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九次“动画甘肃教育援助计划”地理线上培训总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1年12月11日,北京市十一学校“甘肃教育援助计划”第九场线上培训活动如约而至,环县第五中学地理组集中学习了何永德老师的课例《地理学科交流》。本次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有助于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借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本次培训,何老师主要针对常规教学中的备课、上课、作业、检测答疑、诊断学情、教学工具等方面作了翔实的解读。何老师认为地理学科是一种来自自然环境而又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注意教学设计的取材、用材,能尽量传递学生与国家教材相适应的生活地理,使学生获取浅显易懂且终身有用的思维与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因材施教,尤其是在作业、答疑环节,一定要进行分层设计,要能使学生吃得饱,还要使学生吃得好!何老师还强调,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国家的育人观念,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将地理核心素养灵活运用于培养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当中,以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把握学情,因材施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要求,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多渠道补给,才能成为永不干涸的长流水,何老师的培训为我们开启了活水源头。为了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综合的教学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框架图,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分析梳理,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本次培训,何老师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作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解读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我们会虚心学习,补齐短板。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作为中青年教师,我们要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由“教书匠”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扎扎实实做教育,认认真真搞教研,肩负教书育人的担当责任,永葆教育工作者的赤子之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撰 稿:王 皓</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 核:孙万兵</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