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八卦田,你知道怎么去吗?20路,42路,62路公交都可以到——那是镶嵌在杭城钢筋水泥里的一块晶莹翡翠,给人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h3> <h3>从玉皇山上俯瞰八卦田。<br><br>八卦田景群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东南侧玉皇山南麓,东临南复路,南接虎玉路(陶瓷品市场),西至白云路,占地约150亩。又称“八丘田”,上面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八卦田中心,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太极图。</h3> <h3>因为是随老同学神游,所以P了一张,好像还有那么一回事。哈哈!</h3> <h3>从八卦田边沿白云庵门前的那条路走,过白云庵约几十步远有处需要买票上玉皇山的路,过收费亭子不远,可见“松关”匾额,由此再往前走约百米,就是天龙寺了。<br><br>【注】有30年教龄证者可免票。</h3> <h3>【注】松关<br>1.犹柴门。唐·孟郊《退居》诗:“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br><br>2.古关名。在阴山。元·耶律楚材《过夏国新安县》诗:“昔年今日渡松关,车马崎嶇行路难。”</h3> <h3>老同学坚持运动,几乎天天去八卦田转转,我想,大概是一则离他家较近,二则自然情有独钟,因为他姓朱,同学们戏称他是朱元璋之后裔,便说八卦田是他的御花园。日前他又独自来到天龙寺,拾级而上,锻炼心肺,从发到群里的照片可知。<br><br>我与夫人以前去过,一个可以独享的去处——深幽,清寂,又可以让人慢慢品味的地方,甚至连台阶也可以一步步数着慢慢上,绝无旁人干扰。这次虽在家窝着,随之而神游,也自有一番乐趣。<br><br>游天龙寺最大的好处是真正可以做到“旁若无人”,一人悠哉,游哉,绝对“安全”,犹如闲庭信步。</h3> <h3>天龙寺,位于玉皇山南麓,八卦田的上方。天龙寺造像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天龙寺始建于北宋干德三年(965),南宋建炎三年(1129)时焚于火,之后重建,并在南宋郊坛初建时,作为郊祭时百官随从的临时住所。元、明、清历代屡有毁建,但建寺之初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共11尊一直保存较为完好。附近的善男信女还是常常来这里烧香拜佛,还自发地为这些佛像油漆。</h3> <h3>天龙寺内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分别是水月观音、弥勒佛和阿弥陀佛,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史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天龙寺造像与慈云岭造像、天龙寺造像、烟霞洞造像、并称为国保-——西湖南山造像。</h3> <h3>五代时期,中原兵火弥漫,社会动荡,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失去发展的条件,逐渐衰落。而南方的吴越国却因“保境安民”的政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五代吴越国三皇五帝既尊奉佛教,又信道教,兴造寺庙,勒石造像蔚然成风,西湖南山造像应运而生。</h3> <h3>西湖南山石刻造像大多采用圆雕技法,圆熟洗练,雄健奔放,饱满瑰丽,极具江南特色。是五代吴越石窟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开创了两宋艺苑隆盛之先河。</h3> <h3>这座千年古寺真的如同那块悬挂在大殿东面的匾额上所书的是个“深幽之境”。这个“深”可以理解成“很”,很幽静;也可理解成“长”,千年历史的长度;还可以理解成“深厚”,在这里积淀的人文历史厚度很深。当然,这里也确实“深幽”。(选自网上《走过风景遇到“你”千年一朝帝王梦》一文)</h3> <h3>老同学是八卦田的常客,天龙寺,春夏秋冬也少不了要来几次。因为老同学的那次引导,我认识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天龙寺。</h3> <h3>因对云板有兴趣,也来了一张。<br><br>【云板的故事】(作者 轻叶说):<br>在沈阳的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一个不起眼的铁片,看起来了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就是这样一个铁片,它却被认定为了国家一级文物,它还有着一个文艺的名字,叫作“云板”。<br><br>云板的前世是清朝努尔哈赤时期,军事上使用的一个报警装置。在有外敌入侵的时候,就会有专门的人去敲响这个铁片,就和现在社会中用到的防空警报一样。<br><br>这个文物存世的历史并不久,只在清朝的史书中出现过,在这个铁片被发现之前,专家们也一直未见到过实物。人们苦苦寻找了整整三十年,但是一点音讯都没有,在人们快要崩溃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br><br>有一个十分贫穷的学校,学校没有安装电铃,下课上课全靠老师敲一个铁片。当时专家恰巧路过这个地方,看到了这个铁片,本来专家并没有在意,毕竟这在当时并不是稀罕事,有的地方开个会或者发个通知,没有锣的情况下也都会敲个铁片之类的东西。<br><br>当专家拿到这个铁片后,专家越看越觉得像史书中的云板,于是就拿去对照了文献资料,并且对年代做了一个鉴定,最后认定这个就是书中记载的“云板”。<br><br>谁能够想到专家苦苦寻找了30年的国宝,却被小学老师当做“上课铃”用,这或许就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吧,就像元代大玉海,曾经是元代的镇国重器,谁能够想到在清朝它却沦落为咸菜缸子。<br><br>在人生的许多阶段中,一些伟大的成果往往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经历。<br><br>【注】云板,报事之器。作传令或集众之用。</h3> <h3>金庸先生的武侠著作众多,可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剑倚碧鸳”来概括金庸先生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合集。然而在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里,只有一个作品被翻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的次数最多,也成为武侠经典,它就是《天龙八部》。从1977年开始翻拍至今10余个版本中,其中以李修贤、黄日华、汤镇业、胡军和钟汉良等人主演的《天龙八部》,得到了幕前众多观众的好评。在《天龙八部》中,多以天龙寺取景。当然金庸先生笔下《天龙八部》里的天龙寺,非八卦田之天龙寺,而是大理的这那座寺庙。<br><br>哈哈,真当会抖,“冬瓜抖到豆蓬里”了。(这句要用杭州话读才有味道)</h3> <h3>文字来自网络,天龙寺照片多为老同学象富所摄,我擅自拿来用了,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