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欺凌说:“不!”

振小编

<p class="ql-block">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学校是孕育花朵的摇篮,守护孩子的安全,就是守护我们国家的明天和末来。校园欺凌无小事,任意一起欺凌事故背后,都牵连着两个或一群孩子的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西方有句谚语: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抚养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防止欺凌也是如此,校园欺凌并不是一个新闻关注一下即可,而是需要持续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注和投入。</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中,学生自我报告的曾受过欺凌的比例从2%到66%不等,而自我报告曾欺凌过他人的比例从2%到34%不等。这些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小学中高年级(10岁以上)和初中学生。世卫组织、联合国儿基会、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的联合调查项目,在全世界46个国家对超过10万名儿童和青少年关于欺凌行为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报告说自己曾经受到过欺凌,发生欺凌主要的原因包括相貌、性别、性特征或性取向、种族或国籍,还有一些原因不详。在受过欺凌的人中,三分之一认为欺凌是正常的,40%因为感到害怕或者羞耻而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三分之一告诉过一名成人,告诉老师的不到10%。</p> 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Q: 什么是校园欺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A: </b>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暴力、少数人数实施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p> 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Q:校园欺凌有何影响?</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A:</b>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校园欺凌可能给儿童带来长久的心理影响,而研究指出,校园欺凌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在过去近40年中,国外的研究者发现校园欺凌影响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b>学业表现</b>:儿童在学前和小学前几年受到欺凌,会产生厌学情绪,更难理解所教的内容。三、四年级之后,欺凌会影响之后的学习成绩,也会出现学校适应不良的情况。进入中学以后,除了成绩和学校适应,欺凌还与逃学、旷课有关。</p><p class="ql-block"> <b>身体健康</b>:不少被欺凌的学生会表现出身体问题,比如食欲不佳、睡眠不好、头疼等问题。欺凌作为一种急性和慢性压力,也会对于儿童青少年的神经发育产生影响。比如皮质醇(压力激素)分泌失调等。</p><p class="ql-block"> <b>社会关系</b>:被欺凌的孩子往往在同学中更加不受欢迎、被同学排斥,在女生中尤为突出。进入青春期,经常被欺负的孩子朋友更少,人际关系也更差。&nbsp;</p><p class="ql-block"> <b>自我概念</b>:被欺凌的孩子自尊和自信心都会降低,有时甚至会自责,认为自己就该被欺负。进入中学之后,受欺凌者的社会胜任度和自我价值感都较低。</p><p class="ql-block"> <b>内化问题</b>:被欺凌的儿童和青少年表现出较多、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感到孤独、远离人群、出现更多负面情绪和躯体症状,罹患精神疾患的风险也有所增加,还有少量的人会出现自杀的念头甚至尝试自杀。</p><p class="ql-block"> <b>外化问题</b>:被欺凌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表现出 更多的行为问题,违反纪律、有暴力倾向、注意力不能集中、吸烟喝酒等问题。有些被欺凌的人,之后也会变成欺凌的施加者。</p><p class="ql-block"> <b>成年之后</b>:上述很多问题都可能持续到成年之后。除此之外,在早年受欺负的人,成人后的失业率和犯罪率更高,受教育程度、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也更差。</p> 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Q:如何辨别孩子是否遭受欺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A: </b>如果孩子遇到暴力事件,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是否受到了伤害,平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下面这些迹象预示孩子有可能正遭遇校园暴力。</p><p class="ql-block"> <b>身体伤痕。</b>如果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人为伤痕,诸如瘀伤、抓伤及其它伤痕,那很可能是孩子受到暴力侵害。要注意,如果孩子经常穿着长袖衣服,即便是温热天气也如此,他/她可能是想遮掩伤痕。</p><p class="ql-block"> <b>物品丢失或损坏。</b>虽说有些孩子会把个人物品保管得乱糟糟的,但如果发现他/她经常丢失一些个人物品,比如说鞋子、首饰、文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件总是有破损,那么家长就要留心了。</p><p class="ql-block"> <b>如厕习惯改变。</b>观察孩子是不是非得等到回到家才上厕所,虽然有点奇怪,但这也是受暴力侵害的一种征兆。学校的厕所由于位置特殊且不易受到监控,这里很容易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p><p class="ql-block"><b> 自尊心受挫。</b>如果孩子经常回到家都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着鼻子的情绪,那么他/她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校园暴力的受害儿童,可能会变得很依赖家长,并且变得孤僻、怕生,而且显得很没有自信。</p><p class="ql-block"><b> 自我伤害倾向。</b>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儿童,很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自虐的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行为,家长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有关心理咨询专家处寻求帮助。</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不愿上学。</b>如果孩子非常不愿意上学,甚至出现逃学、装病请假等现象,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孩子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他/她不愿意回到让其感到不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 睡眠出现问题。 </b>做噩梦尖叫、食欲下降、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等异常行为也是孩子遭受暴力侵害的表现之一,如果睡眠问题还伴随着其他以上提到的现象,那么孩子受到暴力侵害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p><p class="ql-block"><b> 学习出现问题。</b>对课程学习突然没有兴趣,成绩下滑,学习不在状态。</p><p class="ql-block"> <b>刻意改变上下学的时间或路线</b>,有时可能携带刀具。</p><p class="ql-block"> <b>比原来话少,将自己封闭。</b>下课后常常自己一个人活动,减少与其他同学沟通和交流的频率。