泪下!</p> <p class="ql-block">人生相逢都是缘,再次相逢铭心间。</p> <p class="ql-block">几个不眠之夜的林场职工,今日终于迎来了返场知青,喜不自禁!</p> <p class="ql-block">林场大楼宽敞的会议室,座无虚席 老职工与返场知青各自发表久别重逢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六连林场副场长刘腊华在会主持,宣布了今天的会议安排与行程。</p> <p class="ql-block">六连林场场长林明勇在会发表上山下乡知青与林场的工作总结。</p> <p class="ql-block">林场知青联谊活动筹备组组长~吴启强发表了上山下乡的工作感言。</p> <p class="ql-block">知青筹备组陈国庆发表了上山下乡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知青筹备组王文发表了上山下乡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知青代表吴国华发表了上山下乡的感慨与走进大学校门及工作岗位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六连林场知青返场探亲活动,在欢歌笑语中完满结束了,而知青的情谊是生命里一曲永恒的歌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