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都兼顾,防疫研培两不误——富裕县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研培会会议纪要

<p class="ql-block">根据富裕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会通知要求,本学期全县线上初中化学研培会于2021年12月15日早八点准时召开,本次会议共有五项内容:</p><p class="ql-block">一、录播公开课</p><p class="ql-block">二、经验交流及讲座</p><p class="ql-block">三、教研员关于课堂教学专题培训讲座</p><p class="ql-block">四、教研员对下一步课堂教学工作及中考复习策略建议</p><p class="ql-block">五、教研员会议总结</p><p class="ql-block"><br></p> 公开课教学 <p class="ql-block">1.一中柳萌《常见的酸和碱》</p> <p class="ql-block">2.逸夫于长永《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及应用专题》</p> <p class="ql-block">3.学城陈艳《分子和原子》</p> 经验交流讲座 <p class="ql-block">1.二中陈根岭《化学课如何进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2.富牧王旭《浅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逸夫王静《浅谈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学城姜德明《如何备战中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学城梁娟《双减政策下的农村化学课堂》</p> 教研员专题培训讲座 <p class="ql-block"> 如何上好一堂课</p><p class="ql-block"> 教师进修学校 姜华</p><p class="ql-block"> 好课的背后折射的是教师的教育哲学,一个好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他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的,他既不会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也不会为人左右,失去自我。好课的艺术,就在于“放得开,收得拢”,这艺术会让人觉得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会让师生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总结起来是四句话——要有人,要有料,要有趣,要有变。如果浓缩一下就是要有味,能让人回味无穷的味。</p><p class="ql-block"> 1、你的课堂上,有生命的成长吗?</p><p class="ql-block">有人的第一层含义,当然是有学生。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努力从教育的本原来认识我们的课堂,教育是面对人,帮助人的生命生长的,着眼生命生长的课堂,必然是基于学生实际,要从学生生命生长需要出发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课上总是习惯于指向考试,指向升学,我们灌输给学生的,很少是指向批判、体验、创造的。考试升学,找好工作,讨好老婆,过好日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着眼于人的,但是人生绝对不仅仅是这么一条直线,如果我们的课堂给他们的就这么一条直线,那么将来他们一旦遇到挫折,离开这个轨道的时候,他们就不知所措了。</p><p class="ql-block"> 2、给课堂注入个人风格</p><p class="ql-block"> “有人”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有我们自己。所谓有我们自己就是要有我们的个人风格,是我的“课堂”,这里面包含着“我的”教学哲学。每个人包括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教师的个体意识,就会失去教学的创造性。</p><p class="ql-block"> 做教师的,学徒,到匠人,到艺人,到专家,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教的每堂课本就是不一样的。这原本是常识,可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往往只有一个标准,这标准更多的时候是无视施教教师和受教学生的。</p><p class="ql-block"> 3、课堂上要关注情境中的人</p><p class="ql-block"> 所谓“有人”,还包括不在场的人,比如教材的编写者,教学纲要、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制定者,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孩子身边的人,这才是我们挂在嘴上的“教学情景”。</p><p class="ql-block"> 课堂要“有料”</p><p class="ql-block"> “有料”,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课程资源。一堂好课,教师是会从实际的教学情境出发,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这资源既有我们自身的经验积累,更来自与学生的互动。</p><p class="ql-block"> 所谓趣味性,就是课堂能让学生产生发现到某种稀罕之物的兴奋,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与大家分享他的乐趣。人总是喜欢发掘神秘的宝藏,尤其是儿童。有趣的课堂,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境地,寻求知识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课堂会将学生的天赋、洞察力、以及多元的视野聚焦在他们对生命的挑战上,进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可能,也就会寻找到我们从未想过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课堂要“有变”</p><p class="ql-block"> “有变”说的是一堂好课的每一个环节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随机的,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动态生成”。一堂好课是一定会根据课堂的实景调整教学预案和教学方法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张力,有灵气的。教学面对的是人,既然人是活的,我们怎么可以死守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呢,又怎么能够按照一个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呢?</p><p class="ql-block"> 其实,有变的课堂就是要打破我们对他人的迷信,对标准的迷信。我们的课堂要勇于挑战传统的模式,不能用一个不变的标准来认识自己。