</p><p class="ql-block"><b> 以各种理由给家长要钱,</b>甚至偷窃家里的钱物,家长要保持高度警觉。</p><p class="ql-block"><b> 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b>尤其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谈论时闪烁其词,兴致不高。</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有这些现象,教师家长要及时沟通,校内校外紧密关注,甄别孩子是不是遭受了校园欺凌。如果家长确认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事件或听说校园欺凌事件,要第一时间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p> 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Q:面对校园欺凌改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1.学生</b></p><p class="ql-block">01.保持镇定,懂得求救: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可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p><p class="ql-block">02.主动避险:远离无人监管的地带,在校内外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一人行走。</p><p class="ql-block">03.保证人身安全: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冷静判断危险性,尽可能拖延或先满足其要求,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注意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向一群欺凌者挑战;发现欺凌者有凶器,应立即远离并告诉大人。</p><p class="ql-block">04.及时报告:不要害怕或觉得告诉老师或家长是懦弱的表现,就像遇到坏人要报警一样,遭遇校园欺凌也要报告给大人,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p><p class="ql-block">05.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开发兴趣的同时收获友谊,还能保护自己。</p><p class="ql-block">06.锻炼身体与心理承受力。</p><p class="ql-block">07.看到了欺凌事件,想办法去帮助受欺凌者,或者报告给老师。</p><p class="ql-block">08.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进行咨询和反映,寻求法律途径帮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受害学生家长</b></p><p class="ql-block"> 01.控制情绪,保持理性。立即查证、判断事情的具体情况,不要采取极端措施,以免使孩子陷入自责和无助。</p><p class="ql-block">02.稳定孩子情绪,理解和共情孩子,无条件陪伴、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p><p class="ql-block">03.与孩子交流、讨论,鼓励孩子谈论,让孩子相信我们,随时能得到我们的帮助。</p><p class="ql-block">04.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找班主任协调处理。若处理不当可找学校管理部门或校长进行处理。若仍没有结果,可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p><p class="ql-block">05.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p><p class="ql-block">06.做好表率,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p><p class="ql-block">0F.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且建立自信心。</p><p class="ql-block">08.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可寻求专业人士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p><p class="ql-block">09.保留证据,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孩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3.施暴学生家长</b></p><p class="ql-block">01.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不容许这样的行为,不可以用武力解决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如果再犯这种错误,将受到严厉的惩罚。</p><p class="ql-block">02.给孩子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p><p class="ql-block">03.重视对孩子的底线教育和人格教育,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为他们制定规范。</p><p class="ql-block">04.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p><p class="ql-block">05.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p><p class="ql-block">06.家长要以身作则,维持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要向孩子示范如何控制情绪,不能使用暴力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07.对孩子我们要做到:鼓励,不强迫;尊重,不打断;不吝啬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在尊重、平等与爱中,得到自信与滋养。</p> 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更坚决地对校园欺凌说不!</b></p><p class="ql-block"> 有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要意识到,欺凌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欺凌行为是无能的表现。其次不要故意攻击其他同学,无论是比你更弱小的,还是你看不顺眼的,还是他做错了事的,这些都不能成为你攻击他人的理由,要学会通过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宽容。</p><p class="ql-block"> 被欺凌的同学要勇敢站出来说不:当你被其他同学欺负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寻求合理的帮助和解决方法,让欺凌你的人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处理。</p><p class="ql-block"> 我校对“校园欺凌”行为秉承“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彻查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如果大家遇到或发现校园欺凌行为时,请及时告诉班主任、级长和学校各级领导,我们承诺一定以最快的速度、以最严肃的态度处理,因为我们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足够的安全,都能避免校园欺凌行为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积极参与到“反校园欺凌”行动中来,不做欺凌之事,不当欺凌之人,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宽容友善的人,一起努力营造、维护和谐有爱的校园氛围!</p>

欺凌

校园

孩子

暴力

家长

学校

行为

儿童

欺负

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