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游学笔记|在涠州岛墨菲,找到了一个喝茶、读书的好地方。

成都花茶

<p class="ql-block">涠洲岛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岛的最高海拔79米。岛内景区包括鳄鱼山景区、滴水丹屏景区、石螺口景区、天主教堂景区和五彩滩景区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有“蓬莱岛”之称,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p> <p class="ql-block">在岛上有一家投资700万,只有16个房间的民宿,吸引了我。</p> <p class="ql-block">住下来,喝一杯茶,看一本书,也是度假。</p> <p class="ql-block">这次度假,把《500年来的王阳明》一书看完了。</p> <p class="ql-block">最开心的事自然要告诉最重要的人。</p> <p class="ql-block">最开心的事自然要告诉最重要的人。王阳明一旦悟出 “知行合一”之理,立刻写信告诉徐爱。徐爱一接到这封信,也不忙着考进士去了,千里迢超跑到龙场。老师有新的发现,老师创立了心学,作为老师的大弟子,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事情比去追随他更重要呢?</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弟子、真正的同道中人,要怎么样?是教学相长、相互神益的,而不只是简单的跟随。徐爱到了之后,听说老师创造了知行合一之说,但自己有问题要请教老师。</p><p class="ql-block">行和知,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很重要的两大命题。从《尚书》开始,到孔子、庄子、孟子,然后到二程、朱熹.然后到明末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再到孙中山、陶行知,都谈知与行。</p><p class="ql-block">大家知道,陶行知原名叫陶文睿,不叫陶行知。他是王阳明的忠实信徒,读了心学之后先是改名陶知行。1934年,他再次悟了,改名叫陶行知。陶行知写过一首很可爱的白话诗,叫《三代人》,</p><p class="ql-block">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新是孙子。所以,他还是最重视行动,把行动放在第一位。</p><p class="ql-block">为什么陶文睿要改名为陶知行、陶行知呢?是因为从古到今,就是两大命题。一个是行先知后,还是知先行后。是叫陶知行还叫陶行知,哪个在前,哪个第一性的问题,哲学上争辦得很厉</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是行易知难,还是知易行难?这又是一个争辦的问题。</p><p class="ql-block">看现在好多国际大专辦论赛,经常有“知易行难,还是行易知难,</p><p class="ql-block">这种问题在年辦。</p> <p class="ql-block">工作即是修行</p><p class="ql-block">从龙冈书院到贵阳书院,王阳明的名声越来越响。汉族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的子弟,贵阳以及贵阳周围的一些在职官员都慕名跑到王阳明的课堂上去听课。</p><p class="ql-block">当地有一个官员经常去听王阳明的课,听得是手舞足蹈,非常开心。有一次课后他对王阳明说,先生的课讲得太精彩了,太有意思了,我恨不得每天都来听,来跟着您修行。但是我每天要</p><p class="ql-block">去上班,没那么多时间,没法亲自来跟着您修行,真遗憾啊。</p><p class="ql-block">王阳明一听就说,你听我那么多课,怎么还没开化,我什么时侯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啊?</p><p class="ql-block">那官员一听,问道,难道工作的时候也能修行啊?</p><p class="ql-block">王阳明一笑:对,工作其实就是修行。</p> <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的“合”是什么意思,合也很有讲究的。</p><p class="ql-block">合在甲骨文中的原意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讲“和合”文化,体现中国人的价值观。那个“和”就是我和你的“和”而不同。</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中,“和谐”的“和”原意是音乐的等级排列,每根乐管拥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但每个音到最后</p><p class="ql-block">形成一个共鸣。音乐里有个词叫“和声”</p><p class="ql-block">,就是说大家都有一个共鸣,但是每个人还有自己的特色,这叫“和而不同”。</p><p class="ql-block">可见,儒家是尊重每个人的。</p><p class="ql-block">那么“合”又是什么意思呢?</p><p class="ql-block">甲骨文中的这个“合”不是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口”;而是上面一张口,底下也是一张口,但是上面这张口盖住了 底下这联口,上面那张是大口,底下这帐是小口。</p><p class="ql-block">你不要以为甲骨文很久远就很迁腐,其实它很浪漫。</p><p class="ql-block">它说的是什么呢?&nbsp;</p><p class="ql-block">是说相爱的男女接吻时,一张大口在吻一张小口。谈恋爱的时候,那个境界是什么?就是我的眼中只有你。我都没有我了,只有你了;取消个体独立性,两个合在一起产生个新的整体,那叫合。(P128页)</p> <p class="ql-block">当初王阳明为什么能感化王和尚这样的盗匪? 审案时,王和尚横得要命,用刑也不怕,要杀要剐随你便。</p><p class="ql-block">当时正当六月,天气很热,王阳明说:“天这么热,你也不要激动,看你满头大汗,把衣服脱了吧。”</p><p class="ql-block">王和尚把王阳明根本不放在眼里,脱就脱,有啥了不起啊,脱了。</p><p class="ql-block">“天这么热,那把里面的汗衫也脱了吧。”</p><p class="ql-block">脱就脱,王和尚又把里面的汗衫脱了。</p><p class="ql-block">“那把裤子也脱了吧。”</p><p class="ql-block">脱就脱,王和尚把裤子也脱了,就</p><p class="ql-block">留一底裤。</p><p class="ql-block">王阳明说:</p><p class="ql-block">“既然你有本事,来,把底裤也脱了。”</p><p class="ql-block">王和尚立刻说:</p><p class="ql-block">〞大人,这就不必了。”</p><p class="ql-block">王阳明一笑说,“你虽然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盗匪,但也有羞耻之心啊。有羞耻之心,说明你内心也有良知啊。”</p><p class="ql-block">这个盗匪后来就被王阳明给感化了。</p><p class="ql-block">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盗匪心中都有良知,王阳明因此坚信人人,心中皆有良知,人人皆是圣人。</p><p class="ql-block">教育个体的时候,“致良知”是指每个人发现这个良知;面对社会群体的时候,“致良知”有另外一种意思,就是良知致人。用良知去关照你所有的百姓、子民。这又是另外一种 “致良知”!</p> <p class="ql-block">合群是堕落的开始,优秀的开始是孤行。大多数人都是先看你的五官再去了解你的三观。</p> <p class="ql-block">陆九渊十三岁时,看到古人说:“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豁然贯通,然后总结出一句名言,这向名言后来王阳明非常喜欢,叫“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宇宙不出我心之外”。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即理”,其实便源自于陆九渊。</p> <p class="ql-block">20211216于墨菲民宿</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十二点,在涠洲岛墨菲民宿的菠萝蜜树下,游泳池边,终于看完了郦波著的《五百年来王阳明》一本书。</p> <p class="ql-block">阳明心学的现实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找到光明的内心。</p><p class="ql-block">“致良知”不是简单的良心与道德自律,</p><p class="ql-block">良知要从生活的困境中、艰难中悟得。</p><p class="ql-block">良知是什么?良知就是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那种智慧、道德与灵性的自觉。致良知就是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找到自己光明的那颗心。有了光明的那颗心,就可以开始一段塑造人生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