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以来,汉中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汉中地质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普查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前谋划、精心部署,采取“四精”措施,高效的推进普查工作,通过开展普查,进一步摸清了交通自然灾害家底,夯实了公路智慧减灾防灾“地基”。截止11月25日,全面完成全市基础设施属性信息和灾害风险点数据采集工作,普查工作数量、质量均居全省行业前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上帝的视角带您走进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提早谋划,精心组织。汉中市地质结构复杂,气候环境多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全市公路承灾体普查面临范围广、里程长、时间紧、要求高等难题。为精准摸清灾害家底,汉中市交通运输局早动手、早谋划,结合陕西省普查实施方案,在3月22日率先印发了《汉中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普查工作联系微信群,采取工作进展月通报、月督办制度,召开推进会、培训会等有力措施,推动普查工作。</p> <p class="ql-block"> 把脉问诊,精准培训。由于普查工作属于首次开展,在普查伊始,汉中市交通运输局就将开展普查培训工作列入了首要日程,结合汉中市地域特点、灾害特征和承灾体普查试点情况,分阶段对县区和局属相关单位公路承灾体普查技术人员开展多轮技术培训。9月15日至9月16日,召开普查工作现场培训会,邀请专家现场解读普查工作的政策,组织前往G244南郑五里浸地质灾害点开展普查数据现场采集操作培训。11月16日至19日,对略阳县、留坝县等四个数据采集、审核中存在问题的县区,开展了一对一培训,精准“把脉问诊”存在问题,并对后期普查开出了“良方”。同时还精心组织各单位参加省市普查培训。截止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培训5次,培训普查人员378人次,确保了全市每一名普查员了解普查总体方案、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熟练掌握普查技能和质量标准,普查工作进度和质量显著提高。</p> <p class="ql-block"> 攻坚克难,精控进度。普查数据采集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地连续遭遇18轮强降雨,各县区道路水毁和地质灾害严重,累计663条道路中断无法通行,给数据采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为确保按期完成普查工作,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普查人员多次徒步前往灾害点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对此次灾毁出现的所有灾害点做到了应采尽采。针对缺少普查经费和专业人员、设备问题,市交通运输局摒弃“等靠要”思想,及时编制上报了市级普查工作预算,指导各县区局编制了县级普查工作预算,并多次前往市应急、财政部门沟通协调普查资金。部分县区首批普查资金已落实,市级和11个县区都聘请了第三方技术团队提供普查技术支持。已提前完成全市9111.83公里公路、1858座桥梁、51座隧道普查数据采集、市级数据检查任务,采集各类灾害风险点4834个,高边坡114段。采集里程数全省第二,风险点采集数量全省第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为普查我们走过了酷暑和寒冬,走过了风雨和泥泞。</span></p> <p class="ql-block"> 严督实导,精确质量。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为严控普查进度和质量,汉中市交通运输局采取“三级检查”的方式开展质量检查。由各县区组建质检专班,开展普查成果自检;由市公路局、市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分别对全市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开展二级抽检;由市交通运输局普查办技术专班对全市数据质量进行集中审核,有序推进数据质量审核工作。实行审核反馈督导机制,通过每月工作通报、工作督办单等形式,做到了普查数据录入、审核、整改三同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规范、有效。</p>