因为生命是多元的、变化的,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刻板化、模式化,好的课堂总是会在变化中收获教与学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做到这“四有”,需要培养四种能力</p><p class="ql-block"> 如何上出这样的好课?我认为,还可以说四句话——就是需要学会四种能力,即解读文本的能力、灵动的能力,沉稳的能力,“得意忘形”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1、解读文本的能力:在文本中发现问题,才能培养出有“问题”的人 </p><p class="ql-block">应试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了。真正的教育要做的是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有“问题”的人。要让学生有“问题”,自己先要成为有“问题”的人。教师对文本的阅读最要紧的就是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2、灵动的能力:捕捉课堂上灵光一闪的瞬间</p><p class="ql-block">所谓“灵动”,就是教育理论上讲的教育机智,我的理解是“课感”,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灵感。教师有了这种“灵动”,在课堂上才能够迅速发现、捕捉那些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瞬间,也才能够及时消解那些不利于教学的负面因素。</p><p class="ql-block">比如,课堂上突然有麻雀飞进了教室,怎么办?一是把它赶出去,二是不闻不问,再有就是相机引导,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前两种情况没有及时消解不利因素,而“相机引导”就是具有课堂的灵感,能将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为我所用。</p><p class="ql-block"> 3、沉稳的能力:别让浮躁的心态污染了课堂</p><p class="ql-block">所谓沉稳就是不浮躁,现在的课堂教学当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尤其是低年级,就是动不动就表扬:“你真聪明!”“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等等,过度就是一种浮躁。</p><p class="ql-block">许多情况下教师同样很急躁,比如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完成练习、在与教师的互动当中,出现了思维、语言、表达阻塞的时候,有的教师就会拉下脸来:“这个我都讲了多少遍了,你还不会?”</p><p class="ql-block"> 要想沉稳地驾驭课堂,一定要克服这种浮躁的心理,埋下头来,回到教育的本真。教育不仅仅是考试和升学,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丰富生命的色彩,拓展生命的厚度。比如适应生活、独立生活、改善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使人成为人。</p><p class="ql-block"> 4、“得意忘形”的能力:摆脱固有的模式束缚</p><p class="ql-block">教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如果用统一的“模式”去教,就会很机械、很教条,所以好老师的课堂要达到“得意忘形”之境界。</p><p class="ql-block"> “得意”包括三个维度:一是要“得教材之意”,也就是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主旨、特点和编写者的意图;二是要“得学生之意”,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控学生的情绪,使之渐入佳境;三是要“得课堂之意”,即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套不变的、机械的程序。</p><p class="ql-block"> “忘形”是指,一个好教师,首先得忘掉自己的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要时刻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二是要忘掉教材之形,即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也不拘泥于某一种程式,而以自己的教育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三是要忘掉课堂之形,努力将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和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与学生的合作中享受到教育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课堂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能好在哪里呢?所以课堂想要摆脱某种模式束缚,老师就要根据自己固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特长,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p> <p class="ql-block">全县各校积极组织参会,由各校化学组组长具体负责,落实各项会议议程。</p> 研培会会场剪影 <p class="ql-block">教研员姜华老师老师在卡点值守,同时主持线上研培会。</p> <p class="ql-block">各校化学教师认真参会</p> <p class="ql-block">教学研培两促进</p> 姜华老师总结 <p class="ql-block">并对下一步课堂教学工作及中考复习策略建议</p> <p class="ql-block">  希望全体化学教师们在目前的“双减”政策下,勤于对照课标,精心研读教材,找准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要善于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要求,争当一名与时俱进的好教师,呈现出一节节好课堂,做到“减负提质”两不误。我们化学教师争取做到天天在成长,教育,我们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学研培会是在疫情防疫形势严峻,临近期末复习备考的紧要关头以线上录播形式召开的,组织形式灵活,参培时间课可灵活掌握,通过公开教学、交流介绍、专题讲座等研讨活动,既为解决当前“双减”形势下一线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指导,又避免了串课打乱教学秩序的尴尬,做到了线上线下两相顾,防疫研培两不误。是一种特殊时期研培会的最佳组织形式。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深陷怎样的困境,我们化学团队教师将一如既往,不负使命,立德树人,坚定前行。</p> <p class="ql-block">供稿:富裕县各初中化学教研组</p><p class="ql-block">编辑:李兆文</p><p class="ql-block">审阅:各校组长</p><p class="ql-block">终审:姜华</p><p class="ql-block"><br></p>

课堂

教师

教学

学生

课堂教学

教育

研培会

就是

我们

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